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理论阐释有许昌

“理”响莲城 · 三中全会大家谈(五)

时间:2024-09-20  来源:许昌社科  作者: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许昌文旅工作新局面
段建伟 
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一、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就要以增强精神力量、展现时代风貌为主旨,大力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许昌市文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发挥戏曲独特作用,开展艺术点亮行动。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守正创新,突出抓好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倒霉大叔的心事》《金色芳华》《神医华佗》《彩礼情缘》等戏剧精品的创排。同时要加强小戏、小品、歌曲、书法、美术等文艺作品的创作,推进多艺术门类共同发展。要办好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大赛、许昌市第九届戏剧大赛、许昌市第九届中青年演员大赛等重点艺术赛事活动,进一步擦亮许昌戏曲品牌。

  二、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就要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文化权益为目标,大力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决定》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要突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着力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多样、更“对味”的公共文化服务。要举办好“咱村有戏”“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等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三、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就要以守住文化根脉、延续精神命脉为根本,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决定》指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旅游资源普查;开展好非遗点亮行动,打造非遗产品和非遗空间,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民宿,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融入千家万户生产生活。

  四、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就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指导,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决定》指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深度挖掘、提升形象、提高品质、丰富内涵上下功夫。要在丰富业态体验,拓展发展渠道,加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着力,致力于发展城市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深化“民宿+”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要全面践行胖东来服务理念,注重品质提升,做优服务保障,完善交通配套、提升服务水平、强化综合治理,用高水平的“食住行游购娱”服务,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愿意再来。

  五、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就要以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为原则对外讲好许昌文化故事。要用好胖东来流量商超带动作用,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跨界融合,努力打造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力的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钧瓷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把许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产品推出河南、走向世界,宣传许昌文化,讲好许昌故事,提升许昌影响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