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重要法宝。越是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越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切实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建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求,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区发展回稳向好态势不断拓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扭负转正。 一、围绕稳定市场主体,强化党建红色引擎,着力搞好服务保障。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影响,建安区及时印发《关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指导各级党组织从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入手,全力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打出了一套稳定市场主体的“组合拳”,全力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今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87.9亿元,同比增长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1%,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回稳向好。一是实施专班推进,助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注重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以抓党建促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的艰难时刻,组建18个工作专班,点对点驻厂帮扶,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全方位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精准服务,全区196家规上工业企业在全市率先复工复产,复工率100%。二是建立“三包一”服务制度,用心用情开展企业帮扶。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经济部门+属地”条块结合,全区26个行业部门共计158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474名一般党员干部分包工业企业,建立政府行业部门和企业两本台账,实施一对一帮扶,主动送服务、送政策,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资金等难题,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今年以来,共为68家企业解决了职工返岗和招工难题;为144家企业提供贷款7.48亿元,确保了企业稳健运行。三是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着力创优发展环境。区“四个一百”办公室,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积极推行正面服务清单,着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及时全面收集、梳理、解决企业困难,创优良好营商环境。截止目前,全区共受理企业反映问题121条,已办结116条;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083家,同比增长9.3%;“四上”企业数增加17家,同比增长4.7%,企业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全区发展呈现出明显增长态势。 二、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创新用活党建载体,着力厚植发展优势。建安区坚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抢抓产业大调整、市场大洗牌的重大机遇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引领力,围绕“智造之都”建设和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积极创新党建载体,着力扩投资、上项目、促转型,切实在“稳”的基础上实现“进”的突破,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是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全力扩投资强支撑。所有重点项目都建立临时党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上攻难关、打头阵,形成了以党建带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8月底,全区谋划实施的13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99个,完成投资199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特别是,建安区抓住全省发展鲲鹏产业的机遇,强力推进黄河鲲鹏项目建设,成立专项指挥部,组建临时党支部,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黄河鲲鹏PC机生产线从车间改造、设备订购安装到产品下线,仅用了35天,服务器生产线提前45天具备量产条件,再次创造了“建安奇迹”、刷新了“许昌速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积极设立党员示范岗,加快推进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在推动非公党建中,持续提升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质量,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产业链条延伸到哪里,党的支部就建到哪里,设立工作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开展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等活动,通过“三大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转型升级,并加快推进黄河鲲鹏、环保装备制造等5大产业项目建设,瑞贝卡智能化纤维发生产线投入运营,远东传动系智能产业园等速生产线建成投产,黄河鲲鹏实现量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全球假发分拨中心建成投用,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速。三是创新开放招商方式,着力积蓄发展势能。建立网上招商平台,探索“线上”招商新模式,抽调党员干部组建招商专班,围绕黄河鲲鹏产业生态构建、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细化招商图谱,采取“隔屏招商”“不见面招商”等形式,积极对接洽谈,开展专题招商。截至目前,全区新签约引进项目48个,总投资235.99亿元,上海电气、上海山美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建安区。 三、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实施党建惠民工程,着力兜好民生底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建安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保基本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创五好、强双基、树红旗”示范行动为抓手,积极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一系列党建惠民工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一是千方百计促就业。组建“留人”行动工作专班,为中小企业减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共计5711.2万元,鼓励和吸纳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尤其是对我区返乡务工人员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动态监测,通过援企稳岗、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自主创业、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以来,全区共转移就业农民工21.4万余人,新增城镇就业52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保持了全区就业形势稳定。二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坚持把剩余未脱贫人口作为重中之重,扎实开展两个“百日攻坚”行动和“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各级帮扶党员干部严格落实“周二扶贫日”制度,带头进村入户,深化“一研一编一兜”工作措施,因户制宜开展针对性帮扶,着力巩固提升脱贫实效。今年以来,通过用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带动1533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鼓励920人开展自主创业;“四院一中心”全部建成投用,未脱贫户中需要集中兜底的302人已全部入住。三是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广泛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活动,全区2647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切实把“管理单元”细划到村(社区)、楼栋(组)和每家每户,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做细做实常态化防控。四是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三有五中心”和城市社区“一有七中心”规范化建设,统一功能设置、规范标牌标识、整合服务资源,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等服务功能,及时解决群众诉求,高效便捷地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着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四、围绕干部作风转变,持续提升党建质量,着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关键靠干部、根本在干部作风。建安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积极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旺盛活力。一是树立鲜明导向。导向树得好、立得正,就会把党员干部的动力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实施“观摩考评”机制,定期对各单位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进行观摩考评,变过程督导为结果考核,着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倡导务实作风。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分包联系乡镇(街道)和重点企业项目制度,从区处级干部做起,持续推动为基层减负,认真落实“五比五不比”工作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带头深入企业、项目和基层一线摸实情、解难题、抓落实,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在全区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为干事者撑腰鼓劲,鼓励支持担当者、创新者,保护宽容干事者、失误者,真正让党员干部放下包袱大胆想、大胆干,有力增强了党员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作者系中共建安区委书记邵七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