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出彩强音

时间:2024-02-22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初春的许昌广袤乡村田野呈现出别样的美丽——乡间小路干净整洁,高标准农田整齐有序,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产业更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许昌大地处处展现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

  最新出炉的“三农”成绩单显示,2023年,我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76.05万亩,粮食总产量289.15万吨;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485元、12256.57元,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14.7%、8.69%;新获批1个国家级、5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增家庭农场256家、农民合作社613家;开展涉农领域银企对接6次,组织80多家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展会,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近1.5亿元。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势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抓在手上。我市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组成部分,2023年,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牢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粮食产量289.15万吨,实现了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80万吨以上”的目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点。我市将发展农业产业和“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2023年,我市立足“花菜药烟”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新获批1个国家级、5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抓好主体培育,全市新增家庭农场256家、农民合作社613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91家、示范家庭农场达到314家;成立三产融合专班,制定《许昌市培育壮大绿色食品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起草《许昌市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54家;开展涉农领域银企对接6次,组织80多家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展会,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近1.5亿元,15个产品荣获金奖;抓好品牌创建,全市拥有有效期内绿色食品74个(2023年新增16个)、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42个(2023年新增9个)。

  过上好日子,还得有好环境。乡村建设美不美,事关群众幸福指数高不高。2023年,我市抓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襄城县创建全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市3个乡镇、24个村获批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完善制度机制,规范周报告、月调度工作,建立信息报送机制,持续强化现场督导;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以高铁、高速、国省道干线桥梁涵洞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开展果树进村、“一宅变四园”、秸秆清运、村庄清洁行动等专项清理活动5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果树进村”观摩评比活动4次,兑现奖励资金120万元、处罚30万元,全市新栽植果树21.4万余棵,“四旁”绿化面积约2300亩。禹州市、襄城县2.6万户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此外,在稳粮保供方面:我市2022年度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为“优秀”等次,禹州市秀博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成为首个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和省级核心育种场;在2021年度“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我市获得优秀等次。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等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省级验收,长葛市佛耳湖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长葛市被国务院表彰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县,获得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在2023年上半年全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排名中,我市被表彰为“整治成效明显的市”。在涉农领域改革方面:许昌市、长葛市分别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县)试点;为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依托智慧农业专班,推动建设许昌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初步构建了“许昌市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网页版及手机App。

  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生活水平提升,始终是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所在。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市将继续锚定农业强市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扬优势、创特色,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奏响更昂扬激越的“三农”乐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