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有“医”靠

时间:2024-09-24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9月12日,记者走进襄城县范湖中心卫生院,一股温馨有序的气息扑面而来。门诊大厅内,患者们正有序排队挂号,导医台前的志愿者耐心解答疑问,引导患者规范就诊。

  “今年3月份,我的家人在这里做了痔疮切除术,住院、手术、用药等共花费3600多元,报销后我们仅花费600多元,比去县城减少了很多费用,而且离家近,我们非常满意!”家住范湖乡的患者家属李大妈满意地说。

  “今年1至6月,我们卫生院的门诊接待量达7.6万人次,住院人数达2469人次,中医门诊接待量为2.8万余人次。从‘扎堆’到大医院看病,到‘小病不出乡镇’,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我市不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现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全面、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范湖中心卫生院院长郑晓林说。

  范湖中心卫生院位于襄城县东20公里,与建安区、临颍县交界,始建于1949年,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共服务辖区约10万人。

  “过去,由于人员和设备短缺,群众普遍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面临发展困境。”郑晓林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就是要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推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防病能力,让群众信任基层医疗机构,愿意在家门口看病。”

  2019年,我市将襄城县推荐为国家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成立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由襄城县人民医院牵头,16家乡镇卫生院挂牌医疗健康集团分院,实行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同质化服务。最终,形成了医共体建设“襄城模式”,实践案例入选“首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

  在医共体内,县级医院派遣专家到乡镇卫生院担任名誉院长,实行院科帮扶、科室共建、定期坐诊、“一村一医”医师包村等,并搭建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铺设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卫生专网,建成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共享中心。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我们卫生院发展的重要机遇,也带来了显著变化。”郑晓林说,如今该院开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28个科室,拥有16排32层螺旋CT、数字化影像DR、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四维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和高标准现代化手术室。在县级专家团队的带教帮扶下,具备开展外科、骨科、妇科、肛肠科等各类手术条件。

  2022年,范湖中心卫生院成功开展了首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成为襄城医疗健康集团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的第一个乡镇卫生院。2023年,该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我市首批通过国家验收的胸痛救治单元之一。2024年1月,范湖中心卫生院通过评审,成为我市第二家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的乡镇卫生院。今年6月,该院还通过了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的初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卫生院的负责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深入建设紧密型医共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们将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的专业素养,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推动许昌市的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实惠、更放心、更有‘医’靠!”郑晓林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