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搭建平台,驶上对德合作“快车道”

时间:2020-06-11  来源:许昌网  作者:许昌网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大格局,打造中德合作的成功典范

  建设中的德仕堡生活广场。资料图片由记者牛书培提供

  核心提示

  德国是全球公认的先进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而中小企业是德国先进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4年来,许昌通过通渠道、搭平台、建机制、重交流等方式,持续深化对德合作,实现了对外开放的“逆袭”,加速了产业发展的“蝶变”。

  那么,许昌除了在合作机制、营商环境、人才支撑上做足做好,凸显许昌特有优势外,还在搭建平台、深度互动、扩大开放上不断探索,形成独特的“许昌模式”,助推对德合作驶入“快车道”。

  □ 记者 王利辉 张铮

  搭建平台,常态化互动“结对子”

  在相互合作中日益增强“互引力”、织密“联络网”

  “易拉罐罐身涂层、金属含量差异是回收利用的难点。”河南艾浦生公司董事长尚军伟说,他们赴德考察后,引进了德国热、冷轧机设备,建起了我国首条废旧易拉罐再生利用生产线。

  赴德“取经”后,大森隧道公司成功并购德国GTA公司,获得核心技术;大张过滤公司引进德国克林高公司的隔膜滤板反冲洗等技术,破解了生产难题;平煤隆基公司引进德国光伏电池生产技术,推动了转型升级……

  “许昌智造”让德国人跷起大拇指。“世界上还没有企业能将镁合金轮毂商用,德威公司将成为产业龙头。”德国奔驰设计公司总裁布兰德说。

  他所说的德威公司,已在长葛建成全球第一条高档镁合金轮毂生产线。该轮毂比传统轮毂减重1/3,将引领轮毂行业迭代升级……

  2019年,许昌市与欧洲环保领域领军企业德国欧绿保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餐厨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开展合作。

  德国与许昌,相隔万里,却在相互合作中日益增强“互引力”、织密“联络网”。

  2015年11月12日至14日,应德国黑森州政府邀请,随中国经济联络中心访德代表团出访的许昌代表团对黑森州进行了访问招商。

  在这期间,许昌代表团与法兰克福企业代表、工商会代表和黑森州政府代表进行了专题会谈,举行了中德关系专题会议,并与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联系,拉开了许昌对德合作的帷幕。

  在此后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交流互动日益密切。

  4年多来,许昌经贸代表团11次大规模赴德交流,累计100多家有实力、有意愿、有基础开展对德合作的企业赴德考察谋求合作。

  每次考察期间,推介和宣传许昌是许昌经贸代表团的重要任务。拜会老朋友,结识新朋友,畅叙友谊,洽谈合作,不断加深与德国企业界的联系,充分展示许昌魅力,极大地提升了许昌的知名度。

  4年多来,在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的牵线搭桥下,德国百菲萨、欧绿保、史太白等60多家德国企业先后70多次莅许考察对接。“结成伙伴、面向未来、实现共赢”成为他们“牵手”许昌的热切期待。

  创新载体,树立“筑巢引凤”的理念

  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设备和人才,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4月,许昌市启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创建工作,其间得到工信部、省工信委的大力支持。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数次派出专家组到许昌市进行实地调研,在与许昌市有关职能部门、县(市、区)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等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编制提纲,起草了《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方案》初稿,并经多次修改论证形成了《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方案》送审稿。

  2017年12月28日,由工信部组织的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方案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过方案陈述、现场问询、专家评审等环节,与会专家对许昌市的建设方案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许昌市建设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定位准确,注重优势整合,突出产业升级,体现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备推进实施的条件。

  据介绍,建设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具有多重意义。对许昌来讲,这是提升产业水平和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动力。据许昌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将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融入德国元素,引入德国绿色环保建设理念,借鉴德国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

  高标准建设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有利于承接世界先进国家的高端产业,将其先进技术、经验优势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设备和人才,促进现有产业向更高层次提升,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许昌通过搭建平台,牢固树立“筑巢引凤”的理念,规划建设了总面积37平方公里的中德(许昌)产业园,重点在智能制造、再生金属利用等方面与德国知名企业加强合作。与全球顶级技术转移和咨询服务机构——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合作,设立产学研公共服务中心。中德创新中心项目也将落户许昌。

  此外,规划建设了德士堡生活广场,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集具有德国特色的商业、文化、餐饮美食于一体,着力为德国人才提供德式生活配套服务。

  合作共赢,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大格局

  发挥对德合作优势,培育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2019年2月28日,许昌市政府与鲁道夫沙尔平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签了3年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积极组织许昌与德国企业的对接合作,建立许昌与德国经济组织和政府机构的经贸联系,促进中德生产型、服务型行业合作,提升许昌在德国乃至欧洲的影响力。

  为强力推进对德合作工作,许昌市专门成立了对德经济技术合作领导小组,围绕全年“落地20个项目,签约20个项目,达成20个合作意向”的目标,在政策制定、产业引导、平台搭建、项目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力,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设立了总金额10亿元的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从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境外考察等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国门。

  在项目跟踪服务上,许昌市一方面加强项目发布推介,积极与德方优质资源对接,争取签约一批高质量的对德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对已签约的项目和达成的意向,逐一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属地责任,加强跟踪服务,推动尽快落实。

  同时,许昌市不断完善对德合作服务机制,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涉外交往能力,并严格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企业股权投资、购买技术设备、获取技术授权等提供支持。

  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扩大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对德合作,加强经贸对接,发挥对德(欧)合作交流服务中心作用,加快中德(许昌)产业园、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吸引德国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许昌。发挥对德合作优势,引进更多先进技术,促成技术合作、成果转化,推动项目和企业落地,培育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让“德国质量”嫁接“许昌速度”。

  以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对许昌来说,扩大的是眼界,形成的是大格局,融入的是潮流,拥抱的是未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