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道,是一座城市的缩影,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一条街道,是一个时代的印迹,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
9月22日正值周日,繁华的南关大街上,高楼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道路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浓郁的商业气息延续着许昌人的“繁华记忆”。沿着南关大街往北走,就来到了巍峨的曹魏古城南城门,不少游客正在此拍照留念。
“南关大街正对着许昌城的南城门,旧时被称为南门外大街。”今年89岁的李乾建老人家住南关大街附近,是位“老许昌”,清楚地记得几十年前南关大街的情况。
“与南关大街相连的南大街是旧时许昌最繁华的街道,杂货店、百货店云集。20世纪60年代后期,南城门前有一座灯塔,是那个年代许昌人心中的一处地标性建筑。灯塔旁边有南悟真照相馆、灯塔饭店、大众剧院等。20世纪80年代,南关大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各类商店一应俱全,特别是南关大街和七一路交叉口,分布着人民商场、七一百货大楼等大型商场,一度是许昌人购物的首选地。20世纪90年代后期,南关大街接连开设了大兴斋商场、天都商厦、东亚商城及芙蓉轻纺城等商场。”李乾建回忆说。
2016年8月12日,南关大街北边的曹魏古城拉开了建设序幕。错落有致、绵延不绝的仿古连廊,巍峨挺拔、高高耸立的骑楼,趣味盎然、寓意深刻的雕塑小品……老街道焕发了新活力。
2018年2月8日,曹魏古城南大街开街,以浓郁的曹魏风情展示着许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参加工作近20年,工作地点一直都在南关大街上,对这条街道充满了感情。”魏都区南关街道三八社区党委书记耿会燕告诉记者,三八社区于2004年3月成立,办公场所起初是南关大街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2008年6月搬迁至南关大街与三八路交叉口东北角,2010年搬迁至南关大街25号。
“南关大街一直都是一条很热闹的街道,店铺众多、人口密集。2020年,我市对南关大街进行提升改造,对路面的龟裂、局部坑槽等进行了修整,改善了行车条件。每天上下班走在南关大街上,看到不少游客来许昌游曹魏古城、逛胖东来,作为一名许昌人,我感到很骄傲。”耿会燕说。
老街绽芳华,焕发文旅新活力。如今,在南关大街附近,“逛完胖东来,再逛曹魏古城,体验一把簪花妆造,坐水上公交夜游”成了很多游客的选择。曹魏古城、春秋楼、曹丞相府、曹魏不夜城组成了内容更为丰富的旅游打卡区,以浓郁的曹魏风情展示着许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今年中秋假期期间,曹魏古城单日最高人流量达12万人次。
夜晚的曹魏古城依旧“火热”,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品尝美食,体验汉服妆造、制作漆扇,在古风茶楼内拍照、打卡,感受多彩夜生活。就在不久前,我省认定首批4个省级夜经济集聚区,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榜上有名。
“曹魏古城不仅是许昌展示曹魏文化、树立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而且实现了水脉与文脉的有机统一,让曹魏文化形象、具体、可感,让城市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我们将按照‘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新文旅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增强文旅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更好满足游客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魏都区文旅文创中心负责人李珊珊表示。
许昌历史悠久,有许多有特色的老街道,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痕迹,同时也具有“老许昌”的生活气息。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许昌老街道在文旅融合的发展浪潮中,必将散发更加迷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