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政论坛 > 思想火花

坚定不移砺初心 始终不渝为人民

时间:2021-12-01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党史研究室

  初心,顾名思义,就是做一件事情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也即可以理解为本心。共产党人的“初心”,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就是“为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恒定的可贵品格,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庄严宣示。

  一、寻初心之萌芽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段话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的,也是首次系统地明确提出“不忘初心”并作了解读。在此之前,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六次提出过诸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钜”等与“不忘初心”相近、相似的重要观点。

  中国共产党为初心使命而诞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救国救民、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区分,实际上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最终实现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党的二大通过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进行民主革命,反映着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会焕然一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使中国实现了三次伟大的飞跃。

  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第二个伟大历史贡献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是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些伟大的飞跃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党和人民事业所抱持的最真诚的初始之心、最质朴的初衷之心、最珍贵的赤子之心、最难得的赤胆忠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联结着我们党立党的宗旨、创党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恪守的信念以及建党时的奋斗精神;联结着我们党曾经走过的路、走过的过去、作出的奉献和牺牲、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联结着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让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理念。

  二、探使命之本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从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来看。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付出的自我牺牲之大,在世界政党史上也是罕见的。有一个统计数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其间先后壮烈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多达370万人,比新中国成立时全国300万党员的总数还多。

  中国共产党为初心使命而奋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首充满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为了践行初心、完成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坚守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935年5月29日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但身临其境方知大渡河的凶险,铁索桥上的胆寒。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也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从十七勇士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到红四团日夜兼程240华丽里;从二十二勇士夺取泸定桥,到中央红军通过泸定桥,感人的故事发生在分分秒秒,“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才换来红军最终的胜利。1936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友人斯诺时提到:“强渡大渡河时长征中最为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红军之全部渡过泸定桥,确为红军的莫大成功。若红军不能过桥,则安顺场渡河至北岸之一师,势将孤军作战,而南岸之红军主力则必走西康。西康则系游牧区域,粮食宿营,两感困难。而国民党进剿则以雅安为后方,追剿部队虽感困难但有后路接济,红军则极难克服困难也。今红军全部渡河,自此川陕甘青几省均将为红军活动之地区矣。”飞夺泸定桥在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十三根铁链托起一个共和国”也毫不夸张。也正是英雄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使命担当才创造了新中国!

  我们要学习历史,鉴古而知今。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与环境之下,共产党的使命就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今天之崭新中国确实是由鲜血与牺牲铸就的。

  三、换位思考勇担当

  201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到了“三个担当”:一是引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二是引导干部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三是引导干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

  树高千尺不忘根。对党员干部而言,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深入群众,修身立德便有了可靠基石;始终把老百姓摆在最重要位置,干事创业便有了行动指南。共产党的干部要牢记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绝不能做官当老爷。党员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常看万家灯火、常念百姓忧乐,实心实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了延安革命根据地、用小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用汗水浇灌出中国奇迹。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人民的恩情,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还是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只有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做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赢得民心,我们党才能经得起各种风险的考验,党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顺应人民,学会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

  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一代代共产党人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光荣历史,传承我们党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优良作风,深刻感悟人民至上的情怀,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时代在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未变。中国共产党不断追问和践行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使党的事业永葆不竭的力量和源泉,无往而不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