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乡村产业
▶名词解释:是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总称。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会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数读: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家、省级生态农场7家,新推荐13家企业增补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开展银企对接、校企对接、产销对接、平台对接等帮扶活动36次;
“许农臻选”农业区域品牌标识成功注册;
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
入选第一批“豫农优品”产品26个。
眼下正是大棚草莓成熟的时节。在建安区勤劳农夫草莓园内,一排排草莓大棚在冬日暖阳下闪着金色的波纹。棚内温暖如春,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游客们纷纷提着篮子,穿梭于垄沟之间,一边品尝,一边拿出手机记录开心的瞬间。
“咱们的草莓品种好、不打药,最近每逢周末,来采摘的市民就络绎不绝。”勤劳农夫草莓园负责人刘红光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我市农业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花木、蔬菜、中药材和烟叶等四大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位置。其中,花木面积达7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和销售集散地;蔬菜面积稳定在60万亩,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菜品;中药材面积达到50万亩,是全国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烟叶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是我国浓香型烟叶的典型代表,被誉为“烟叶王国”。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品牌质量。2024年,禹州市中药材产业纳入农业农村部特色产业集群,长葛市入选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建设培育名单,襄城县茨沟街道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一期建设项目通过评估验收。
日前,记者在位于襄城县汾陈镇大磨张村的河南迪丰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压粉、过凉、包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仓库内,整齐摆放的手工纯红薯粉条,将通过汽车、飞机等陆续送到全国消费者手中。
“用传统方法做的这种粉条,里面会保留气泡,口感润滑细腻,炖菜、烧汤时加进去很入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河南迪丰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郭小龙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手工纯红薯粉条销往全国各地,有些定居国外的客户回国总不忘带上几箱。
“我们的粉条采用传统的漏粉工艺,经过过筛沉淀、吊包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后,粉浆通过铁瓢的多个小孔均匀地流到沸水锅里。一年可产27万公斤粉条,年产值200万元以上。”郭小龙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更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迫切需要。2024年,我市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家、省级生态农场7家,新推荐13家企业增补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襄城县轩康农业科技公司年产2万吨薯品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营,红薯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发布了河南省首批“豫农优品”商标及标识使用人名录,我市9家企业26种产品荣登河南省首批“豫农优品”名录。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推进我市农业品牌建设,提升许昌市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举办“许农臻选”年货节、“紫米杯”河南省大学生食品创意大赛,开展银企对接、校企对接、产销对接、平台对接等帮扶活动36次,“许农臻选”农业区域品牌标识成功注册,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9家企业26个产品入选第一批“豫农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