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俊超的媳妇郑亚兰正在家中打理淘宝店。
1月23日,车停在魏都区高桥营街道东李庄社区一户农家的门口,门脸普普通通。
穿过前门,院内豁然开朗,一盏约4米高的水晶吊灯璀璨夺目。上到二楼,“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叮咚叮咚”的电商软件提示音,此起彼伏。
此时,院子的主人李俊超站起身,对着记者憨憨一笑。
10多家网店,20多个工人,3个客服,200余万单的年销售量,在这个电商之家,33岁的李俊超身兼进货、仓储、打包、客服等数职。
“返乡创业应该是我人生中一次最正确的选择。”李俊超说,在东李庄社区,他的淘宝店是第一家网店。
李俊超是土生土长的东李庄人,也曾是一名“北漂”,在北京干过销售、摆过小摊,于2012年电商兴起时注册淘宝店铺,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
“当时做电商在我们村还是‘稀罕物’。”李俊超回忆,2016年回老家过春节,看到他做电商有奔头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就想让他带着一起干。2017年,他决定把公司搬回老家。
返乡创业,不光是热情,李俊超也有本账:“我主要在网上销售一次性餐具,在家卖和在北京卖区别不大,但是能节约成本,光库房费一年就能省十几万元。”
“一家人聚在一起,多好。”谈话间隙,李俊超的媳妇郑亚兰从屏幕前转过头,笑着说,“在家创业,挣钱顾家两不误,每天出完单不耽误我接学生。”
起初,大家都不懂如何网上营销。东李庄社区顺势成立电商服务联盟,把李俊超等年轻人请上讲台,免费给居民开展电商培训。
“我们这里是涉农社区,以前青壮年基本上都选择外出打工。”东李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红亮介绍,在李俊超等一批“归雁”的带动下,年轻人纷纷“归巢”,目前社区200多户居民中,从事电商的超过了40户,2023年社区电商服务联盟线上销量突破500万单、销售额突破1亿元。
“电商门槛不高,但竞争比较激烈,大家抱团发展打造品牌,生意就会更好做。”李俊超说,“现在我店铺里有8项专利、一次性餐具100余种,目前正带动大家合力走品牌化道路,主要特色产品一次性餐具不仅在国内卖得比较好,还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
走出院子,在路西侧有一处正在装修的新场院。“那是我新盖的厂房,主要用于提升品牌、升级产品和拓展品类,今年争取把生意做得更红火,让日子更有奔头儿。”李俊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