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此次降雨情况,我市对城区部分积水路段开展应急抽排作业。黄艳 摄
暴雨黄色预警!暴雨橙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
中心城区194.4毫米、建安区134.5毫米、襄城县93.2毫米……全市109个乡镇站点中,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站点有5个、100至200毫米27个、50至100毫米40个、25至50毫米13个。
7月15日凌晨开始,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水,雨量分布不均。截至7月15日21时,全市平均降雨量78.2毫米,最大降雨量位于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251.2毫米(最大小时雨强62.6毫米)。
面对此次强降雨,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度重视,绷紧“思想弦”,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从严从细把各项安排部署落实到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高度重视周密安排
全员在岗严阵以待
一场暴雨,犹如一次大考,考验着城市的应急机制和反应速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轮强降雨应对工作,市委书记史根治亲自调度,提出明确要求;7月15日上午,市长刘涛专题调研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15日12时启动市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特别要做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工作部署,按照“123”“321”防汛工作要求,密切监测雨情汛情变化,滚动会商研判,适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突出抓好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病险水库、中小河流挡水坝等薄弱环节的防范工作,强化城市内涝、积水点、立交桥、涵洞、隧道、地下空间、危旧房屋管控,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提前组织避险转移,牢牢守住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金标准。
我市各级防汛责任人全部上岗到位,24小时值守,各级抢险救援队伍严阵以待,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好防汛主动仗
风雨同舟护家园
城市防汛事关城市形象和民生福祉,内涝治理考验的是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市水利局于7月15日14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市水利局要求市级防汛督查指导组严阵以待,做好随时带领水利防汛专家前往一线指导和抢险技术支撑准备;各县(市、区)水利部门及局属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责任人上岗到位,严密监测雨水情,加强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报预警,适时启动相应级别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要加强水工程调度,适当降低河道运行水位,为行洪排涝创造有利条件;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要督促各级责任人做好巡查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危险征兆并作出应对。
“我们提早部署应对措施,科学调度,全力以赴迎战本轮强降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水利局及城区各区排水防涝主管部门安排575人对道路排水情况进行巡查值守,及时清理雨水井附近的冲刷堆积杂物,确保排水顺畅,对打开的或雨水满溢造成井盖松动的雨水井,使用警示带、安全锥等进行明显标识,防止行人碰撞受伤或跌落;在立交隧道、易涝风险点等重点部位安排220人值守,积水达到30厘米立即联合交警、城管等部门启动断行机制,同时组织应急抽排;城区泵站24小时值守,通过远程控制平台实时查看运行情况,保证遇突发事项随时可手动启动应对措施。
此外,我市水利、城管、公安、应急、住建等部门均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值班通信录,保持通信畅通,密切关注雨情。我市在立交隧道、泵站、积水路段等重点部位均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保证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道路畅通。
扎实做好物资储备
防汛抢险更有底气
防汛抗灾,物资、人力保障非常关键。
按照“123”“321”机制要求和《防汛应急救援队伍预置规则》,全市共预置骨干防汛应急抢险救援队伍26支、1280人,基层乡村应急救援队伍2618支、39000余人;与驻许部队、武警支队建立了协调对接机制,所有队伍全部严阵以待,确保一旦遇有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开展救援。
我市还准备了麻袋5.2万条、编织袋52.1万条、编织布12.3万平方米、桩木1270立方米、砂石料53.2万立方米、铅丝网片0.9万片、橡皮舟160艘、冲锋舟85艘、救生衣3.3万件、救生圈1.45万只、照明设备4450台、抽水设备686台套,部分物资已提前部署到险工险段,以确保抢险物资能够调得出、用得上。同时,储备有救灾帐篷、被服、装具、工具等物资6万余件,保障转移人员基本生活。
7月15日,许昌市委社会工作部下发《关于运用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机制积极主动应对本轮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机制作用,全面落实联乡帮村直达基层一线临灾预警“叫应”防汛机制,坚决打赢本轮强降雨防御硬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密度,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交警全员出动,冒雨在路面疏导交通,为市民出行撑起“平安伞”;城管部门及时清理窨井篦子周围的树叶等杂物,确保排水畅通;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全面加强对隐患点和风险点的巡查排查,严格落实避险转移预案。
众志成城担风雨,勠力同心克时艰。在应对这轮强降雨的大考中,全市上下一心,谱写出一首全力以赴、众志成城的同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