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政论坛 > 思想火花

从许昌保卫战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时间:2020-09-03  来源:  作者: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回顾1944年的许昌保卫战,我们一方面以此缅怀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将军及其将士。另一方面,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将更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提出的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更有利于我们珍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许昌保卫战的历史背景

  1944年,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向着有利于各国人民发展的一年。欧洲战场,希特勒法西斯的侵略势力处于灭亡的前夕。在东方,美国空军控制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制空权,被击沉的日军船只与日俱增。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度过了1941年至1942年严重困难时期,人民抗日力量进入再上升阶段,并对日伪军展开了局部反攻。但是,日本侵略者不甘心失败,企图打通平汉线,直指华南,向重庆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迫使国民党投降。为此,日本集中兵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河南会战是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第一个阶段,其重点是击溃国民党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的40多万国民党军队,占领平汉铁路及沿线地区,确保武汉日军及华北日军的陆上交通。1944年4月18日,日军集中了华北方面军十一军主力坦克第三师团,第三十七、第六十二、第一一零师团和骑兵第四旅团、第五航空军一部等,先后投入兵力近10万人,在其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下,向河南正面战场发动了进攻,河南会战爆发。被迫仓促参战的国民党军队有第一战区所属的9个集团军共计40多万兵力,虽然也有一些国民党官兵进行了一些局部的坚决抵抗,但由于国民党军队长期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方针,加上蒋鼎文、汤恩伯置大敌当前于不顾,为保存实力、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国民党军虽以三四倍于敌人的兵力进行抵抗,但在敌人的进攻下,丧师失地,仍使大片国土沦于敌手,使广大百姓流离失所。

  日军要打通平汉铁路线,必须夺取许昌。4月23日,日军分两路继续南犯,一路自密县向登封、禹县一带进攻,一路沿平汉线南犯。23日,长葛被日军攻占,日军进攻矛头直逼许昌。24日,汤恩伯命令:死守许昌,牵制日寇,配合突围友军实施作战计划。28日晚,日军开始向许昌东、西两翼推进。29 日夜,主攻许昌城的日军第三十七师团分兵三路,向预备攻击位置急进,准备在30日晨从北、西、南三面同时攻击许昌城。至此,日军以三个师团万余人的兵力完成了对许昌的纵深包围,许昌城处在重重围困、孤立无援之境地。

  二、悲壮的许昌保卫战

  守备许昌的是国民党暂编第十五军新编二十九师的第八十五团、第八十六团和第八十七团。他们在师长吕公良的率领下积极备战。4月23日下午,在城内牖民社召开了党、政、军、民各界代表参加的誓师大会。吕公良在誓师大会上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已到了最后关头,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公良愿同各位父老乡亲一起与许昌共存亡,与众将士一道保卫许昌城。

  4月30日5时,北路日军开始攻击俎庄前哨阵地,守卫该阵地的第五连官兵,利用残破的寨墙、新修的工事和寨外埋设的地雷群,居高临下沉着应战。激战至中午,连续打退日军四次进攻,全连无一人牺牲,遂奉命撤回城内。6时,西路日军在炮火掩护下,从城西曹庄发起攻击,突破国民党军前哨阵地,攻占美国教会医院后即猛攻西关,第三营营长率部同日军反复冲杀,稳住了国民党军阵地。中午,南路日军对许昌南关发起了攻击。思故台是国民党军在南关的一个重要据点,第八十七团第三营的官兵凭借坚固的堡垒,周围的壕沟和沟外埋设的梯次地雷群,轻重武器形成交叉火力网,沉着应战,一连打退了日军的四次进攻。最后,日军用山炮直接炮轰思故台,思故台陷入日军之手。

  位于许昌东南角的塔湾是国民党军在城外的又一个重要据点,由第八十五团第六连守卫。日军进攻南关时,该连对日军进行侧击,严重威胁日军侧翼,日军不惜代价攻占了塔湾,并在文峰塔上架起机枪和小迫击炮,掩护步兵向国民党军阵地进攻。第八十五团三营二连由三里桥反攻塔湾,双方遂展开激战。然终因敌众我寡,二连官兵大部阵亡,此次反攻未成。塔湾失守后,吕公良深感局势严重,亲自坐镇南门指挥。这时,日军已攻至南关外大街,与国民党军的预备队第八十六团展开激烈巷战。国民党军伤亡严重,部队被迫经南门退入城内,继续战斗。

  17时,12架日军轰炸机飞临许昌上空,向城内投掷了大批炸弹。傍晚,日军冲进了西门。第八十七团二营营长手提大铡刀,率领官兵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由于日军后续部队不断到达,西门被攻破。与此同时,南门的战斗更加惨烈,第二十九师的将士们连续击退敌人六次冲锋,吕公良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南门,并向南门增派一个补充营。日军见南门久攻不下,就从城南郊高庄调来四辆坦克猛轰南城门,城门轰开后,随即冲入城内对周围目标猛烈炮击。南门守军与跟随坦克进城的一个中队日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日军后续部队蜂拥进城,国民党军寡不敌众,节节败退。20时许,南门失守,第八十七团团长组织战士一起打个反冲锋,和敌人逐屋逐房争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进攻北门的日军虽被地雷炸死不少,但因西门、南门已先后被攻破,第二十九师的处境十分危险。天黑后,师部同北门的通讯中断。国民党军总部命令部队撤出,保存实力,以利再战。吕公良召开营团以上军官会议,传达总部命令,部署突围计划。5月1日凌晨2时,师长吕公良和师参谋长各率一部突围,吕公良率部出许昌东门,向城东北撤离。当行至大坑李、于庄一带时,与日军第三十七师团封锁线上的部队遭遇,双方激战一小时左右,吕公良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42岁。5月3日,日军攻陷禹县、襄县。

  在许昌保卫战中,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十九师以全师覆没的代价,死守许昌,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许昌保卫战失败的原因有多种,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民党依靠正规军抗日,脱离人民的支持,积极反共、防共、限共的消极、片面、被动的抗战政策。另外,国民党高层军官不睦,为自保实力,互不支援,友军与友军缺乏默契的配合和援助。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汤恩伯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自惭地说:“我们的部队除新编第二十九师外,在河南会战中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值得称赞的事情。”许昌县国民政府曾召开追悼大会,悼念在许昌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抗日英雄们和吕公良师长。1986年4月,民政部批准吕公良为革命烈士。

  三、许昌保卫战的启示

  许昌保卫战是国民党抗战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战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1.中国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抗日战争开始时,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但是仅靠这一点,中国不可能取得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许昌保卫战就说明了这一点,国民党坚持的片面抗战是不可能胜利的。为此,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扩大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阶级、阶层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全国人民一起,促进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党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保证了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军事上等方面的独立性及自主权,最终实现了无产阶级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整个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其次,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争取和团结中间势力,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战略。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支持和帮助下,各民主党派先后酝酿产生。它们以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和合作者姿态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在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的斗争中,与共产党相互支持,团结合作。

2.中国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一些有利抗战的政策,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表现比较积极。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在抗日战场上作出大量牺牲。但是,国民党领导集团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反共反人民倾向及活动,却给抗日战争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的特点,明确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在我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性质政权,实行了减租减息等抗日民主政策。中国共产党因实行民主政治而使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国民党却因顽固坚持反动独裁而使政治地位大大下降。因此,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治影响和作用不断增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广大中间势力的支持和拥护,成为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同时,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的日本兵力,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中国抗日战争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在这个时期,我们党经过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系统地论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以及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并经受了战争实践的考验。

  由上所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抗日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姓名:段佳佳

  单位: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科

  联系电话:1599366668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