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市工信局: 强力推动产业升级 走好强市兴市之路

时间:2022-09-27  来源:  作者:

襄城县产业集聚区内的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局部 本报记者 牛书培 摄

许昌中锋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机器人车间 本报记者 牛书培 摄

  ↑ 长葛黄河旋风金刚石筛选车间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 黄河集团培育的人造钻石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加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高各行业、各企业的素质与实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许昌工业发展实现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蝶变,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越。”9月26日,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允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据杨允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工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牢固树立“工业兴市、制造业强市”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滩登陆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90%,智能电力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评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许昌坚持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两手抓”,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加快转型、互促共进。深入实施“三大改造”,促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智能制造观摩小组第一名,智能制造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建成省级以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智能工厂(车间)、“双创”平台和基地、服务型制造等79家;创建国家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产业链企业等24个,绿色制造体系雏形初具。推进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积极引进先进核心技术,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嫁接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嬗变和成功转型。同时,抢滩布局新兴产业,谋划实施了智能电力装备、高纯硅材料、节能环保装备、5G等九大重点新兴产业,硅碳新材料产业已见雏形,黄河鲲鹏产业蓄势待发,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是2017年100家的近3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将近800家,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居全省第3位。

  强力推进项目对接,深化对德合作,与上海电气、平煤集团等一批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批全省首个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持续发挥对德合作优势,百菲萨、欧绿保等一批知名德企来许投资,实现了“德国质量”与“许昌速度”的有效嫁接,成为河南对德合作的“桥头堡”。

  企业服务持续深化,大力实施“四个一百”“一联三帮”“两个健康”“万人助企联乡帮村”专项行动,目前,市、县两级共有252名领导干部联系590家企业、94家商会,318名首席服务官服务880家企业,办结企业反映问题近4000个。开通市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筛选录入民营企业813家,接入市、县涉企部门198家,完善了企业诉求线上线下收集、分层分级快速解决问题机制。

  “目前,我市工业发展还存在着大企业偏少、生产要素制约现象依然存在、新增产能拉动能力不强等问题,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我们将立足我市产业基础,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走好‘工业强市、制造业兴市’之路,为许昌市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提供坚实支撑。”杨允志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