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理论阐释有许昌

“理”响莲城 · 三中全会大家谈(一)

时间:2024-09-20  来源:许昌社科  作者: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黄杰   许昌市社科专家,许昌学院教师,中韩三国文化国际研究院院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占据重要篇章,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决定》强调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决心。具体措施包括健全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等。这些举措旨在强化党的理论引领作用,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同时,《决定》还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价值观塑造和文化认同建设方面的长远考虑。

  其次,在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方面,《决定》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机制等。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文化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决定强调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性,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反映了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第三,在网络治理方面,《决定》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这体现了中国对网络空间治理的系统性思考。具体措施包括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等。这些举措旨在构建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同时也为新兴技术的发展预留了制度空间。

  第四,在国际传播方面,《决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反映了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图。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等。这些举措旨在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的来说,《决定》中关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容,体现了系统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不仅关注文化发展的内部动力,也注重文化在国家治理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如何在推进文化服务市场化的同时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如何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总之,《决定》为中国未来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