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许昌新时代

为县域经济发展植入“科技芯片”

时间:2024-07-22  来源:许昌日报  作者: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

  7月18日,长葛市河南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镁轮毂制造厂锻压车间内,熔炼后的镁合金锭在“天锻”机器人的“腹中”孕育90秒后,一个镁合金轮毂模型就已产出,再经过机加工、前处理、涂装、包装等工序,一个成型的镁合金轮毂就被生产出来了。同样,在长葛市鸿昌电子有限公司固晶生产线上,一台台智能机器人正在忙碌着,该公司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从设备改造到创新设计“智造”,已逐步从人工、机械化、电气化迈进数字化、信息化,半导体热电芯片从原来3分钟生产一片,缩短到18秒生产一片……

  “目前,长葛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7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省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企业技术中心23个,各项创新绩效均位居许昌市前列。”7月18日,长葛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献周对记者介绍。

  创新,让县域经济根深叶茂、欣欣向荣。

  自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以来,长葛市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产业升级、主体扩容、平台优化、人才引育等9大项27小项建设任务,不断探索差异化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着力提高长葛市科技创新能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长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引领作用,创新效能和创新指标显著提升。

  创新型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完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出台长葛市“1+N”国家创新型县(市)支持政策体系,完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设立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专项经费,构建“政府+平台+基金+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制造业转型加快升级——“高端化”改造促转型,“智能化”改造赋新能,“绿色化”改造助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大力度引进人才或顶尖技术,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科技强农提质逐步深化——高水平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中原种业硅谷副中心、国家蜂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长葛蜂胶”“长葛枣花蜜”被国家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周黄蜡制作技艺”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蜂产品电商户有600多户,拥有淘宝网店1000多家,从事电商人员3000多人,带动周边5000多户从事养蜂、原料收购、蜂机具加工,带动5000个电子商务网店,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就业20000人以上。

  产业园区创新持续增效——引领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赋能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发展,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步伐,探索“点状供地+土地超市”模式,聚合共同富裕“创新要素”,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发展新格局。

  创新主体持续扩容——打造优质企业梯队,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专项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专项,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增加,赋能企业培育发展,增强创新主体实力。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构建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设立了企业开办专区、自主申报区以及帮办指导窗口,开通线下“一窗通办”服务,今年以来,新办企业数达2192户,“一网通办”事项网办覆盖率达到97%,进一步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下一步,长葛市将进一步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步伐,做细做实产业“链长制”,加速重大项目谋划建设,促进创新主体提质扩量,加强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优化中小企业服务,推动创新平台载体、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加强科技合作促转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为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贡献长葛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