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企业稳运行方面
建立省、市、县三级“白名单”体系,217家企业入选省第一批“白名单”,占全省的11.9%,基本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在扩大增量方面
1—5月,全市11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9%;积极推进401个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00亿元以上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双重压力,市工信局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发力”,不断稳运行、扩投资、促转型、增主体、优服务、强对接,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实现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引领发展。为让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对今年以来新出台的工业领域惠企政策进行梳理,汇总五大类82条政策,编印《工业生产领域惠企政策口袋书》,起草制定《许昌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等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支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合力。
在保企业稳运行方面,建立省、市、县三级“白名单”体系,217家企业入选省第一批“白名单”,占全省的11.9%,基本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同时,与供电公司紧密结合,根据每周规上工业用电量情况,对出现异常的行业和企业及时分析预警,尤其对达产率低于50%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解决问题,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重点企业闭环运行。5月份疫情防控期间,共推动符合条件企业的8000余名员工“驻厂封闭”,向许继集团、西继迅达等476家工业企业发放车辆通行证835张,累计运输货物5万余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在扩大增量方面,完善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月调度施工和要素保障“白名单”、核查等制度,压茬推进“三个一批”活动。1—5月,全市11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9%,为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推进401个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00亿元以上、30个年度计划竣工项目实现竣工。
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动企业稳步运行、持续扩大增量的同时,还深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实施15个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全面提高企业智能化改造比例,引导企业将业务系统、设备产品等加快向云端迁移,深入落实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市1家企业成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2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占年度计划的42%;上云企业突破10000家;新(改)建基站1012座,累计新(改)建5G基站5451座。
开展“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建立“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库和许昌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目前,我市15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360家企业入选“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库;62家企业被认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五位。
“5月份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共办结企业问题152个,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产销对接、政策对接、‘两化’融合对接活动30余次,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等难题。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运用‘万人助企’机制,精准助企纾困,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