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政论坛 > 思想火花

改革开放以来许昌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时间:2019-10-18  来源:  作者: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从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认识与自觉行动。经过40多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许昌服务业平稳快速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作为许昌着力建设的“四个强市”之一,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
许昌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期(1978—1992年)
这一时期,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消减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放大,许昌服务业在二元经济体制的融合过渡中得到了快速恢复和持续发展。在这一阶段,服务业年均增速15.5%,远远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年均11.2%的增速。1992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6%。
(一)主要背景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工业两大体系构成,服务业被看作是不创造社会财富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服务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发展严重滞后,市场机制不活,造成物资匮乏,商品短缺,粮油、棉布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实行供给制,各类购买商品的票证成了普通百姓家庭维持正常生活的见证。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对我国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大产业比例严重失调,各行各业百废待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提出用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并确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以后,改革重点逐步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方面作出部署。1984年11月,省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郑州举行,研究如何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河南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速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民经济摆脱了长期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呈现出恢复性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成就
1、个体经济走上经济发展舞台。改革开放以前,许昌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3万人,且多是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个体经济从业人员更是屈指可数。1984年2月14日,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党的政策,保护个体商业户的正当经营活动。经济政策的不断松绑,使许昌以商贸餐饮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1992年底,许昌服务业从业人员达32万人,是1978年的2.4倍。服务业的恢复发展,百姓收入的逐年增加,也使人们长期受到压抑的消费能量得到释放,以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为主体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攀升。1978年,许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人均消费仅为100元,到了199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94亿元,人均消费453元,是1978年的4.5倍。
2、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渐成规模。这一时期,许昌的市场体系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大型商贸综合购物商场相继建设开业,市区先后建设了市百货大楼、人民商场、七一百货大楼、友谊商场、亚细亚商场等大型综合购物商场;另一方面,以满足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城镇集贸批发市场应运而生,先后建设了察院市场、纺织品批发市场、扬帆商品批发市场、钢材交易市场、西关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等一大批专业批发市场。与此同时,各县(市)也结合本地的特色和优势,也相继建设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1992年底,许昌共有商贸流通业市场主体128家。
3、双轨体制下的市场调节。为弥补当地经济建设急需物资计划供应不足的缺口,许昌物资企业通过开展横向经济联合,走出了一条易货贸易、物质串换的发展路子,当时成效最为显著的是牛肉换钢材易货贸易。所谓牛肉换钢材,就是通过许昌生产优质的牛肉到鞍钢换取许昌经济建设急需的钢材,这不仅强化了城市之间经济合作的基础,而且实现了互惠互利、共赢发展。据统计,1989年至1992年间,许昌共用生产的1150吨牛肉换回鞍钢生产的5260吨钢材,有力支援了本地经济建设。
4、现代服务业发展初现端倪。在现代物流领域,出现了城际间的零担运输、集装箱运输等新型货物运输方式,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在金融保险领域,工商、农业、建设、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成为金融业主体,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信息服务业领域,邮电业务重量呈跳跃式发展态势,1992年许昌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406万元,较1978年增长了近10倍,固定电话装机总量由1978年不足千户发展到1.15万户。
二、稳步提升期(1992—2002年)
这一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传统服务业继续平稳发展,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房地产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全面启动,许昌服务业进入了平稳提升时期。该阶段服务业年均增速13.2%,低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26%左右徘徊,2002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
(一)主要背景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全国上下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双轨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逐步淡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决定后,许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1993年3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任务,要求全市上下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统一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为许昌经济全方位进入市场和对外开放服务;以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为方向,依靠市场机制、依靠社会力量、依靠政策引导,走贸易开路、金融活体、基础配套的路子,逐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城乡贯通、辐射豫中南、面向全国,内外开放的第三产业新格局。《决定》不仅第一次以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对许昌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的部署安排,而且还在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企业用工、分配自主权、简化行政审批等方面,第一次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破解了困扰服务业发展的难题。《决定》实施以后,各地各部门按照上述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994年,许昌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9.54亿元,同比增长20.6%,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5.8个百分点,政策的引导作用充分显现。
(二)主要成就
1、传统服务业改革实现新突破。以胖东来商贸集团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破茧而出,逐步成为许昌商贸流通领域发展的生力军,国有商业企业在此消彼长的改革浪潮中渐渐退出历史舞台。1995年胖东来公司成立伊始,就把提升顾客服务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做为工作的重点,靠着“真心待顾客,诚心对员工,爱心献社会,信心求发展”的企业精神,很快赢得了发展商机,成为许昌家喻户晓的商贸品牌。其精心打造的“胖东来模式”,成为全省商贸流通领域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商贸流通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途径。2002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48.96万人。
2、新型服务业发展得到提速。这一时期,全市金融、信息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新兴行业紧紧抓住经济体制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金融不断增加对能源、交通、电信、企业技改、高新技术、科技教育、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信息服务业取得跳跃式发展,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成倍增长。房地产行业从无到有,从1994年开始起步,逐步走上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2001年底,全市共完成房地产投资31077万元,是1994年的3.5倍。
3、旅游业优先发展位置得到确立。这一时期,许昌确立了重点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开发花都、魏都、钧都旅游资源,重点抓好三国文化旅游线的建设,1995年恢复重建了春秋楼景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亚细亚大酒店、许昌大酒店、三国大酒店、桃源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涉外旅游接待酒店。重视旅游推介活动,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和宗亲寻租旅游热线的营销,举办了“中原花木博览会”、“关公文化节”等有特色的节庆活动。1995年以来,全市旅游入境人数、旅游营业收入每年都是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旅游市场走向成熟。
三、结构调整期(2002—2012年)
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许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高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在放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也相对压缩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许昌服务业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期。这一时期,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有一定的上下浮动,2004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为21.4%,2011年回升到29.3%。
