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党史上的今天
1944年9月,中共长葛县委先后派朱吟秋、陈伯瑾与插进豫西开辟游击区的皮定均部一个团的党组织取得联系,经商定在长葛建立一个联络站,辛金生任联络负责人。
党史日历
9月23日
影像:

陕西佳县神泉堡。这是1947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时的住地。

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论述:
1936年9月23日 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访问,主要谈联合战线问题。在回答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改变时指出: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这种改变,第一是日本侵略的严重性,如果不同国民党合作,我们对日抗战的力量是不够的;第二是中国人民和许多爱国官员都热切盼望国共两党为了民族救亡的目标,结束内战、团结起来;第三是国民党内的许多爱国人士也赞成同共产党重新联合。为了实现这一联合抗日的原则,必须建立民主共和国,建立国防民主政府。这个政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抵抗外敌侵略;给广大人民以民主权利;加速发展国民经济。在回答实行联合战线,共产党是否放弃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时指出:这也要取决于抗日运动的发展。不过,我们深信,如果不减轻农民的负担,抗日的纲领是无法实现的。土地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我们并不反对目前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我们反对的是帝国主义。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1937年9月23日 毛泽东致电彭雪枫并告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和八路军各师负责人。电报提出在山西进行游击战争的意见,指出:游击战争主要应处于敌之翼侧及后方,在山西应分为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区,向着进入中心城市及要道之敌人,取四面包围袭击之姿势,不宜集中于五台山脉一区,集中一区是难以立足的。五台山脉应使之成为重要的游击区域之一,可双方派人察看,并计划一切,现在就宜加紧准备,不宜迟缓。同时应该充分注意晋西北管涔山脉地区的部署与准备。太行、太岳山脉之晋东南与吕梁山脉之晋西南,虽目前距敌尚远,然亦不可不于此时作适当之部署。游击战争除军事部署以外,最主要的是紧密依靠乡村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1940年9月23日 毛泽东在杨家岭作题为《时局与边区问题》的报告。报告在分析目前的时局之后,指出:大资产阶级在抗战问题上可分为三派:右派即投降派,中派即顽固派,顽固派中的左派即可变派。对投降派要完全孤立,要打倒;对顽固派也要孤立,但还要团结他们;对顽固派中的左派,要分化和拉拢,必要的斗争和批评也是需要的。过去,我们没有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较好的同盟者。文化运动要大大发展,有文化的有知识分子的军队是不易消灭的。过去对知识分子没有大量吸收吃了亏,对敌后民主政权建设太慢也吃了亏,武汉失守以后,这两条都不好办了。百团大战是敌我相持阶段中一次更大规模的反“扫荡”的战役反攻。百团大战各地方都要干,要继续下去,同时要有防备顽固分子背后进攻的部署。报告在谈到边区问题时指出:边区有四种经济,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半自足经济。私人资本主义要节制,但非打击,更非消灭。
1953年9月23日 周恩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阐述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和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等。报告指出:近三十年来文化的主导思想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是文学艺术的方向。新的文学艺术,必须首先歌颂工农兵中间的先进人物。今天文艺创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歌颂的方面,应该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理想主义结合起来,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还强调:艺术工作者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实践的一面,那修养是不能到家的,在艺术上是不可能成熟的。
1964年9月23日 刘少奇起草给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的复信,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向一切有真理的人学习,不只是向职位高的人学习。同不能把马克思、列宁的学说当成教条一样,也不能把毛泽东的著作和讲话当成教条。应当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来分析你们那里的实际情况,正确地总结你们那里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的工作方针、计划和步骤。
本月二十五日,毛泽东读到刘少奇的这封信后,给刘少奇写信指出:我们的干部中,自以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不厌其烦地宣传这种认识论,是非常必要的。简单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则必须重新向群众的实践请教。这样就可以解决框框问题,即教条主义问题了,就可以不信迷信了。如果不是这样做,则官越大,真理越少。
此后,十月十八日,毛泽东再次阅读刘少奇给江渭清的复信修改稿,在上面加写了一段文字,指出:所谓认识客观真理,即是人在实践中,反映客观外界的现象和本质,经过渐变和突变,成为尚未经过考验的主观真理。要认识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主观真理是不是真正反映了客观真理(即规律性),还得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毛泽东的信和加写的文字,合编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1981年9月23日 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前外相小坂善太郎时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重要的标志是正视现实、敢于自我批评,这是有信心的表现。一九七八年大批引进大型设备,搞得过急了。我们没有同美国、苏联进行核竞赛的想法和能力,我们不可能在这方面花更多的钱。不把整个国民经济搞上去、不照顾人民需要不行。今年搞调整,只好减少一点国防开支,但这不会影响军事力量的准备。四个现代化包括国防现代化,这个目标是不会放弃的。
1985年9月23日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革命性变革。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将近七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关键性的时期之一。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外资,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都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要求的。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在讲到“七五”计划时指出:“七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定在百分之七左右,百分之七的速度并不低。速度过高,带来的问题不少,对改革和社会风气也有不利影响,还是稳妥一点好。一定要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不要把基本建设的摊子铺大了。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
在讲到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时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事件:
1953年
9月23日至10月6日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文化动员大会。会议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基本准则。毛泽东为指导戏曲工作提出的“百花齐放”原则,应当成为整个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方针。会议肯定了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同时指出文艺批评中存在的主要偏向。会议要求批评家对于作家要有同志般的爱护态度,要把严肃的批评和热情的鼓励、对作家的严格要求和对他们创作的关心结合起来。这些政策原则的总结和概括,是第二次文代会在正确认识文艺创作规律基础上取得的可贵成果。
1969年
9月23日 中国成功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
1985年
9月23日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8年
9月23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确定实行新的士兵军衔制度,志愿兵的军衔称士官。1993年4月27日、1999年6月30日、2010年7月2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3次修订《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