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思想光芒照莲城 一抹绿留住历史与乡愁

时间:2023-12-07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许昌日报


我市林业、园林及西湖公园管理部门对古树进行调查

俎其超老人(右)为古树浇水

市民在西湖公园德星亭旁的刺槐下游玩

市区学院路中间的桧柏

(扫码观看视频和图文)

  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习近平

  本报记者 许廷合牛志勇 谭宜姝 王威 文/图

  初冬的清早,许昌城区北郊的八龙冢,晨雾翻腾、草木凝霜。

  88岁的俎其超习惯性地沿着石阶而上,走到墓冢高台上5棵1800余岁的老柏树下,摸摸树干,望望树冠。

  “荀淑死后,他的8个儿子每人植一株柏树于坟冢,所以这里被大家称为‘八龙冢’,又称‘八柏冢’。如今还有5棵依然存活,在许昌名气可大着哩!”作为这里的守护者,俎其超每天都要来此看护,语气中满是自豪。

  不只是这群古柏,在汉魏大地,如今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有932棵。每棵古树历经岁月洗礼,阅尽人世芳华,不仅是一段历史、一处景致,还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成为莲城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古树名木的年轮里,记录着人文故事,也寄托着人们无尽的乡愁。近年来,我市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全面保护、依法保护、科学管护,注重与传承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让古树名木持续焕发勃勃生机,演绎出一个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故事。

  ▶一个人的坚守——八旬老人守护千年古木二十八载

  11月25日,阳光明媚,从位于市区文峰路与陈庄街交叉口北约50米的“十辈陈庄”牌坊进入,向东行约200米,再向北拐上一条村中小路,就能看到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遒劲挺拔、枝繁叶茂的古柏。

  “这几棵古树已经存活1800多年,我已经守护它们20多年了。”俎其超今年88岁,与这几棵古树有着很深的情缘。自1995年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要来古树旁看护照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作为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之一,八柏冢见证了许昌曹魏风云的波澜壮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东汉名士荀淑社会声望极高,他的8个儿子均为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名士,时人誉为“八龙”;他的孙子荀彧,作为曹操集团的重要谋士,更是在史书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传说荀淑死后,他的8个儿子在冢顶各种植柏树一株,故称“八柏冢”。

  “原本是8棵,现在只剩5棵还存活完好。”在冢顶的高台上,至今还留存着2棵完全干枯死亡的柏树,另有1棵只剩下半腿高的树桩,俎其超介绍说,“有的毁于天灾,有的在战乱中被毁坏。”

  存活的5棵汉柏高大挺拔,粗壮的枝干伸向蓝天,树叶遮天蔽日。“我是附近俎庄社区的村民,小时候就经常来这里玩。这些古树都上千年了,大家也都尊其为神树,把它们看成村子的守护神。”俎其超说。

  这处高台,因古树参天而积淀厚重历史,让这里多了美丽景色和感情寄托。“1995年的时候,这些树因为缺水险些枯死,当时叶子都黑了。”俎其超回忆,看到这种情况后,在老伴儿陈香琴的提议下,夫妻俩主动当起了看护人。

  看到部分树根裸露在外,夫妻俩加固高台、聚土护根;看到古树缺水“喊渴”,夫妻俩每天从1公里外的村子用三轮车拉两趟水,后来又在旁边打了口井;看到古树生虫,他及时联系园林部门治虫……在日复一日的细心呵护下,千年古柏恢复了青枝绿叶,重新焕发出活力。

  除了爱树护树外,28年来,俎其超还义务当起了讲解员,看到有人过来凭吊参观,总喜欢热心地去讲讲这些古树的历史传说。去年陈香琴因病离世后,只剩下俎其超一个人在此看护。他说:“每天来这里转转、看看、清扫清扫,早都成了习惯。老伴儿说过,这是我们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如今老人虽至高龄,但耳聪目明,提一桶水爬几十级台阶显得游刃有余。“我也给儿子说了,将来我走了他要接力守护。这些古柏存活了1800多年,如今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中,咋说也要把它们呵护好。”

  ▶一群人的执着——古树爱好者自发寻访留住乡愁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无声的历史。

  与俎其超一样,86岁的贾朝海也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莲城大地上的古树名木。

  “外出旅游、出差时,我发现名山古刹总是与古树名木相伴而生,所以就上了心。”贾朝海介绍, 1997年,他退休后就琢磨着要对许昌的古树资源搞一番调查,前前后后蹬坏了三辆自行车。

  在老贾的家中,有一本手写的许昌古树名木统计本,上面分门别类记述着古树的种属、树龄、树干粗细、位置、树高等。“在许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时候,这本草稿还被政府部门借阅过,算是作出了点儿贡献。”提及这些年的奔波,老贾感受最深的是党委、政府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不断加强,“当时我给市委写了封保护古树的建议信,真没想到,时任市委书记毛万春还特意给我写了封回信。”

  在寻找古树的过程中,贾朝海结识了一大批古树爱好者。大家一同成立了许昌市古树名木文化研究会。

  “‘树友’们见面,谈得最多的就是树。”贾朝海告诉记者,他们每到一处都会通过拍照、测量、走访等方式进行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最后成功出版了《许昌市古树名木》,展现年轮记录下的悠久历史文化。

  回忆寻访古树的点点滴滴,许昌市古树名木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许昌市古树名木》主编安应伟提起一件趣事:在北京奥运圣火开始传递的第一天,“树友”们进行田野调查时收获了特别的惊喜——一棵长相酷似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古槐树。“许昌发现‘奥运树’的信息先后被《许昌晨报》《大河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没想到,我们曾把许昌古树与北京奥运会连上亲。”

  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沧桑,莲城大地把岁月沉淀下来的印记,刻在了一棵棵古树的年轮上。东城区半截河街道大坑李社区居民甄春生回忆,因市区天宝路、学院路、许昌学院新校区建设,原来大坑李村的土地陆续被征用。但是修路的时候,大家一致表示,村里这棵见证过许昌保卫战的古桧柏得留下来,政府也特意让路于树,给这棵树修了一圈保护围墙。“每每路过时看到这树,就感到一份亲切。”甄春生说。

  ▶一座城的呵护——把古树名木当作手心里的宝

  一般来说,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名木则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蕴藏着当地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见证着环境的变迁,更传承着爱绿护绿的生态理念,积淀着生态文化的价值。

  “一棵古树或一个古树群,往往是一个村寨的地理标志。当地群众世代守望相伴古树,形成了一种民间的朴素保护意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造林绿化管理科科长朱倩丽表示,莲城大地能保留众多古树名木,正是群众自发保护和政府保护同向发力的结果。

  “平时,只要接到市民或相关部门的反映,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来对病虫害进行处理。”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郭忠磊介绍,我市古树名木一般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负责城区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接到问题反馈后,会赶赴现场进行实地察看,根据古树名木的不同状况,制订相应的复壮技术方案。

  朱倩丽介绍,近年来,我市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建立古树名木电子信息数据库,并定期对全市古树名木开展专项巡查保护,重点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健康状况、管护情况、是否存在违法破坏现象等进行实地核查。

  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历史,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岁月。统计显示,我市目前共有古树名木932棵,其中一级古树156棵、二级古树252棵、三级古树484棵,名木2棵,古树群4个38棵。

  古树可以联结历史,唤起乡愁,凝结共同的情感记忆,每一棵都是许昌的瑰宝,都应该倍加珍惜。“一棵古树悠悠百年,也见证着城市的岁月变迁。古树构成了城市的底蕴,城市的人文赋予了它们更辽阔的生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治化建设,努力让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老有所养、枝繁叶茂。”朱倩丽说。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