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文化赋能 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许昌样板”

时间:2024-09-20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

  夜幕下的曹魏古城(资料图片)

  曹丞相府景区的三国群雄脸谱(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和文旅融合,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许昌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享有“魏都、花都、钧都、烟都、药都”和“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之乡”之美誉,是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今年元旦、春节、清明、五一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173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5%、373.6%。

  在全国各地文旅业“花样式内卷”中,许昌何以能脱颖而出、手握“流量密码”?这得益于文旅文创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在许昌落地开花。

  近年来,我市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守正创新,以文铸城、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文化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绘就许昌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2023年,我市印发《许昌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着力推动文化旅游内容再生产、着力拓展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着力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全链条、着力开拓文化旅游消费新领域,不断创意创新、破题破冰、出圈出彩,率先蹚出一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为建设“五个强市”和打造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展现文旅担当,为全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许昌样板”。

        以文兴业

        实施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许昌品牌

  许昌不只有胖东来,三国文化更是“城市之魂”。近年来,我市按照要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许昌特色资源文化价值,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持续放大胖东来“金字招牌”效应,在全市推广“胖东来式”服务,打造诚信许昌政通人和的城市形象;厚植许昌历史文化核心资源优势,持续擦亮“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生态文化”三张名片,中医药、假发、金刚石等特色产品品牌效应更加显著……许昌,这座人口仅400万出头的小城,以文化出圈,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做到了网上热度不降,线下人流激增,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擦亮了独属许昌的文旅品牌。

  与此同时,许昌文旅融合“遍地开花”,抢抓City walk风口,针对Z世代新消费群体,推出第一个全城一体式剧本杀《三国世界》,在主要景区打造《许昌宫赋》实景演绎、《豫见许都》剧场、《春秋忆梦·提灯夜游》光影秀、《相府奇妙夜之魏武挥鞭》沉浸式演艺等文旅新业态,曹魏古城日均客流量5万人次,节假日在15万人次以上,穿汉服、戴簪花成为一种时尚。我市还举办“许国编钟回家”大型演出,编排7个篇章,回顾许国700多年的历史,引起市民游客强烈共鸣;联合腾讯公司承办第九届全国王者荣耀海选赛暨罗兰音乐嘉年华,吸引全国20多支战队齐聚许昌,线上线下引流12万人次。

  凭借深厚的文化根脉,以及文旅市场的出色表现,许昌一次次完美承接住了“流量爆点”,从而不断培育壮大文旅产业。我市先后组织开展文旅项目推介暨签约活动3次,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105.47亿元;完成灞陵桥景区、春秋楼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新增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镇10个,新建成北汝河星途河谷营地等露营地4个,3家企业入选河南文化企业30强,胖东来超市入选“百大国内旅游新玩法”TOP100榜单,许昌上榜“2024上半年中国最热门50个宝藏小城旅游榜单”。

        以文促商

        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点燃许昌热情

  如何抢抓“胖东来”流量密码,深化文旅商融合发展,变“一企红”为“全城红”?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支持胖东来等流量商超发展”要求,从想办法“接住”,到逐渐“拿稳”,真正实现了许昌文旅市场质的飞跃。

  在胖东来超级流量的加持下,许昌文旅抢抓时机,蓬勃发展,不仅将流量引来,还将游客留下。

  2023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三国文化旅游周、钧瓷文化旅游节、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生态文化旅游节,带动全市“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产业发展。去年5月以来,市区酒店入住率增长20%以上,节假日一房难求;抢抓春节、五一、国庆等消费旺季,精心组织文旅嘉年华活动,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夜市商场人潮如织,仅“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18%,创历史新高。结合季节特点,我市还分别策划“许一路繁花”“三国夏令时”“十一去许昌”“踏雪寻梅·香温泉”等主题活动,发布三国文化体验游、胖东来打卡购物游等8条精品主题线路、36条特色旅游线路和百家名吃、必买好物,让游客有得看、有得玩,确保全年消费活动不断、热度不减。

