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许昌智能制造何以排名全省第二

时间:2019-06-03  来源:  作者:

      这是记者5月29日拍摄的许昌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局部。该公司是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等产品专业生产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记者 牛书培 摄

      记者 王利辉

      机器人在流水线上高速运作,收放自如;工人们在电脑显示屏前轻点鼠标;庞大的智能化系统自动剪冲、折弯、抛光……这是记者在森源集团自动化生产车间里见到的场景。

      从数据采集、过程控制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森源集团工业4.0示范项目展示了智能制造的魅力,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一个缩影。

      2018年,全市智能化改造项目达到63个,其中30个项目纳入省级智能化改造库。2018年,我市智能制造工作位居全省第二,智能制造的“许昌模式”蜚声中原。

      【动力】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以高“智”量发展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5月29日,在远东传动轴智能制造车间,看不到一个操作工人,只有一个个工业机器人不停地挥动手臂,自动抓取、组装各种零部件。

      “过去需要24个熟练工人,现在一条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就能完成。”该公司董事长刘延生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在效益上,一条机器人生产线一年节省各项成本上百万元;在质量上,机器人精准作业,让传动轴组装配套误差从厘米级降至毫米级,产品品质达到欧美同类产品水平。

      向“智造”要活力,以创新拓市场。包括远东传动轴在内的许昌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建设智能化制造车间,布局智能化物流体系,搭建大数据云平台……而今,远东传动轴的高端重型特种传动轴远销瑞典沃尔沃公司,使中国品牌高端重型特种传动轴“撬”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也改写了中高端等速传动轴市场由国外巨头垄断的历史。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纺纱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入许昌裕丰纺织公司的数字化智能车间,偌大的车间空无一人,上万个纱锭欢快地高速旋转,输送、换卷、接头、检测……各道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自动进行。“我们采用集成创新的方式,引进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智能化设备,在清梳联、精梳生产上和国际接轨,建设‘最聪明工厂’。‘白天无人、晚上无灯’,工厂照样生产!”许昌裕丰纺织公司负责人宋松继自豪地说。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生机勃发,新增长点、新载体不断涌现。

      能拐弯、能会车、能路边停车…… 5月25日,在位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芙蓉大道,一辆5G自动驾驶清扫车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驶出近300米,精准完成了车辆启动、清扫道路、避让障碍物、路边停靠等一系列动作。

      “它走了‘一小步’,却是许昌5G产业发展迈出的‘一大步’!”北京邮电大学许昌基地5G自动驾驶控制中心的王鲁晗博士表示,“5G自动驾驶技术成功运用于特种车辆,在全国属于首次。”

      芙蓉湖畔,全省首个具备完善开放道路测试环境的5G网联自动驾驶测试场露出“芳容”。它全线覆盖5G信号,建成了路测感知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等完善的配套系统,一个涵盖5G三大实验场景,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的实景化、实用化5G综合应用平台正在形成。

      今年年初,许昌市发布5G产业、智能电力装备产业、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高纯硅材料产业等九大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智能电力装备等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和3个100亿—500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加快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以制造业为基础的许昌,正以高“智”量发展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撬动生产方式变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活力】 转型升级积蓄动能

      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又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

      陶瓷产业是禹州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正在加快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步入位于禹州市陶瓷专业园区的冠盛陶瓷项目,无论是标准化生产车间,还是现代化节能窑炉、智能化生产线,都让人“眼前一亮”。作为首个入驻园区的项目,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化改造,其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稳定性好、抗震性强等特点。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1.6亿元,将成为全国同行业一流的智能环保企业。

      近年来,襄城县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重大产业升级项目为抓手,开展千(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形成了以煤化工产业为开端,逐步向硅材料、新能源、炭素制品等产业辐射、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煤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针状焦项目、炭素产业园二期项目,均为襄城县煤基化工产业的延链、补链项目。其中,针状焦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主要建设年产6万吨延迟沥青焦、年产4万吨针状焦项目、水溶性黏合剂项目和年产20万吨环己酮项目;炭素产业园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由投资11.3亿元、年产1万吨高强高密等静压石墨生产项目等5个项目组成。“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打通‘原煤—焦炭—焦油—沥青—针状焦—石墨电极’煤基炭素全产业链条,打造煤基化工新材料基地。”襄城县有关负责人表示。

      手机扫码下单、支付、取面、配料,不到一分钟,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刀削面就放在了面前。在万杰智能公司,一款熟面机展示了现代食品机械的智能、高效、便捷,堪称“终极版无人面馆”。另一款“智能鲜面机”可一键启动,8秒出面条。目前,万杰智能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30多项,市场占有率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

      “每一次创新转型,都是一次新的超越。”有了当地政府提供的良好环境,宏昌电子公司做到了车载冰箱半导体制冷部件同行业专利最多、规模最大;巨霸机械公司为国家高铁工程提供钢筋打捆配送服务,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型钢筋机械销售商。

      许昌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又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形成大、中、小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

      【魅力】 科技引领人才为本

      为支持智能制造,我市设立市级智能制造专项奖励资金3000万元

      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特别是制造业,是创新要素高度集中的领域,只有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拥有更多技术话语权,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

      在河南万里交科智能制造产业园,新型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搅拌设备存在的能源与材料消耗高、搅拌不均匀、易抱轴等世界性难题,可节约水泥10%以上、提高效率15%以上、延长建筑物寿命30%以上,不仅高效、节能、环保,而且长寿、安全。“我们建设的全自动高性能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生产线是世界首条。整条生产线从混凝土到成品,所有环节不需要一个工人,产品出来后可以直接进行构建装配。”介绍产品时,万里路桥集团董事长张良奇言语中充满自豪。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许昌大力实施“许昌英才计划”,先后引入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在内的一大批科研团队和高层次人才。与之同时,以培养“大工匠”为己任的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职业院校,开设陶瓷、旅游、现代农艺、汽修等实用型专业,年培训各类职业技术人员5万人次。“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校企协同育人力度,承担郑州轻工业大学实训教学任务,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职业技术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袁海涛说。

      为支持智能制造,我市出台《许昌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我市设立市级智能制造专项奖励资金3000万元,对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给予高额资金奖励。

      前不久,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出色表现,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轴等一批制造业企业收到了总计2039万元的“大礼包”。

      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智能制造政策扶持力度,深化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各类智能制造试点,争创智能制造示范区,让智能制造的种子在许昌这片沃土生根、开花、结果。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