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政论坛 > 思想火花

践行新发展理念 全面实施二次创业 许昌经开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12-23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蔚钟声

  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突破产业发展速度放缓、运行质量下降、服务业停滞不前、体制机制僵化等发展瓶颈,认真贯彻落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二次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在强产业、建城市、促招商等方面着重发力,全面打造“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样板区。

  一、围绕“智造之都”,强化产业支撑。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双百投资促进计划”,重点实施37个工业项目,确保项目快建设、早竣工、早投产。紧抓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机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方面,努力谋划重大“新基建”项目。积极申报专项债券,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目前,已储备发债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77亿元,其中7个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3.95亿债券资金已到位。二是积极盘活存量资源。选准“退二进三”突破点,引导企业退区入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水平,积极挖掘高企后备企业。目前,开发区共储备“三大改造”项目15个、高新技术企业22家。三是抓好企业增量扩能。以中原电梯产业园项目为抓手,培育壮大以西继(迅达)电梯公司为龙头的电梯产业,电梯“核心三大件”(电梯曳引系统、控制系统、门系统)能够实现自主生产,推动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开拓市场、提升水平、做强做大。目前,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拥有150余人核心研发团队和300余人现场研发支持团队,专利1260余项,超过50家第三方电梯维修公司共计5000台电梯纳入西继迅达物联网维修保障中心,向台湾出口电梯80余部。

  二、围绕“宜居之城”,补齐城市短板。一是打造城市宜居样板。高标准打造由核心区、行政中心区、生活配套区三个板块组成的约8平方公里的“宜居之城”样板区,先行启动750亩产业配套服务中心项目,聚集消费居住人气,实现基点突破,建设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城区。目前,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中骏·世界城商业综合体项目用地已成交,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二是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点实施17个城建项目,着力抓好道路建设、道路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停车场等项目,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其中,重点推动开元大道和阳光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断头路”畅通工程,完善开发区路网结构,打通西南片区交通“动脉”。三是完善城市配套功能。重点实施13个社会事业项目,着力抓好开发区“新三年攻坚”校园提升、解放路中小学等教育项目,厚植教育发展基础。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抓好第七人民医院项目,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三、围绕开放创新,强化招商引资。一是“云招商”创新招商模式。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大力开展“云招商”,争取新签约一批合作项目。以科创园区建设为契机,利用好许昌·中关村发展创新中心平台优势,把握好与吴江经开区合作机遇,加快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二是“定支柱”开展精准招商。围绕智能制造、电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内联外引,努力引进一批自主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示范性、引领性项目,补齐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三是“建平台”提升开放力度。以中德合作示范区开发区片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和中关村创新中心运营为重点,构筑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今年以来,开发区已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2个,拟投资金额超过40亿元。

  四、围绕持续发展,强化工作保障。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精准对接企业存在困难,着力畅通政商沟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改善营商环境。目前,开发区已落实减税降费、就业稳岗补贴、减免企业房租等各类资金1457.31万元,帮助企业调贷及新增贷款落地超过1.5亿元。持续推进5GVR直播基地建设,通过直播带货,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壮大投融资平台。重点打造投资公司和经高公司2个投融资平台,两个公司通过增加注册资本、盘活空置厂房、与重点项目开展合作等措施,快速集聚形成资产和现金流,实现了从无形到有形、从概念到实体的突破。其中,经高公司近期可达20-25亿元的资产规模,满足A或A+信用评级标准。三是创新体制机制。计划全面推行“管委会(工委)+公司”改革,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模式”改革开发区管理体制,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制定《开发区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聚焦影响治理效能的突出矛盾、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系许昌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