        以文化人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许昌文脉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郑州都市圈、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在自然和人文上都有着重要的标识意义。我市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理念,深入阐释研究,推动活化转化,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在文物考古研究上,我市积极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做好瓦店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全面展开新一轮汉魏许都故城考古勘探工作,全市新增文物藏品89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2件(套);在文物活化利用上,加快推进“许之昌”博物馆数字化提升项目,举办三国群英绘——三国文化IP全球创作者大赛优秀作品暨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优秀作品展,让更多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在文化传承创新上,开展非遗保护传承阵地建设,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孔家钧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获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非遗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全国技术能手各1人,入选“河南非遗新青年”14人。

        以文传声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传递许昌声音

  为持续擦亮文旅品牌,我市不断加大文旅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各类资源,积极宣传推介许昌,展示许昌城市形象。

  2023年10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用6分钟时长,以禹州钧瓷为重点案例讲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今年“五一”期间,央广《中国之声》用8分钟时长,以《品读三国许君以昌》为题报道许昌三国文化。2023年以来,我市在央视、《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中央、省级媒体播发新闻信息500余篇,发布宣传短视频1600余条,有效提升了许昌对外知名度。

  同时,我市组建新媒体矩阵,2023年累计发布图文信息1400多篇、各类原创短视频4600多条,全网曝光量达到80亿次,流量超200亿次。尤其是注重运用网络达人“引流”效应,通过任宏恩、张立、“柯较授”、“B太”等知名人士及网络达人,积极宣传许昌城市文化,使许昌文旅持续占据抖音同城热搜榜前列。我市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河南省2023年度城市旅游主要目的地之一

        以文聚力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 讲好许昌故事

  优秀的文艺创作,是文旅融合的重要部分。我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努力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

  基于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我市先后创排豫剧《金色芳华》、曲剧《望母塔》等优秀剧目和小品7部、歌曲等作品100余部(件),豫剧《石榴花开》《支部书记》、小品《生命》分别荣获文旅部优秀剧目奖、第十届黄河戏剧节最佳剧目和最佳乐队伴奏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优秀剧目奖,豫剧《倒霉大叔的心事》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进行全国巡演。

  精彩的文艺赛事及活动,更为我市文旅市场增加一抹亮色。我市举办了“梨园群英会”戏曲名家演唱会,邀请李树建、任宏恩、贾文龙等12位国家一级演员、6位梅花奖得主同台献艺,展现戏曲文化魅力、带动演员提升水平。去年,我市11名戏曲演职人员在第十三届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中获奖,5人在第十届黄河戏剧节中获奖。我市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演出活动,邀请省、市专业院团在许都大剧院连演1个月共戏曲20场,举办第二届戏迷擂台赛、戏迷联欢等文艺演出活动100多场,组织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3000余场,让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以文惠民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在许昌,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正惠及城乡百姓,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市围绕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标准先行、创新引领、城乡融合、多元服务,持续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在全国、全省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次,鄢陵县成功创建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7个村获评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推动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一体化。注重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组建新时代乡镇文化联盟,建立乡村文化合作社338个,改造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6个,建设新型文化空间81个,我市的做法获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创新案例。推动群众文化活动供给丰富化。创新打造“文峰新六艺”“市民夜校”公益课堂,持续举办新年音乐会、“许君以昌”大型交响组歌音乐会、“魅力许昌相约周六”等活动,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巡演、乡村春晚等200余场,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让群众享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繁荣了我市的文化事业。在许昌,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

  “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建好文化阵地,进一步做实文化事业;强化标识构筑,进一步做亮文旅IP;抢抓市场机遇,进一步做热文旅消费;赓续历史文脉,进一步做活遗产保护;紧跟热点亮点,进一步做响文旅宣传。”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绍英介绍,许昌将继续砥砺深耕,全面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厚植许昌文化、文物、非遗、戏曲等资源优势,用好胖东来的超级流量,放大许昌城市美誉度和软环境,借助郑许铁路加强与郑汴洛等城市联动,坚持文化引领、业态创新、数字赋能,通过文化IP 化、IP 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持续擦亮“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生态文化”品牌,推动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构建贡献许昌力量,奋力书写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