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史方志百科

《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

时间:2020-05-26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党史研究室

许昌党史上的今天

  1947年5月,中共豫西南工委宣布建立襄城县师范学校党支部,张晓初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党支部建立后,在学生中开展工作,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激发青年学生反内战、反独裁、拥护团结、拥护民主的革命热情。

 

党史日历

 

5月26日

 

 

影像: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告。图为《人民日报》刊登的报告。


1978年5月26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对外开放。


 

论述:

 

1938年5月26日—6月3日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论持久战》讲演。讲演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总方针,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这篇讲演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纲领性文献。这篇讲演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943年5月26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五月十五日《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会议作出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曾经获得共产国际许多帮助,但很久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即能够完全独立的根据自己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的政治方针、政策和行动。共产国际的解散,将使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心与创造性更加加强,将使党与中国人民的联系更加巩固,将使党的战斗力量更加提高。
       同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延安干部大会,传达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和中共中央的决定。毛泽东向大会作报告指出:共产国际的解散,正如外国通讯社所报道的,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报告肯定共产国际在它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在帮助各国建立真正革命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事业上,特别是在帮助中国革命事业上,有巨大的功劳。同时指出:现在共产国际这个革命的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合斗争的需要了,如果还继续保存这个组织形式,便反而会妨碍各国革命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加强各国民族共产党,使各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现在共产国际没有了,这就增加了我们的责任心。每个同志都要懂得自己担负了极大的责任,从而发挥高度的创造力。报告强调团结的重要性,指出:有两种团结是绝对必要的,一种是党内的团结,一种是党和人民的团结,这些就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的。党的干部应当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克服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我们就一定会胜利。毛泽东的报告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

 

1955年5月26日  毛泽东在会见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时,谈到亚非国家要团结起来。谈话指出:在西方国家面前,我们的问题是团结起来,保卫自己,而不是互相打主意,彼此损害。我们的关系不是互相损害,而是互利,不仅在商业上和文化上如此,在政治上也进行合作,万隆会议就是一个例子。就是西方国家,只要它们愿意,我们也愿同它们合作。用谈判来解决问题,试试看。况且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最后都是用谈判解决的,台湾问题也可以用谈判解决。结论还是一个:和平为上。他强调:我们要争取和平的环境,时间要尽可能长,这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如果美国愿意签订一个和平条约,多长时期都可以,五十年不够就一百年,不知道美国干不干。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关于“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的缘起。1952年我从清华大学分配到中宣部,成为在陆定一部长领导下的一名工作人员。但很长时间,我都没有与“定一同志”见面。

  我第一次见到陆定一,是到中宣部一年之后。不是在中宣部机关里,而是在《中国青年》创刊三十周年的庆祝会上。庆祝会很隆重,还摆了宴席,我曾为《中国青年》写稿,也被邀参加。席间,一位长者站起来讲话,无锡口音,话很难听懂,人也不认识,就问接待我的《中国青年》编辑:“这是谁?”编辑吃惊,说:“你不认识?就是你们的部长呀!”

  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陆定一的情景。

  1949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1955年进一步设四个学部(数理化学部,生物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并且建立学部委员制度,以院长郭沫若的名义,聘任学部委员。这是1953年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回来,向中央提出的建议。

  聘任学部委员的事,具体操办的是中国科学院;上面拍板的是党中央,代表中央来指导此事的,是中央当时联系科学工作的部门——中宣部。当时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部委员61人中,在中宣部任职的共有5人:陈伯达、胡乔木、周扬、胡绳、于光远。陆定一是中宣部里最大的官,而且是建立学部委员制度这项工作的实际指导者,但陆定一并没有当学部委员。

  那么,陆定一是不是有造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呢?平心而论,应该说是。他在1943年延安整风时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反对“新闻就是‘政治性’之本身”的说法。我以为,这篇论文应该视为中国唯物论新闻学的奠基之作。他1947年发表的《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我以为也算得上是那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扛鼎之作,美国大使特地把这篇文章选送美国国务院,后来收在著名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中。

  但是,不管他如何有学问,他在人们的印象中,首先是高官,而不是学者。他这位有学问的高官都不当学部委员,别的行政性质的或者学问没有那么大的高官,就都无从提起、无从争起了。