(一)主要背景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新世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此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围绕全会精神,许昌提出了“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思想,并由此推动全市服务业进入了一个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也推进了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2005年至2007年许昌相继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面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为了扩大消费需求,给全市服务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2008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谋划了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波动,但是新兴产业不断积聚能量,出现了厚积薄发的发展态势。
(二)主要成就
1、产业集聚发展效应逐渐放大。依托本地的资源区位优势,许昌积极探索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合构建、空间和要素集约利用”的发展原则,在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服务业重点领域规划布局了一批服务业重点产业集聚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12年5月,许昌市商务中心区和魏都区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率先得到省发改委批复。2008年,禹州市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截至2012年,禹州市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共有钧瓷文化产品企业180余家,年生产钧瓷220多万件(套),年产值达13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
2、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200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许昌服务业领域里的商贸、物资、外贸等行业的企业以“两个置换”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深化国有集体商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促企业脱困发展;通过战略重组,促使企业做强做大;规范已改制企业规范运营行为,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与此同时,许昌按照“分类推进、积极稳妥、分级负责”的方针,稳妥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市直33家经营类事业单位已全部完成产权改制,48家中介类事业单位完成了与主管部门脱钩改制,公益类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事业单位正逐步实行转企改制。
3、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新世纪以来,许昌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开放领域也越加广阔,外资企业涉及到房地产、商贸服务、道路运输、住宿、批发与零售、餐饮等行业。截止2012年,全市共有服务业外资企业71家,其中房地产业31家,注册资本13407万美元;道路运输业4家,注册资本12796万美元;商贸服务业4家,注册资本5276万美元;住宿业5个,注册资本5148万美元。同时,许昌服务业招商引资也取得显著成效,建业集团、中棉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投资,红星美凯龙、万洲大都会等一批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相继落户。2012年,全市共引进市外服务业项目99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270.5亿元。
4、优势龙头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效。2008年3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意见》,在全市服务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信息服务、商贸等重点领域中选择一批规模总量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优势企业和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深化改革,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发展壮大重点企业,从而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提高。通过几年的培育发展,许昌的万里集团、众品生鲜物流、胖东来商贸集团、瑞贝卡集团等一批服务业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和省内知名企业。
四、转型升级期(2012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指引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服务业进入转型升级期。2018年,许昌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047.4亿元,是1978年的705倍,增长9.7%,高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服务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主要背景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共中央对民生高度关注,服务业被视为影响民生幸福的重要产业。在这个背景下,改善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新一轮服务业发展的出发点,地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类政策文件密集出台。2015年6月19日,许昌市服务业发展暨电子商务工作会议在长葛召开。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提出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补齐“短板”,推动服务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跨越发展,在调结构、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2016年10月,许昌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网络经济强市,现代化服务业强市作为“四个强市”之一被提出。2017年3月,许昌市召开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大会,会议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总体目标,以“1242”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为重要抓手,以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发展重点领域和载体平台,着力推进开放创新融合,加速服务业向创新驱动、多元开放、融合集聚、高端高质的方向转型,全面提升许昌市服务业在全省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二)主要成就
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2012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80.2亿元,2018年增加到1047.4亿元,居全省第六位,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作用持续巩固。2012年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5.8万户,2018年增加到22.24万户,涵盖服务业14大行业所有领域,市场主体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增长39%,高于同期7.9个百分点;完成税收109.92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66%,对地方财政贡献也在不断增大。在行业结构方面,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约24.6%;现代服务业比重约为34.3%,其中现代物流业比重为10.8%,金融业比重为7.2%,文化旅游业比重约为8.3%,健康养老业刚刚起步;其他服务业比重约为41.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73.8亿元,同比增长10.1%,乡村消费持续升温,实现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
2、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一是电子商务持续较快发展。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661.8亿元,同比增长16.8%;跨境电商交易额18.6亿美元,同比增长25%,总量居全省第2位。电子商务正在迅速改变许昌传统商业模式、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现代物流业趋稳向好。2018年,全市货物运输量10482万吨,比上年增长15.4%;货物运输周转量221亿吨公里,增长9.7%。现代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13.4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8%,已经成为许昌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之一。三是文化旅游业持续发展。旅游业高速增长,全年共接待游客297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8.1亿元。四是健康养老业快速发展。国家健康养老示范区申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健康旅游目的地、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成功摘牌。2019年3月,许昌荣获“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首批试点城市”。2018年全市共有健康养老示范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356.4亿元。五是金融业稳步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20.6亿元,比年初增加147.7亿元,增长6.8%;各项贷款余额1748.2亿元,较年初增加133.3亿元,增长8.3%。主要金融指标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3、载体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是服务业“两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全市7 个服务业“两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93亿元;税收超过14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4亿元,增长25%以上,就业人员达5万余。魏都区特色商业区晋升为全省唯一的四星级特色商业区。二是服务业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2018年,积极申报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省发改委《关于公布河南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的通知》明确全省50个专业园区入选河南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其中许昌(神垕)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长葛电子商务产业园等2家园区入选。三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8年,53个服务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圆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改革开放40多年,许昌市的服务业紧扣社会发展脉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转型,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新引擎,谱写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尽管与先进省市相比,现阶段许昌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品牌少,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等问题,但是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不动摇,加速推进服务业向高端高质、创新驱动、融合集聚、多元开放的方向转型升级,下一个十年服务业必将成为推动许昌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  者:卫菁华        工作单位: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
职  务:第二研究科科长
联系电话:13937462828       电子邮箱:280196825@qq.com
通信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府西路市委西院8号楼8135房间
邮政编码:461000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