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思想光芒照莲城 马不停蹄的“马大姐”

时间:2023-11-27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许昌日报


志愿者给社区居民送福利


社区幸福大食堂  


马静与同事交流社区工作经验

  


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的文化墙  


 马静(中)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  


马静近照 

  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习近平

  本报记者 王志鹏 吕科 文/图

  冬日清晨,寒气扑面,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的为民服务大厅里,却早已经人声鼎沸。

  一大早走进社区为民服务大厅,七一社区第一书记马静就开启了连轴转模式,手不停,腿不停,电话更是“叮铃铃”响个不停。这是马静最普通的一个工作日,她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中,已经马不停蹄地奔忙了24年。

  扎根社区24年,倾力为民奉献,马静成为老人眼中的“亲闺女”、居民口中的“好大姐”。为何她在工作中投入了如此大的精力和热情?遇到困难时,为何总是能够奋力前行?

  “社区服务是兜底服务,兜得住底,兜得好底,让居民省心、顺心、安心,是我对党、对群众和对自己的交代!”马静言辞恳切地说。

        ▶让居民省心 努力把“朋友圈”做大

  社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好基层治理和居民服务,必须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下大力气扩大“朋友圈”。在马静的心中,社区有两个“朋友圈”要不断做大,一个是想方设法在居民群体中打造“朋友圈”;一个是尽最大努力拓展社会“朋友圈”。

  “想把社区工作做扎实,必须想方设法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居民们成为朋友,居民和社区也成为朋友。”马静说。

  在七一社区,马静带领党员,组织由社区群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天冷教居民做腌菜,天热教居民晒酱豆、腌咸菜;社区提供专门场地,成立“莲城书香”读书会每周三、周五让居民到社区读书读报,相互交流;成立老年文艺队、腰鼓队、戏曲队,为辖区居民不定期巡回演出……

  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更增加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居民们的“朋友圈”就在一项项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有了居民“朋友圈”,邻居随手能帮的忙,互相说一声问题就解决了。邻居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社区兜底。

  在长期与居民的沟通和接触中,马静敏感地发现,做饭问题是困扰几乎所有老年居民的问题。

  “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让社区的老年人吃好饭。”马静说,“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大社会‘朋友圈’。”

  说干就干,马静通过排查了解到,社区内有一家饭店的老板李书勤是社工。经过多次沟通,马静获得了李书勤的鼎力支持。

  “我实际上是被马书记感动了,每天看着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忙前忙后,确确实实在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马书记找到我,这个忙我必须帮。”李书勤话语虽慢,但语气十分坚定。

  同时,马静带领社区党员,积极联系社区的各单位、志愿者组织,为社区幸福大食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0月23日重阳节当天,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七一社区幸福大食堂正式开业,服务对象是社区12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每日为居民提供中、晚两餐饮食,中午每人9.9元,有十几样菜和三四样主食;晚餐每人5.9元,两餐共计15.8元。

  开业至今,七一社区幸福大食堂已经吸引了社区内很多老人和儿童前来就餐。

  “这里的饭菜干净、可口,价格也便宜!真不赖!”

  “俺老两口以前总是为做饭发愁,这一下可好了,帮俺解决大问题了!”……在社区大食堂内,就餐老年人说起社区幸福大食堂无不交口称赞。

  这边志愿者在紧张地打饭菜,那边马静开始走家串户,为社区老弱病残居民义务送饭上门。每到一户,马静进门第一句都是“娘,闺女来给你送饭了”。进入屋内,马静会握着每一位老人的手,轻声细语地询问身体状况,叮嘱老人趁热吃饭。

        ▶让居民顺心 倾力解决“急难愁盼”

  七一社区位于许昌市区老城区,辖区有23个小区108栋楼3000多户居民,常住人口1万多人。人员复杂,庭院老化,管理起来难度相当大。

  头雁领航,雁阵齐飞。从接任七一社区党支部书记起,马静始终坚持党员带头、书记当先的工作方法。

  为了全面彻底了解社区居民的情况,马静骑着自行车走家串户,社区干部拿起民情记录本,走进一个个楼栋。很快,摸清了社情,掌握了民意,一个个写满群众生活常用服务和社区负责人电话的公示牌,在各个庭院立起来;一面心愿墙在社区服务大厅竖起来,群众“微心愿”一个一个落实到位;近3000册群众档案建起来,超过3000件群众实际困难得到及时解决……

  去年合并入七一社区的许昌军分区家属院,居民吃水一直靠蓄水井。几十年下来,水质已经出现严重问题,居民将此事反映到社区。为解决该家属院居民的吃水问题,马静带领社区党员深入庭院、亮明身份,积极推动该家属院成立小区党支部,每个楼院成立由党员和群众组成的院委会。

  为保障水网改造顺利进行,让居民尽快吃上安全水、放心水,马静带着社区干部、院委会成员,到小区内多次召开现场会,解读政策和改造流程,入户收集改造意见。最终,他们采用一个单元一策一方案的办法,按照将矛盾化解在单元内的原则,使自来水管网改造工作得到快速平稳推进。

  为倾力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马静带领七一社区党委,把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在楼院内,推动社区精细化管理。线下,依托党建网格,面向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社保、民政、环保等30个职能部门的服务;线上,充分运用魏都区智能平台,实现服务事项“一网办结”。

  “近些年,七一社区利用线上、线下‘双网格’,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堡垒先锋作用,有效破解了无主管庭院治理、困难人群生活不便等难题,让群众小事止步社区。”七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柳说,“书记带头干,党员比着干,已经成为七一社区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

        ▶让居民安心 群众认可是最大动力

  24年的马不停蹄,24年的尽心竭力,24年的无悔付出。工作时间超长,收入水平不高,马静的动力到底源自何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居民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也是我最大的动力。”马静动情地说,“有了居民的认可,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2020年2月,七一社区所辖的八一市场小区出现新冠疫情,恐惧笼罩着每个人。危急时刻,马静依旧“一马当先”:“我是社区党委书记,对小区的情况熟悉,我去最合适。”

  没有防护服,马静披在雨衣,套上头套,戴了两层普通口罩,就出发了。在之后的3天里,马静6次走进被封闭小区,5次向确诊患者详细了解情况,做解释工作,安抚居民情绪。在她的示范带动下,七一社区设立了14个党员先锋岗,87名党员志愿者自愿参与各个无主管庭院的值守工作,建起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精细化社区疫情防控体系。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也害怕。但是,如果关键时刻我不带头,群众咋能安心?”马静斩钉截铁地说。

  真心付出,必能换来真情相待。如今的马静,是社区老年人眼里的“亲闺女”、群众口中的“好大姐”、社区干部的“主心骨”。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马静异常冷静,“我今年已经60岁了,能为大家服务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只要我在岗位一天,就一定一如既往地倾尽心力为居民们服务好。”

  马静是许昌优秀社区基层党员的代表,亦是他们的缩影。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扎根基层、冲锋在前、倾力奉献,为居民的幸福生活、社区的和谐稳定,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

  据统计,全市2526个村和社区基层党支部中,“五星”支部创建成功38个,“四星”支部创建成功35个,“三星”以上村和社区基层党支部占比46.36%。其中,177个城市社区,“五星”创建成功支部4个,“四星”支部创建成功281个。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成功创建省级“五星”支部。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