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金钥匙”开启群众“致富门” ——我市大力推进产业帮扶侧记

时间:2023-12-18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

  今年以来,我市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7163.8万元,实施农业大棚、冷库仓储、加工厂房等产业发展类项目114个;今年以来,我市共认定帮扶企业115家,带动脱贫群众、监测对象6735户11570人;今年以来,我市确定庭院经济示范县1个,倾斜支持衔接资金200万元,计划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村29个;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发挥帮扶车间就地解决就业作用,全市帮扶车间共计13家,吸纳251人务工,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71人,带贫率为28.29%。……

  这一组组数据是我市大力推进产业帮扶最直观的体现。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国家、省产业帮扶总体安排,聚焦重点难点,持续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精准谋划安排高质量、管长远、效益好的产业帮扶项目,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有效促进帮扶产业快速发展,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精准施策,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每到周末,襄城县紫云山上,人来人往,有的和老友相伴,有的携家带口,领略“山水紫云、红石漫村”,感知自然生态美景。

  不到中午,紫云山脚下的雷洞村里,已经停满了豫K、豫D 牌照的小汽车、旅游中巴车。

  “山里人家”农家乐32岁的老板杨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土鸡剁块,下锅翻炒,再盛到地锅中熬煮……劈柴在灶膛里熊熊燃烧,吐出一股股红蓝相间的火苗,阵阵浓郁的香气开始弥漫。“咱雷洞村生态环境好,农家饭菜也好吃,很受城里人欢迎。”杨洋笑着说,“就我自己来说,靠熬炒鸡,不仅娶上了媳妇,还过上了小康生活。”

  持续增收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重要标志。以产业帮扶带动脱贫群众致富的典型案例,在我市还有很多。今年以来,我市立足工作实际,围绕“大产业+小庭院”,统筹推进全市产业发展。

  有效开展产业项目“四个一批”行动。我市印发《许昌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对帮扶产业项目实施“四个一批”行动的通知》,对已纳入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的所有经营性帮扶产业项目进行摸底排查,共排查帮扶产业项目1566个,资金规模128293.88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巩固一批”项目205个,“提升一批”项目4个;100万元以下需“巩固一批”项目1324个,“提升一批”项目33个,今年度尚未发现需“盘活一批”和“另起炉灶一批”项目。统筹谋划庭院经济。我市贯彻落实国家、省级关于庭院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安排部署,印发了《许昌市鼓励引导发展庭院经济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市庭院经济发展目标,鼓励农户因地制宜推进实施庭院经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项目。2023年我市首批确定襄城县为庭院经济示范县,村5个、示范户68户,同时有序推动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建安区庭院经济发展,共摸底出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行政村29个。

  此外,我市积极推动创建康养旅游示范村,按照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安排,联合市文广旅局指导相关县(市、区)开展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开展两批示范村申报,累计推荐14个村积极申报创建,14 个村全部入选创建范围,其中禹州市神垕镇槐树湾村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培育乡村工匠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根据国家、省局关于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安排,积极推荐我市2名非遗传承人申报省级、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和乡村工匠大师,把乡村工匠培育工程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有效结合。

  壮大产业,脱贫成效更可持续“我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许昌优加粮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便给我提供了合适的就业岗位,月工资3000元,这样一来,我每个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真是太好了。”建安区将官池镇南石庄村的脱贫户朱军杰说。许昌优加粮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订单采购+帮扶”的运行机制,带动农户增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强了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带动农业产业化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

  “我们根据脱贫户身体情况进行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安排到公司务工,没有劳动能力的每月发放300元的生活费。目前,帮扶的9户已全部脱贫。”许昌优加粮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俊杰说。

  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产业振兴是新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带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帮扶带动。

  谋划开展“村企共建共富”行动,引导企业把基础加工、零售服务、农业分包等产业链、物流链、供应链等布局到乡村,降低生产成本。探索企业与村庄联营的方式,培育电子商务、运动康养、文化创意、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快递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资源互补、抱团发展。谋划选取部分有条件的行政村,组织动员部分企业参与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共富”行动,目前,已统计有初步意向的企业20家,结对帮扶24个行政村。

  做好对帮扶企业的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全市115 家帮扶企业的运营情况、帮带情况等,不断创新企业和脱贫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健全完善订单生产、务工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参与种植、入股经营、代种代管、资产收益”等模式,带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进入乡村特色产业大循环。截至目前,全市认定的帮扶企业共计115家,带动脱贫群众、监测对象6735户11570人;帮扶龙头企业共计16 家,带动脱贫群众、监测对象695人;帮扶车间共计13家,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71人。

  此外,帮助企业解决产销难题,有效组织帮扶企业参加产销对接展销活动,今年以来累计组织100 余家企业参加省级层面的专项展销活动,有效地帮助企业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现场签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加大投入,夯实项目资金保障一根绣花针、一团彩线、一块布料、一双巧手,传承演绎着悠久的“刺绣文化”,在禹州市顺店镇,传统刺绣不仅得到传承和发扬,还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绣”出了一条群众就业致富的新路子。一大早,把家里收拾停当后,顺店镇顺西村的康凯就来到村里的刺绣制衣公司上班,这几天,她正和绣娘们忙着赶制一批来自北京的订单。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抓好产业帮扶,关系到脱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023年,我市持续加大产业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市、县两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现持续增长,继续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等项目,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截至目前,全市投入产业的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7163.8万元,实施农业大棚、冷库仓储、加工厂房等产业发展类项目114 个,其中,种植业项目12 个,投资2135.78 万元;养殖业项目2 个,投资339万元;加工业项目77个,投资30418.3万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12个,投资1579.94 万元;其他项目11 个,投资2691.01万元。同时,加大金融支持产业的力度,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介。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金融小额贷款27543.5万元,贷款户数8608户,贷款余额户贷率达到43.38%;全市共发放精准企业贷78703.9万元,参与企业116家,带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共计11021户,累计带贫率41.83%。如今,随着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运转,许多昔日仅以务农为生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了新的营生,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