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说,河南许昌围绕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发展定位,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切实把创新作为最强动能,努力以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提升产业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许昌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工业竞争力位居河南省第3位,拥有许继、森源、黄河、瑞贝卡、金汇、首山化工、远东传动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培育了一大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胡五岳说,为此,许昌坚持优化存量、扩大增量“两手抓”的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上,切实把创新融入到产业转型的全过程、各方面,有效避免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两张皮”。
一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面梳理传统优势产业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在卡脖子的地方重点部署技术攻关,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比如,万里交科通过创新掌握了振动搅拌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混凝土材料微观均匀这一世界性难题,开拓了新的市场和领域。比如,许继电气研发出智能变电站保护屏柜产品,有效解决了生产管理中系统监控差、生产追溯难、生产信息不畅通等行业典型问题,年产值可达20亿元。比如,远东传动轴公司建成智能化生产线75条,实现了在制品各个生产环节无缝连接,生产成本降低15%左右,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谋划实施智能电力装备、高纯硅材料、节能环保装备、5G等9大重点新兴产业,着力培育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比如,我们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共建北邮许昌基地5G实验室,加快网联车、5G红绿灯等创新成果转化,打造5G泛在小镇,目前已入驻企业20余家。比如,引进高性能水溶性粘合剂项目,以打破国外垄断的专用技术为支撑,既实现了资源就地转化,又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去年11月份以来,我们强力推进黄河鲲鹏生产基地建设,仅用58天就实现产品下线,刷新了河南效率。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构建鲲鹏生态系统,力争3年内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推动创新必须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胡五岳说,为此,许昌改变财政奖励“撒胡椒面”的方式,坚持每年实施一批重大创新专项,对科技创新有成果、有效益、能转化的企业予以重奖,激励引导企业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
去年,全市共申请专利6203件,授权专利5154件,还有一部分企业成为标准的制定者,拥有了更大市场话语权。比如,仅去年一年,许继集团就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级以上标准制修订43项,其中,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20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4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项。比如,开普检测共主持或参与制订、修订标准68项,去年公司84个员工实现收入超过2亿元,净利润1亿多元。比如,得益于科技研发的长期投入和技术成果积淀,疫情期间,森源集团仅用21天就研发出5G智慧型负压救护车和医疗救护方舱系列车辆,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胡五岳说,近年来,许昌把创新平台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央企、龙头企业等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的创新成果向许昌转移、在许昌转化。目前,全市建成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20多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8家。尤其是依托许昌科技大市场,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69家,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同时,我们还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华为(许昌)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5G产业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深化与中科院对接合作,连续举办中科院百名科学家许昌行活动,69家企业与中科院23家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49个项目落地转化,21个项目获得中科院河南中心立项支持,立项数位居河南省第一位;充分发挥对德合作优势,推动我市森尼瑞公司与德国史太白管理和技术中心在许昌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实现了许昌制造与德国品质的“联姻”。
科技创新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胡五岳说,为强化创新的人才支撑,我们设立15亿元的“许昌英才基金”,出台了“许昌英才计划”2.0版新政,累计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团队)74个、高层次人才788名,吸引了包括“两院”院士等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许昌创业创新,带动了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比如,中科院天然兽用药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梁剑平教授,受邀担任我市黑马药业公司首席研发经理,不仅使企业“起死回生”,也催生了年产60万吨、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比如,首山化工引进肖文德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制造出高纯度硅烷,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发展电子级多晶硅项目奠定了基础。
养鱼先养水,引凤先筑巢。要想在创新上实现突破,必须在优化创新生态上下足功夫,真正用好政府的手,铺好创新的路。胡五岳说,为此,我们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把该放的放足放到位,把该管的管好管到位。一方面,坚持把市场化作为根本方向,深化科技体制、人才体制改革,破除一切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要素配置、人才流动的导向作用,让机构、人才、资金、项目都活跃起来。另一方面,坚持把法治化作为根本保障,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赋予各类创新主体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权利,使创新环境更加公开透明,更可预期。同时,加快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宣传表彰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倡导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和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尊重创新、尊重人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胡五岳说,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创新是经济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是“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魂。为此,许昌把今年明确为“创新年”,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创新、推动创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目标。比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98%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以上,省级创新平台达到150家以上,上云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等等。目前许昌已制定“创新年”行动方案,近期还将召开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提供强劲动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