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要“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实际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要求,因此,从历史进程、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实践对丰富党建理论的创造性贡献,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透过历史进程看——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百年雪雨风霜、百年大浪淘沙。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并不是因为她从来不犯错误,而在于我们党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够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在吸取教训、提高认识中获得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党不断探求真理的过程。旧社会的中国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拯救华夏,踏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我们党早期的先驱前辈,也是在无数斗争实践、多次否定自我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毛泽东、周恩来家庭殷实,朱德、彭德怀都是旧军队的军官,他们为了心中的主义,放弃了自己的身份,甚至是革了自己的命。有这样的领袖群体,当然有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先后纠正了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等领导的错误路线。特别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可以说在生死攸关的关键节点,用自我反思、自我革命的精神,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先后纠正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路线,用“真理标准大讨论”驱散了“两个凡是”,指导思想再一次回到了正确的方向和轨道。我们党不仅及时纠正错误,而且还公开承认并反思错误。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我们党不同时期对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这样的勇气和智慧,试问世界上哪个政党可以比肩?
(二)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党突破藩篱桎梏的过程。我们党超强的自我革命精神,还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本本主义、不僵化思维,实事求是地开辟新的道路。先看我们党开辟的革命道路。建党之初,我们效仿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希望走一条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以占领城市为目的起义接连失败,我们反思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长征正是我们党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组织的,领导人们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具体情况,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自此迈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再看我们党开辟的建设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走了不少弯路。1978年11月10日,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统一了思想、定下了调子。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开始多极化发展。经过治理整顿,我国经济走出了低谷,但仍然存在很多深层次矛盾问题。面对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困惑,小平同志又鲜明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的讲话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把国家的经济建设推上快车道,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路破浪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三)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党永葆先进纯洁的过程。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929年,红四军在福建龙岩召开第七次党代会犯了“陈毅主义”这一非无产阶级的东西。后来,陈毅带头打倒“陈毅主义”,这就是革命先辈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也正是凭着这样的革命精神,红四军随后召开的古田会议,有效纠正和肃清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达到了军队上下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抗战时期,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进一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大力开展“三查”“三整”运动,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军队作风。新中国初期的“三反”运动,有效清除了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蜕化变质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党的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解决“四风”问题为突破口,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立起纪律规矩,开启了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更是以“不惜得罪千百人、绝不辜负十三亿”的决心意志,强力推进正风反腐,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对于确保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领导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透过理论基础看——党的自我革命具有深刻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革命缘何有这种神奇的魔力?
(一)党的自我革命就是始终高举信仰旗帜。我们党坚持和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革命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列宁说:“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而这种革命,不仅适用于革反动派的命,也适用于革自己的命,即自我革命。作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引领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坚持以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态度,改造自己、改造世界。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勇于自我革命,既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更是我们高举信仰旗帜所要发扬的战斗精神。
(二)党的自我革命就是始终牢记性质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所以,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我们党敢于刀口向内、壮士断腕。而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正是在捍卫、践行和坚守根本宗旨,勇敢担负起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党的自我革命就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郑重态度。从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习近平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我们党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释放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透过现实意义看——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时代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奋斗史,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有着深刻的生成机理,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是当前历史条件下应对各种危险和考验的现实需要。
(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章立制是一个政党治理国家的根本依据,也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和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思想,强调要以制度为准绳规范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自我革新、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个大国的任何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规律的”,并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公开宣布了要实行选举制、代表大会制和罢免制,强调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们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入推进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升华,实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科学化、程序化与长效化,实现了不断以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质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内容由外源性输入到内生性升华、被动学习到主动创新的演进。
(二)这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指出的:“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深化改革的变化中如何增强自身的调适性、强化制度治党的科学性,实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是党的建设的基本主题。理论因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又因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党要永葆青春与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以自我革命助推党的建设、以自我革命制度规范强化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党的建设制度化由适应外部环境的被动建构向重视自身主动构建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化”“制度化”的行动逻辑转换。
(三)这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党内法规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大作用,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重大作用,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治党的权威性与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并取得显著成绩。但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方面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党执政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七个有之”等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各种因素还长期存在,党的自我革命任务繁重。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在执政风险和挑战相互交织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长期执政,是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仅靠自我革命精神的内驱力,更应发挥制度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的关键性作用。党的二十大首次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进行专门部署,彰显了党对大党独有难题破解之道的清醒认识。将勇于自我革命这一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以党内法规的行为模式固化下来,不断开辟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为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