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民生答卷有厚度 幸福生活有温度

时间:2025-08-26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王利辉 张铮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年初,从筛选实事内容时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到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票决通过,再到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落实,我市确定的10件重点民生实事正在加紧实施中。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市委、市政府坚持“群众关注、百姓受益、指标量化”的原则,从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狠抓民生实事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承托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自8月13日开始,《许昌日报》采用“新闻事件+创新亮点+新闻图片+记者手记”的方式,以“10件实事、10篇报道、10个整版”的篇幅,强势推出《关注·2025年上半年许昌市重点民生实事成绩单》系列报道,采用融媒体刊载的形式,展现出立体、鲜活、多彩的民生故事。

  截至今天,我们的这组报道画上句号。火热的施工工地、不断更新的数据、浓墨重彩的详细解读,饱含着市委、市政府“一诺千金,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的民生情怀、责任担当。

  这份令人欣喜的民生实事“年中考”答卷背后,是各级各部门的“汗水指数”,也是百姓可感、可知的“幸福指数”。

  (一)

  承诺,温暖有力。

  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水涨船高”。许昌准确把握民生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确定的市定10件重点民生实事在数量上“精”、在分量上“重”、在内容上“具体”,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农村居民都能喝上“丹江水”,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今年我市敲定的10件重点民生实事中,加快农村供水“四化”项目建设被放在了首位,农村供水“四化”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我市将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纳入全年重点民生实事,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自然村通硬化路、窄路面加宽等工程,积极打造精品示范路段,使农村公路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走得畅、走得美”转变,带动了全市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承载着万千家庭的生计期盼。半年多来,一套融合“10+N”公共就业服务、零工市场建设和“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组合拳”精准发力,将岗位送到家门口,把服务嵌入生活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银发浪潮”袭来,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许昌在全国率先实施60周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及特殊家庭住院护理扶助政策,每年财政需要为之支出1000多万元。还有实施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让农村困难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在城市更新方面,我市实施城市主干道修复提升工程,对主城区10条主干道部分路段进行铣刨修复;实施断头路贯通及路口改造提升工程,贯通断头路2条,对部分路口进行改造提升;实施排水防涝体系提升工程,新建、改造排水管网20公里,并实施供暖等项目,让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纵览10件重点民生实事,既有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修路、城市更新等需要久久为功的“老问题”,又有深入推进继续实行住院护理扶助,实施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农村供水工程的新指向。

  (二)

  践诺,踏石留印。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抓落实,就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就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较真碰硬。

  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南水北调”受益人口增加16万人;累计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2公里,完成投资9593.87万元。

  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24场,累计为8200余家企业发布就业岗位信息22.5万个;新建、改建县级零工市场1个、零工驿站86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3个。

  实施城市主干道修复提升工程,10条主干道铣刨修复基本完工,完成道路铣刨修复31.5公里;实施断头路贯通及路口改造提升工程,芙蓉北五街与魏文路已经全面贯通,瑞昌西路与兴华路也实现全面贯通,需要提升改造的路口大部分已开始施工;排水防涝体系提升工程已累计完成管网建设15公里,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5%。

  今年前6个月,我市已受理扶助申请10824件,理赔金额987.12万元;3所乡镇敬老院已完成基础设施设备改造,9所乡镇敬老院正在进行基础设施设备改造施工。

  小到一滴水,大到一条路……人民的期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市委、市政府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以及各部门的团结奋进、苦干实干和不懈奋斗。

  有诺必践。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用心用情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一个个工作场景、一幕幕火热的施工景象、一张张项目进度表,勾勒出责任单位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众关切,扎扎实实有序推进民生实事不缩水、不走样的工作图景,将一张张“民生清单”悉心描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

  (三)

  为民办实事,永远在路上。

  连日来,记者走进民生工程建设一线实地探访,看工程进度、问百姓收获。民生工程建设一线的施工场景,犹如天气一般“火热”。

  在市区八一路雨水管网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挖掘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在工地上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密协作,铲土清淤、安装管道、铺设路基……他们专注每一道工序,只为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交付。

  市区七一路(颍昌路至文峰路段)道路提升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运转,工人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在各个作业点之间。这条道路的提升改造,不仅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一次重要提升,还是对市民出行体验的一次显著改善。

  民生实事的效果,不仅体现在火热的施工现场,还绽放在老百姓一张张笑脸上。

  魏文路与建安大道交叉口环岛拆除后,市民张建军感觉幸福感、安全感满满,连连点赞:“以前,高峰期过马路,环岛都挤不进去;现在,通行更加快捷、舒心、安全。”

  “以前的水泥路,年久失修,骑车咯噔咯噔的,开车也颠得慌。”禹州市方岗镇方东村村民说,“现在修成柏油路,又平又稳,走在上面心里都舒坦。”

  “住院12天,补助1200元,这是把好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拿到独生子女父母住院补贴的居民王伟军说。

  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赞誉,不断刷新民生“幸福高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愈显丰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市委、市政府始终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以“为民情怀”提升“民生温度”,让群众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