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走进襄城县范湖乡凹郭村,田间的谷穗像村姑的麻花辫一样欢快跃动,金箔状的黄蜀葵遍地开花,叶片肥硕的烟田正奏响着“乡村振兴”节节高的丰收乐章。自联乡帮村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在市、县、乡联乡帮村工作组帮扶下,探索小麦—黄蜀葵—大白菜间作套种模式,亩均收益由过去每亩的800元升至2500元以上,2021年该村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万余元,同比增长40%以上。
“俺村变化这么大,不是联乡帮村干部出力,真是想都不敢想。”凹郭村老党员常黑力看到家乡的喜人变化感叹道。
这是襄城县联乡帮村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襄城县认真落实全市“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安排,强力推进联乡帮村十项重点任务的深入开展,以“联乡帮村”开创工作新局面 ,“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今年以来,全县联乡帮村干部开展入村走访调研1100余人次,召开座谈会740余次,解决问题492个,全县448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393个,占比为87.72%。
——夯实组织强领导,强化“凝聚力”。襄城县委、县政府抓住联乡帮村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个“牛鼻子”,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高规格成立“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领导小组,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抽调10名科级干部、22名年轻优秀后备干部高标准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副书记坐镇一线,统筹指挥协调,县人大副主任担任活动办主任,确保联乡帮村工作高位推进。29名县级领导以上率下,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分别联系16个乡镇55个村,448名科级干部闻令而行,深入帮联村摸实情、问需求,构建了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的联乡帮村工作格局。
——创新机制强考核,激发“战斗力”。在联乡帮村工作中,襄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战斗力。建立“1+X”工作制度,把产业发展作为联乡帮村工作的抓手,“1”,即产业发展。“X”,即联乡帮村十项重点任务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县委、县政府,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任务,以产业发展与十项重点任务相融合,使联乡帮村干部入村开展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实行联乡帮村干部百分考核。出台《联乡帮村百分考核办法(试行)》,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制定百分考核办法。对于考核结果,分包联系乡镇的县直单位与乡镇党委、政府同责,联乡帮村科级干部与村党支部同责,确保联乡帮村干部“真入村、真付出、真办事”。
——俯身为民强帮扶,提升“执行力”。一方面,襄城县23个经济主管部门依据自身工作职责,紧紧围绕“一园三基地”产业规划,结合乡镇产业发展特点,从部门职能出发,发挥部门优势,与16个联系乡镇深入对接,组建工作专班,共同制定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助推乡镇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全县448个行政村在“联乡帮村”干部的帮助下,理出了产业发展思路,16个乡镇以点连线,串线成图,一幅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好画卷在襄城县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落实市委关于‘联乡帮村’工作的安排,优化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难题,推动全县‘联乡帮村’工作取得更扎实的成效。”襄城县委书记孙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