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075号餐好了吗?”
“我马上到小区楼下,请稍等。”
“这是您订的餐,祝您用餐愉快……”
11月14日,外卖小哥李晓峰格外忙碌,订单不断。过了中午用餐高峰,他走进位于市区曹魏古城的爱心驿站,“在这儿能喝点热水、给手机充电,方便又温馨”。
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这是一个与互联网平台、新零工经济等相联系的特殊群体,他们属于新就业群体,是新业态劳动者。据统计,目前我市新业态劳动者约有7.4万人。其中,货车司机6.4万人,网约车司机2200人,快递员3500人,外卖员2200人,互联网企业职工1800余人。
把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对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只有把这个群体的党建工作抓住了、抓好了,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才会进一步增强,党的全面领导就会更加有力,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就会更加坚实。
面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市总工会把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持续巩固拓展深化新业态劳动者工会工作,通过强力打牢新业态建会入会的组织基础,多举措为新业态劳动者办实事、解难事,引领他们听党话、跟党走。
“党建+”画出“同心圆”。为画好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同心圆”,市总工会印发《关于开展新业态领域建会入会集中行动的实施方案》,市、县两级工会组织均成立了由总工会牵头,交通、市场监管、邮政、商务等部门参与的新业态工会工作委员会;同时,积极探索适应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不同职业特点的建会入会方式,通过集中入会、窗口入会、网上入会、面对面入会等多种方式,多部门共同调研、摸排、发文,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建会入会专项行动,实现建会、入会工作由工会“一家行动”向“联合推进”转变。
大调研“滤”出“微心愿”。在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社会认同感上,市总工会结合新业态工作实际,创设了“新业态星印象”调研宣传活动这一载体,设计了涵盖从业者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状态、收入情况、劳动保护、内心期待等方面问题的调查问卷,多次实地走访美团外卖、UU跑腿、滴滴出行、大货车物流公司等新业态行业,全面掌握了四类新业态行业的管理模式、队伍状况和从业人员所思、所想、所盼,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小切口”做出大文章。面对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建立完善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平台,从制度上保障新业态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认定、工伤维权等方面有法可依,权益保障“不落空”;为提升新就业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推出了“推车侠”刘高铭、“全国最美货车司机”计军杰等一批先进典型;在逐步提升原有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的基础上,投入15万元建成高标准的“共享职工之家”,给劳动者一个能喝水、能热饭、能歇脚、能学习、能倾诉的温暖港湾;拿出117万元开展送清凉、送温暖和金秋助学活动,将3174人纳入许昌市工会会员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互助范围予以补助……一系列关心关爱措施,是市总工会奏出的关爱新就业群体的“交响乐”。
凝“新”聚力,“新”心向党。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紧紧依靠党建带工建,巩固拓展深化新业态劳动者工会工作,通过知“新”、向“新”、暖“新”、帮“新”,引领新就业群体听党话、跟党走,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