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牵住“牛鼻子”,才能扭住重点、抓牢关键,才能提升脱贫质量,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
“聚焦硬任务,敢啃‘硬骨头’,凝聚攻坚合力,强化攻坚态势,坚决如期打好脱贫攻坚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庄重承诺,让参加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格外振奋。
在政协许昌市七届四次会议上,脱贫攻坚再度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焦点。委员们踊跃建言献策,表达着同一个心愿,即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凝聚起为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再立新功的广泛共识和巨大能量,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关键词:兜底保障
【报告摘要】聚焦特殊贫困群体,认真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建设“四院一中心”,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
【委员心声】去年,我市着力补短板,全力推进精准脱贫聚焦脱贫质量,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但今年脱贫攻坚任务仍非常艰巨。
“对无产可扶、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兜底人口,各级民政部门要挑起重担,会同残联、卫健、医保等部门,全面摸清兜底对象和兜底设施缺口底数,根据贫困群众意愿,采取集中、居家两种兜底模式,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牛银霞、郭娟娟等委员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各地要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和“五大振兴”任务,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无缝对接。
针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留守儿童的问题,张丽若委员提出应由政府建立翔实的留守儿童信息总库,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由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进行动态记录;由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牵头,开展“爱心妈妈”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引导家长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稳定增收
【报告摘要】统筹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加快扶贫项目建设,拓宽贫困群众收入渠道,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委员心声】去年,我市着力补短板,深入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落实财政扶贫资金5.8亿元,完成扶贫项目842个。
贫困群众收入、住房、就业有了保障,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如何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段路”,是政协委员张伟红关注的重点。
对于脱贫攻坚,作为长葛市和尚桥镇于井村的党支部书记张伟红更有发言权。在他看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统筹做好贫困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产业扶贫的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自身的发展能力,不仅可以解决当下的脱贫难题,还能增加其发展后劲,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真脱贫、不返贫,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下一步,他将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带领贫困群众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让“贫困”成为“过去式”。
对于电商扶贫,王晓凤委员建议,要持续优化跨境电商成长环境,出台更多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措施,促进税收政策落实,推动银行对跨境电商的服务便捷,使我市跨境电商享受更多扶持政策。
管喜英委员表示,小产业、小营生关系群众收入来源的大民生,政府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帮扶中小微企业发展。同时,要发挥驻村干部帮扶、联系、对接等作用,通过锤炼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
陆亚娟委员建议,要增强贫困户的主动脱贫意识,坚定脱贫信心,点燃群众致富理想;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让贫困家庭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要俯下身子,走村入户,用真心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关键词:长效机制
【报告摘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帮扶力度。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接续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委员心声】“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怎样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贫困地区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都是委员们一直热议的话题。
茹富强委员建议,政协委员要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采取多样化方式丰富政协委员视察、调研内容,特别是要重点开展扶贫领域的调研,进一步开阔委员参政议政的思路、眼界,让更多带有“泥土芳香”的提案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点子”。
赵子旭委员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既需要借助外力“输血”,更需“造血”激发内生动力。他表示,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应有之义,“有能力的贫困户必须改变‘等靠要’思想,要主动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勤劳致富”。
陆亚娟、康传珍委员对此十分认同。她们还建议,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在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多元富民产业,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探索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