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精管善治扮靓城市

时间:2024-07-16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

  “出摊时间到!”7月12日傍晚,随着魏都区城管局综合执法大队文博中队中队长朱文博一声吆喝,在春秋广场摆摊的商贩们推着小推车有序“进场”。

  春秋广场夜市是我市城管部门本着“便民利商、疏堵结合”原则,为繁荣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提升城市活力推出的示范夜市点位。该夜市点位不仅规避了流动摊贩沿街叫卖、占道经营等现象,还帮助不少困难群众、创业青年解决了就业问题。

  斑斓交错的招牌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滋滋”冒油的小烧烤、此起彼伏的谈笑声……这样热气腾腾、烟火气十足的场面,正是我市城管部门通过“科学管理”“温情服务”,在“放开”和“有序”之间找到平衡点的鲜活例证。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之治,在于精细。一直以来,城管部门因其执法方式简单、粗糙备受争议。如何管好城市、服务市民,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城市越发展,管理越要讲精细、讲科学、讲智慧。”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宏善说,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他们以机制破题、实干破局,狠下“绣花”功夫,提升精管善治水平,以“小文件”构筑“大规则”、“小网格”压实“大责任”、“小细节”流露“大温情”,破解制约城市管理瓶颈,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许昌城管”模式。

  ——“小文件”构筑“大规则”,让城市管理有章可循。工作中,市城管局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印发许昌市中心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规范中心城区夏季餐饮夜市经营秩序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开展了户外广告、占道经营、旅游景区及重点商超周边、公共绿地环境、公厕环境卫生、亮化照明设施、环城路及市域铁路沿线等21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通报、会商研判、协作联动、奖惩问责、监督制约等“六大机制”,厘清权责、统一规范,为工作推进夯实基础。同时,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指挥棒作用,通过信息员采集、12345热线投诉、便民服务平台投诉、视频监控、媒体曝光等渠道及时全面掌握城市管理问题,形成了包括信息收集、任务派遣、处理反馈和综合评价等7个环节的问题处理反馈闭环。

  ——“小网格”压实“大责任”,让管理任务落地落实。在网格划分上,市城管局以中心城区5个功能区为单位建立一级网格,以29个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建立二级网格,以1至2个主次干道、广场、游园等重点部位或10至20个重点商户为单位建立三级网格,实现中心城区366条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36处广场游园全覆盖。为压实责任,网格长(员)每周巡查分包网格不少于3个半天,将每周三确定为“网格工作日”,市、区两级745名网格长(员)必须深入网格一线开展工作。同时,成立2个督导组、4个行业指导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导,确保各责任人扑下身子、深入一线解决问题。

  ——“小细节”流露“大温情”,让现代城市更暖更亲。进入夏季,城市管理工作难点痛点频发、多发。为此,市城管局印发《关于规范中心城区夏季餐饮夜市经营秩序的通知》,一方面,明确“五统一、三严禁、一规范”管理标准,规范夜市经营秩序;另一方面,以备案、承诺替代审批,支持中心城区小商贩有限度地夜市外摆经营,并为残疾商贩安排“特殊摊位”,为守法商贩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农副产品便民疏导点规范管理的通知》,在清理占道经营还路于民的同时,选择城市支路、断头路、背街小巷、闲置场地等不影响交通,方便流动商贩聚集的地方设置农副产品便民疏导点100个,引导瓜农果农定点定时定规模经营,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城管主动帮餐饮商户出摊”“城管帮残疾瓜农安排特殊摊位”“城管帮修车老师傅安新家”……如今,许昌城管“柔性执法”“胖东来式服务”等做法频频被广大网友点赞,成为全国城市管理的标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保证执法力度、认真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同时,不断创新举措,变管理为服务,让执法有温度,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杨宏善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