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2022年许昌“一号民生工程”,许禹供热长输管线实现“当年决策、当年实施、当年建成”,不仅创下了“许昌速度”“河南效率”,在国内城市供热工程中亦属罕见,堪称许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工程。
11月15日,随着许昌龙岗电厂供热首站阀门打开,高压下的热水沿管道奔流,将优质、稳定的热能陆续送到城区万千居民家中。本报今日深度解读许禹供热长输管线建设及中心城区“汽改水”工程,以激发全市上下在团结实干中共创美好幸福生活的干劲和热情。
本报记者 王利辉 冯子建
倘若有人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会自豪地说,我是一滴热水,一滴纯净高温的热水,一滴穿越百里的热水。您可以从我的“命运”起伏、难忘旅程中,了解今冬城区供热新热源的新特点和新变化。
(一)
我的“出生地”,是禹州市火龙镇、方岗镇交界处的许昌龙岗电厂。这里有高耸入云的冷却塔,有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每年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
——我的“出生”,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各地煤电厂从单纯发电到开展热电联产、供应热能,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省外的,如北京、上海、太原等城市早已实施;省内的,如郑州、平顶山等城市已开始推进,安阳市实施的“引热入安”工程,甚至引入了鹤壁市热力资源为安阳供热。
作为热源端的许昌龙岗电厂,拥有两台660兆瓦机组、两台350兆瓦机组,热电联产改造全部完成后,供热面积可达1500万平方米,成为许昌供热充足、优质的热源。
——我的“出生”,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2022年以前,许昌市中心城区存在热源供应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热用户需求等问题。特别是在2021年采暖季结束之后,天健电厂申请退出供热市场,致使我市供热市场热源缺口进一步加大。
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许禹供热长输管线项目,将之作为2022年“一号民生工程”来打造,就是要为城区供热提供稳定可靠的新热源,致力提升居民供热水平、优化城区供热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我的“出生”,有可靠的运行支撑。
当我脱离了巨大的发电机组,从330℃的高温蒸汽状态转化为130℃的高温水时,就开启了新的征程。
在许昌龙岗电厂的供热首站,人们把我从两根直径约1.4米的热水管道引出,通过48.7公里的供热长输管线,一路向东,横跨禹州市、建安区和魏都区,穿越颍河、高铁、高速公路和长输油气管线等多个特殊节点,到达天宝路西段的隔压换热站,最后抵达中心城区的千家万户。
(二)
许禹供热长输管线,是全省建设里程最长的供热长输管线,设计工艺指标高、施工难度大。
在我长途穿越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基本不降温、不渗水、不漏水?
这组数据,令人震撼:全线焊接接头总数达到9640个,使用焊丝总长度约5800千米,相当于从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漠河到西南部云南腾冲的距离。
这组数据,体现温度:针对农田里铺设的16公里管线,设计方采用了钢管、保温层及外护层三位一体的整体性保温结构,管道平均埋深超过2米,对农作物种植没有影响。
这组数据,凸显体量:在运行过程中,管道注水总容量达到15万立方米,约占鹿鸣湖蓄水量的40%;在穿越颍河施工时,堤岸最大高差20.4米,管沟开挖最大深度18米,通过采用5阶放坡、钢板桩支护、围堰分段导流等措施,历时33天完成穿越施工。
我体外的管道,采用电预热无补偿直埋等先进技术,每公里温降不大于0.1℃,具有比热容高、输送距离远、热损失小等优点。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到建设现场进行督导调研,现场协调解决难题,强调要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确保如期优质供热,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好,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当年决策、当年实施、当年建成。”这样的建设速度,是拼出来、干出来、抢出来的,彰显建设者的奉献、智慧与汗水;在9个多月时间里,政企联动,战疫情、抗洪涝,抢工期、赶进度,靠着苦干实干加巧干,确保工程按时序进度完成。
(三)
经过48.7公里的跋涉,我来到了天宝路西段的隔压换热站。这里是许禹供热长输管线项目和中心城区“汽改水”工程的交汇点。
“汽改水”,即将蒸汽管网改造为热效率更高的热水管网,与许禹供热长输管线无缝衔接。今年,我市建设实施一期工程,共涉及42个小区上万户居民。
在隔压换热站,一台台高大的板式换热器,具有调节压力、调配温度等作用,起着中心城区供热“安全阀”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让我通行,人们设计了一套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一旦出现水流堵塞、超压等突发情况,监测信号就会实时发出警报。在生产调度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我在隔压换热站经过降压升温和冷热交换补充,通过供热管道进入中心城区,流入小区,进入居民家中,通过暖气片、地暖等,持续稳定释放优质高效热能。
过去,中心城区以蒸汽采暖为主、热水采暖为辅。许禹供热长输管线项目和“汽改水”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心城区热源不足的现状,为许昌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热源保障,也为许昌市中心城区供暖布局优化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完成为许昌居民供热的任务后,我的温度逐渐降低,通过循环式管道流经隔压换热站,最终从中心城区回流至龙岗电厂。
终点也是新起点。
在周而复始、循环不断的流动运转中,我在一次次的热量转换中完成了肩负的使命,让千家万户室内如春、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