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在2019年度全省四水同治工作考核(含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效评估、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评估)中,我市位列优秀等次,获全省通报表扬。
据了解,2019年以来,我市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巩固提升拓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能力,全市四水同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突出抓好节水优先。落实三条红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全覆盖;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全部关闭;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中,连续4年位列第一。水权试点县顺利通过验收,完成5个县(市、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节水型载体创建扎实推进,全市共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30个、单位12个、居民小区12个。
坚持系统修复水生态。着力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从中心城区向县域扩展,建成沿河湿地公园旅游休闲景观长廊。依托城市中轴水系打造了3300亩的中央公园,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颍汝总干渠综合整治、长葛市清潩河综合整治项目等相继开展,许昌大生态文明格局日益成形。
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全面深化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环境准入,在运粮河、幸福渠等河道建设19处初期雨水截污点,配套了初期雨水收集截污工程远程控制系统,完善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累计拨付各级奖补资金1.27亿元,圆满完成省定15万户户厕改造任务。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已在67个乡镇、1617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其中禹州市和建安区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持续提升水灾害防治能力。扎实推进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强化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细化完善各类应急抢险预案。抓好防汛抗旱物资队伍建设,提升抗旱应急能力。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按期完成水毁工程排查修复。强化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对城区33处易涝积水点进行改造,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稳步推进四水同治项目建设。加快现代水网体系建设,2019年度谋划四水同治项目7大类49个,总投资121亿元,2019年度计划投资34.4亿元,截至2019年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8.5亿元,占年度投资11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0年度谋划的颍汝干渠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再生水输送工程和沙陀湖调蓄工程等6大类45个项目,总投资1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占年度投资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