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硅碳新材料如何追“新”逐“链”

时间:2023-08-04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

  7月28日,许昌金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 乔利峰 摄

  小到手机、家电零件,大到轮船、飞机配件,新材料的身影无处不在。而处于“金字塔”塔基上的硅碳新材料,则是品种多、应用广、附加值高的典型代表。

  在河南硅碳新材料产业链群中,许昌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龙头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襄城县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已达到26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80亿元,拥有规上工业企业74家,产业规模、效益和技术含量均在全省排名首位。

  在前不久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度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襄城县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榜,成为许昌工业高质量发展获得的标志性殊荣。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首批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襄城县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榜上有名。

  我市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现状如何?骨干企业都有谁?未来规划有哪些?

  ■点煤成“金”的新赛道

  煤炭能与芯片建立哪种联系?

  在位于襄城县的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首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煤炭经过炼焦产生焦炉煤气,继而产出高纯度硅烷气,进而量产高纯度多晶硅,可广泛应用于大功率电子器件、芯片、新能源电池、航空航天、光伏发电等领域。

  7月26日,记者走进首山化工厂区,虽是高塔林立,却看不到烟雾、闻不到异味、听不见噪声、触不到烟尘,道路两侧绿植青翠,一改传统焦化企业“煤尘遍地、气味刺鼻”的印象。

  首山化工,是襄城县煤基化工产业的龙头和源头,也是我市硅碳新材料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由平煤神马集团与我市民营企业卧虎山焦化公司“联姻”组成。

  襄城工业的基础优势是煤炭,过去“一煤独大”,探明储量高达15亿吨。如今,通过以项目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襄城县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坚持优化存量、培育增量并重,在推进煤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育硅材料、碳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从“黑”转“绿”。

  通过焦炉煤气制氢,合成高纯硅烷,襄城县打造了“硅烷—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硅烷—颗粒硅—纳米硅粉”“硅烷—电子级多晶硅—晶圆片—芯片”等硅材料产业链。通过焦炉煤气提取煤焦油,襄城县打造了“煤焦油—针状焦—石墨电极”“煤焦油—纺织沥青—碳纤维”“煤焦油—负极材料—锂电池”等碳材料产业链。

  “面对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襄城县工业发展既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也遭遇了更大的严峻挑战, 倒逼我们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打造千亿级硅碳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襄城县委书记范耀江表示,聚焦煤化工产业结构升级,襄城县大力发展碳基新材料、高纯硅材料、电子芯片、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从煤炭“黑色经济”到煤化工“循环经济”,再到硅碳新材料“绿色经济”的换道领跑。

  ■龙头引领“催动”百花齐放

  7月28日,走进许昌金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经过一道道烦琐的工序,一块块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成型。

  “22秒,就能完成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许昌金萌生产总监刘福彬介绍,“我们的生产线采用国际一流的设备,可生产世界领先的高效PERC、兼容TOPCON常规半片组件、单双玻组件、全黑组件,发展成为河南省产能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厂家。”

  在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单晶硅电池片标准化厂房,一片片单晶硅片经过制绒、镀膜、烧结等“精雕细琢”,变成高效太阳能电池片。“我们的生产线采用行业最新的PERC工艺,生产的电池片优良品率超过98%,光电转换率接近25%,是全球光伏行业的最高标准。”平煤隆基总经理李旭杰说。

  在许昌尤其是襄城县硅碳新材料产业链的众多规上工业企业中,首山化工、河南硅烷、平煤隆基、许昌金萌等骨干企业起到了支撑作用。

  襄城县还在继续完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2022年4月20日,许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玻璃项目成功点火。许昌安彩总经理王庆勇表示,该项目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赢利”,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8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

  通过持续延链、补链、强链,襄城县煤基化工产业链越拉越长,衍生出高纯硅材料和碳材料两条“黄金”产业链,推动了产业链条向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延伸,实现了硅材料、碳材料、新能源三个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省唯一、规模最大、链条最全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为打造千亿级硅碳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蓄势谋远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当前,各地都在围绕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不断培育新业态,形成新亮点,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范耀江说,虽然襄城县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在推进项目建设、创新引领新动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不小成绩和优势,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在龙头企业培育、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短板和差距。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襄城县依托资源优势,着眼科技前沿,进一步在新、特、专、高、精、尖上下功夫,着力开展“卡脖子”、填空白、有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工艺和装备攻关,加大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建设提升煤焦油全流程实验室、原子催化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硅碳新材料实验室,拓展高端硅碳材料发展领域,实现在芯片硅材料领域重大突破。

  项目是发展的根基。许昌尤其是襄城县,将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项目为王”、招大引强,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同时高标准编制硅碳新材料产业链培育方案,推动硅碳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步入“快车道”。

  未来,一个特色产业明确、要素保障齐全、竞争优势突出的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将成为许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