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植】生卒年不详。字槐三,清河北深泽县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雍正四年(1726年),出任广东和平县令。后升任罗定州兼德庆州知州。为官刚直,有强项令之称。后因事被免,经保荐起用为新会及郯城等县知县、邳州知州。著有《四书参注》《皇极经世书解》《正蒙初义》《崇德堂集》等。王氏对纂修地方志极为重视,纂有《深泽县志》《和平县志》《罗定直隶州志》《新会县志》《郯城县志》等。王氏在其《深泽县志》序、《罗定州志》序、《新会县志》序、《郯城县志》序及《郯城县志》例言等文中,阐述了他的方志学思想。如《郯城县志》例言称,方志为国史所取资,义例应谨严;门类归属应得体;强调人物传,其事迹要征信,传前不要小序,传后不要论赞;重视宦绩、人物的撰写,要求朴实无华、实事求是、专主事实。王氏提倡方志宜设编年,记载一县大事,以统散漫。关于志书性质,王氏认为“郡国之志,又史之支派”,修志目的在于保存地方文献,所载一定要“核实史实”。他认为修志有续、修两种办法,所谓“续”,即因前志成规而补订其未备及讹误;所谓“修”,即重新发凡起例,集籍编纂。后者虽较难,却是他所提倡的。王氏还主张方志构架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叙事应遵史法,即“文直事核,不溢美,不隐恶”,义例谨严,繁简得要。
(摘自《中国方志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