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党史上的今天
1983年10月22日,中共许昌地委印发《关于组织全区党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议>的通知》。《通知》要求:一要把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决定》,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二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边学边改;三要把学习《决定》和学习《邓小平文选》结合起来;四要把学习《决定》同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五要加强对学习的领导。
党史日历
10月22日
影像: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第二师会师。图为将台堡。

1960年10月22日,毛泽东在颐年堂会见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右三)。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这是他在日本首相官邸会见日本首相福田赳夫。
论述:
1935年10月2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吴起镇召开会议。毛泽东作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指出: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二千里,到达这一地区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全国革命总指挥部到这里,成为反革命进攻的中心。敌人对于我们的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现在是敌人“围剿”。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现在以吴起镇为中心,第一期向西,以后向南,在黄河结冰后可向东。要极大地注意同西北同志的关系,应以快乐高兴的态度和他们见面。当前世界革命进到新的阶段,帝国主义到处冲突。日本帝国主义独占华北,反帝运动高涨,反帝革命在全国酝酿,陕北群众急需革命,这是粉碎敌人“围剿”的有利条件。粉碎敌人“围剿”还要有好的领导。他还指出:结束一年长途行军,开始了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质问题,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要加强白区、白军工作和游击工作的配合。要尊重地方群众的意见,不要自高自大地压制他们。动员群众主要依靠地方工作,不依靠他们没有办法。张闻天作总结发言,指出:长途行军中间所决定的任务已经最后完成,一个历史时期已经完结,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应使同志们了解,现在保卫苏区要变为直接的民族革命战争,要把土地革命与反帝直接结合起来。应说明我们的新任务,提高部队对巩固与扩大苏区的自信心。这次会议批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宣告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1950年10月22日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电报就速定围歼南朝鲜军第六、第八两师的部署指出:此次作战,则以在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围歼该敌为最有利。请按此意图,速定部署,迟则恐来不及。似敌暂不去长津,于我有利。但彭电派一个师占领长津及派必要兵力控制妙香山、杏川洞,仍甚必要,请速实行。还有小白山,也应派兵控制,确实隔断东西两敌。因我军在西面发起战斗后,东面伪军可能回援。如果我军能同时包围伪六、八两师,则于战局最为有利,我四十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三十九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当战斗紧急时,除伪七师必然增援,我可继歼该敌外,现在平壤之伪一师,亦应估计可能增援,你们也要准备对付该师。东面伪军虽亦可能回援,因路远,难于赶到。平壤美军则增援可能性更少。
1960年10月22日 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诺。谈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问题时,他指出:在联合国里,是不应该由蒋介石代表中国的,应该由我们代表,早就应该如此。但是,美国政府组织了多数国家,不让我们去。不管美国承认不承认我们,不管我们进不进联合国,世界和平的责任我们是要担负的。我们不会因为不进联合国就无法无天,像孙悟空大闹天宫那样。我们要维持世界和平,不要打世界大战。我们主张国与国之间不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是,维持世界和平不但中国有责任,美国也有责任。在谈到中国的发展变化时,他指出:有所变化,但是还没有基本变化。我们的基本情况就是一穷二白。所谓穷就是生活水平低,因为生产力水平低。所谓“白”,就是文盲还没有完全消灭,还有提高科学水平的问题。根本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1978年10月22日—29日 邓小平访问日本,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批准书互换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日本。23日,在同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会谈时,邓小平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对日本,甚至对世界,都是件大事。尽管我们社会制度不同,这没有关系。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形势来说,两国必须搞好关系,扩大一点说,我们两国关系搞好了,对整个国际局势也有重要意义。在这次访问中,我们多次讲到,两国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不是权宜之计。坦率地说,在现在这个动荡的局势中,单就东方来说,中国需要同日本友好,日本也需要同中国友好。我们理解日本要同世界所有国家友好,这也是日本制定的国策。就我们来说也是同样,要同世界所有国家友好。欧洲、日本对贫穷国家采取任何一种帮助发展它们的经济自主、政治独立的措施,我们都是支持的。希望日本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1981年10月22日 邓小平在会见丹麦首相约恩森时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世界一直在讲缓和,讲裁军,但事实上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局势不是缓和,而是更加紧张;不是裁军,而是天天在扩军。将来不一定就打核战争,因为核武器你有我也有,你多我也多,也许大家都不敢用。中国还是要发展一点核武器,没有,会遭受欺负。但是,我们没有力量、没有必要花很多钱同美、苏比赛。随后,在回答丹方随行记者提出的中国什么时候能够统一台湾的问题时,邓小平指出:很难说出一个确切的时间,因为这不是由我们一方决定的,还要看台湾当局怎么想。我们提出的九条方针政策是合情合理的,台湾没有不能接受的理由。和平统一需要时间,最根本的是海峡两岸先接触起来。
1982年10月22日 邓小平会见印度社会科学理事会代表团,谈到南北问题和南南合作问题时指出:我们很高兴第三世界的国家提出南南合作问题,当然南北问题也应该解决。南北问题不解决,第三世界负债那么多,日子怎么过啊!世界上的国家富的愈富,穷的愈穷,解决这个问题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看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在可能的范围内,通过这种合作总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些年来,第三世界有一些发展,各国都有一些好的东西,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改变国际经济秩序,首先是解决南北关系问题,同时要采取新途径加强南南之间的合作。这篇谈话的一部分以《增进中印友谊,加强南南合作》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984年10月22日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祖国统一问题指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他在谈到翻两番的目标与对外开放问题时指出:翻两番的意义很大。这意味着到本世纪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从总量说,就居于世界前列了。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工作就好做了。如果实现了翻两番,那时会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局面?我看真正的安定团结是肯定的。国家的力量真正是强大起来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会大大不同了。所以要埋头苦干,艰苦奋斗。从现在到二○○○年,还有十六年,好好地干,一心一意地干。翻两番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就可以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是说制度,是说生产、生活水平。这是可能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要达到这个新的目标,离开对外开放政策不可能。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开放伤害不了我们。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肯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要意识到这一点,但不难克服,有办法克服。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公有。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不断提高。在本世纪内最后的十六年,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的。合资经营的实际收益,大半是我们拿过来。不要怕,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雇工问题放两年再看。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他谈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 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这个文件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这篇讲话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事件:
1949年
10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成立。1954年,最高人民检察署改名为最高人民检察院。
1986年
10月22日 叶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在讣告中称叶剑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1998年
10月22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致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我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讲过,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希望各级党委重视党史工作,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要看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拿出更多的成果,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和新世纪的到来。”
2007年
10月22日 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胡锦涛为中央军委主席,批准贺国强为中央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