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70后”郭忠磊一直与许昌的“绿色”打交道。从一线园林工人到现在的许昌市园林绿化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郭忠磊虽然身份在变,但不变的是炽热的园林情怀。
在郭忠磊看来,近十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园林绿化事业,许昌的“三绿”指标不断攀升,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作为“园林人”的他,一直参与、见证着许昌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变化。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许昌越来越宜居
“前几年,这里很荒僻,坑坑洼洼的;现在,已经是一座风景秀美的公园了。”9月21日,在东城区秋湖湿地公园,郭忠磊欣慰地说,“近年来,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很多广场、游园就建在百姓家门口。”
市区文峰路与新兴路交叉口有一处“口袋公园”,里面有休闲座椅等设施,不少居民带着孩子在这里休闲游玩。
“‘口袋公园’突出的特点就是小巧精致,方便群众游玩!”据郭忠磊介绍,近年来,我市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通过利用闲置地等把游园建在百姓家门口,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让百姓“出门有游园,散步闻花香”,提升了城市品质,改善了居住环境。
许昌市园林绿化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市新建、改建公园、游园、广场84处,新增公园绿地252.8公顷,改造公园绿地59公顷,建成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5%。生态环境的改善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绿化树种不断增多,生态护绿理念深入人心
“香樟树以前是南方树种,我们通过引种驯化,目前香樟树基本适应了许昌市的环境!”在秋湖湿地公园,郭忠磊指着一株长势茂盛的香樟树说,“前些年我们经过排查,发现许昌的乡土植物树种大概有235种。许昌近年来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建设,截至目前,乡土植物树种有370多种。”
除了绿化植物更加丰富外,我市保护林木资源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据郭忠磊介绍,我市园林部门积极采用生物技术防治植物病虫害,在市区道路、广场、游园悬挂性诱剂捕诱装置,防治国槐小卷蛾成虫;释放天敌昆虫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危害杨树、白蜡、国槐的鳞翅目食叶害虫;利用花绒寄甲、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危害柳树、国槐、白蜡、悬铃木的天牛等蛀干害虫,有效降低了市区喷洒农药的污染和危害。目前,生物防治推广率达56%。
“三绿”指标攀升,许昌“颜值”不断提高
如今的许昌河畅、湖清、岸绿、景美,人们漫步市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风景大片。郭忠磊说,多年来,我市通过实施绿地系统规划,使中心城区绿地布局更为合理,环城大环境绿化初显规模。“我市‘两高’生态廊道建设包括两高(京广高铁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之间及京广高铁西侧100米内区域,全长约30公里。”当日10时许,站在位于新兴路北侧、京广高铁东侧的一片青年林内,郭忠磊说,2017年4月,我市“两高”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后,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沿线形成了一条绵延30公里的生态长廊,新添绿地8420亩,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27.06%提高至82.25%。
“目前,许昌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由2012年的34.75%提升到36.75%,绿化覆盖率由39.86%提升到41.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39平方米增加到16.07平方米,绿地面积由2780公顷增加到4446.7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由505.06公顷增加到1011.12公顷。”郭忠磊说,我市已逐步形成了“绿满全城、清水绕城、古风新韵、精致秀美”的现代化城市格局。许昌的“颜值”不断提高,四季可看花,满眼皆绿意,被网民推选为全省“最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