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莲城要闻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我市“稳金融”工作综述
时间:2020-01-03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许昌日报

  “现在的金融政策越来越好,灵活多样的融资担保方式,使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得到了‘及时雨’。”近日,襄城县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杰感慨地说。该公司产品订单纷至沓来,恰逢银行贷款进入调贷期,出现了暂时流动性资金困难。关键时刻,市、县主要领导召集金融机构负责人到该公司实地调研,现场解决融资问题,为该公司提前办好即将到期的2000万元贷款的续贷手续,并顺利争取到河南农开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1000万元的投资,这让王晓杰心里踏实了许多。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2019年以来,面对金融防风险、强监管复杂形势,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稳金融”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为抓手,努力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为“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高位推动 用好用活“有形之手”

  2019年7月31日,市委书记胡五岳、市长史根治带队赴郑拜访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和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领导,沟通交流工作,争取省级金融机构支持。3家金融机构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与许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在信贷规模分配、大型企业纾困帮扶、不良贷款处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郑许一体化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实现政银企共赢。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现代社会,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省委、省政府“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的要求,许昌对于借助金融力量加快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与愿望更加迫切。

  为积极争取上级金融机构支持,我市在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同时,注重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队到省级金融机构登门汇报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并邀请省级、市级金融机构到我市实地考察重点企业,增强金融机构对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多家省级金融机构与我市先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表示将以搭建银政合作平台为契机,强化对许昌的金融要素支持,做到资金优先保障、产品优先满足、服务优先到位,推动许昌在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创新突破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不仅需要金融机构的自觉,更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政策支持与引导。我市先后下发了《金融支持“四个一百”专项行动的政策措施》《金融机构支持“四个一百”的考核办法》,并向金融机构发送《尽职免责工作函》,从政策规定上免去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极大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政策引导下,全市金融机构从制度建设、服务创新、金融科技等多个方面入手,致力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短频急”问题,持续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02亿元,比年初新增242亿元,较年初增长13.7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4%。

  搭建平台 银企对接合作提质增效

  “宝润达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绿色、环保、节能为发展核心,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形成了全面的新型节能建材产品体系,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符合我们的信贷要求,下一步会安排专门的信贷人员与企业对接。”在我市组织的金融机构负责同志进企业现场观摩活动中,一家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对长葛宝润达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是全市金融部门扎实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银企对接的又一创新举措。与传统银企对接会大组团的对接方式相比,组织金融机构集中赴企业观摩,有助于进一步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沟通方式不灵活、成功率较低的局面,搭建深层次银企合作交流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障碍。观摩中,金融机构近距离了解重点企业、项目发展前景,并根据各自信贷产品的不同特点积极与企业对接。企业负责人向金融机构汇报了企业基本情况和融资需求,进一步了解了各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和政策,结合企业实际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

  在“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中,我市建立了100多家银企对接工作台账,对全市26家银行业机构进行任务分解,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快速反应、主动作为,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政策宣讲、产品推介等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在开展100家银企对接的基础上,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人行许昌市中心支行等9部门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目前进入名录库企业近800家。同时,我市通过定期组织项目推介、银团进企、银企洽谈、推荐“白名单”、广泛推广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等形式,打通线上、线下银企沟通渠道,让双方知根知底、增进互信,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真正实现“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家金融机构共帮助1400家企业实现融资136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化解风险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担保链风险的化解,解除了我们头上的‘紧箍’,让我们能够放开心、迈开步,踏踏实实办好企业。”我市某电缆桥架企业为其他企业担保贷款,由于贷款企业违约导致自身受牵连。正当该电缆桥架企业为到手的订单可能失去而焦急时,市金融工作局及时协调法院、银行部门研究纾困帮扶渠道,顺利帮助企业化解了担保链风险。2019年上半年,该企业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5%,经营情况明显好转。

  为防范和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我市绘制了“100家担保链风险企业关系图谱”,理清了各“担保链”“担保圈”之间的内部关系,找出“链条”上居于核心位置的风险企业和牵连企业,及时发现风险病灶,提前建立“防火墙”,有效预防担保链风险的爆发,并对于担保链上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分类处置企业存在的债务风险。

  帮助企业解圈断链,政策先行。我市强化政策指导,先后制定了《加强金融纾困帮扶企业实施方案》《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五条措施》,明确规定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慎用账户查封和强制保全措施。各级法院在担保链案件中,在穷尽主债务人所有资产可能性后,再追究担保企业的连带责任,将担保链风险的蔓延范围控制到最小。市金融工作局、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定了《建立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建立了许昌市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暨营商环境司法保障中心,通过对涉金融案件采取诉前会商调解,更好地为涉诉担保链企业松绑解困,为企业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在各级部门、法院和金融机构协同推动下,72家企业债务风险、担保链风险逐步得到解决,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下一步,我们将把‘稳金融’工作着力点放在承接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机遇上来,疏通传导机制,跳出风险看风险,坚持防风险稳金融和促发展防风险相结合,在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上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以金融工作高质量助推全市经济发展高质量。”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杨允志表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