  陆定一不当学部委员这件事,是他执行了中央政治局的指示,还是中央政治局的指示反映了他的观点,现在无从考证了。但是无论如何,中宣部长陆定一不当学部委员这件事,至今还是一件有意义的、值得称道的事。

  如果要问,在中宣部长这个岗位上22年,陆定一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我想,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的人,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回答恐怕会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确立和对这种生动活泼局面的执著追求。

  最先提出“百花齐放”,是在1951年。毛泽东应梅兰芳之请,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个字。

  “百家争鸣”最初的提出,则是在1953年。当时,对中国奴隶社会何时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分期问题,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有不同的意见和热烈的争论。当时的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陈伯达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说要百家争鸣。陈向历史研究委员会传达了,第二年创办《历史研究》杂志,也以此作为办刊的方针。这件事,历史学界几位党内主要领导人大概是知道的,在历史学界外一般还不知道。

  1956年初,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这次会议以宣布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和号召向现代科学进军而载入史册。在这次会上,陆定一作了一个重要发言。他说:在政治问题上,我们不要做“瞎子”,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但批评时决不要戴大帽子。

  这段话,虽然还没有用“百家争鸣”这四个字来概括这样的政策思想,但“百家争鸣”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1956年2月19日,毛泽东给包括陆定一在内的各领导人写了一封信。原由是一位在中国讲学的苏联学者向陪同人员谈到他不同意毛泽东对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关方面向中央反映这个情况。毛泽东在信中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

  接着就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讨论这个报告的过程中,4月27日陆定一发言,他从对苏联专家批判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问题的处理,说到在宣传部长会议上宣布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从苏联过去反对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后来又不反了,说到中国科学院一位同志的法宝是把大帽子一扣,说某某学派是资产阶级的,不知道这样一来科学的发展就完蛋了;从苏联共产党对文艺干涉最多,说到中国关于写新人物和旧人物、写新社会和旧社会的争论,说到昆曲旧戏《十五贯》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唯一的创作方法。陆定一发言过程中,毛泽东不断插话,气氛十分活跃。“百家争鸣”四字,不仅呼之欲出,事实上已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诸多方面初步展开了。

  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讨论总结,讲了“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那样一番话。

  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讨论发言结束,毛泽东作总结,又讲了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番话。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在怀仁堂向科学界和文艺界的代表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

  6月13日,《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了陆定一这篇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报告。报告一开始就说:“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这已经由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过了。”

  由此可见,陆定一积极参与了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决策,是这个方针的权威的阐释者和创造性执行者。

  1956年党的八大确认了“双百方针”,写进了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从而使这个方针成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个最高领导机关的决策。

 

1983年5月26日  邓小平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克劳森时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本世纪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建成一个小康社会,这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将是一个重要贡献。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正确的经济政策,要争取国际上的帮助,其中包括世界银行的帮助,这是很重要的。世界银行可以在资金、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给予帮助。

 


事件:

 

1933年5月26日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1933年5月26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并通电全国,主张联合抗日,收复失地。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在抗日同盟军中的工作,在同盟军内建立了前敌工作委员会,受中共河北省委领导;并在军内正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党员约有300人。抗日同盟军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很快发展到十万多人。从6月到7月收复多伦、康保、宝昌、沽源等4座县城,并乘胜收复察哈尔省全部失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为之振奋。但由于遭到日蒋夹击等原因,同盟军处境日益困难。8月5日,冯玉祥通电宣布将察省军政大权交国民党政府任命的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办理,随后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9月底至10月中旬同盟军遭到失败。方振武被迫流亡香港。吉鸿昌避往天津,后被国民党逮捕,在北平英勇就义。

1987年5月26日至30日 全国整党工作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

1987年5月26日至30日 全国整党工作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5月26日,薄一波代表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作《关于整党的基本总结和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报告,宣布历时三年半的全国整党工作基本结束,指出:这次整党是有成绩的。总的说来,全党在思想、作风、纪律、组织四个方面,都比整党前有了进步,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严重不纯的状况,已经有了改变。报告总结了整党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五点意见。

1997年5月26日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1997年5月26日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江泽民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要求紧紧抓住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利时机,围绕十四届六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开展工作,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党中央指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议事机构,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情况,协调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总结推广交流先进经验。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2006年5月26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