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政论坛 > 思想火花

弘扬延安精神 永葆党的先进性

时间:2022-01-30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党史研究室

  内容提要: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不断培育、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延安精神所包含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一往无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伟大事业的传家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这一伟大精神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更加灿烂的光辉,从而有力地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

  当前,有个别同志对延安精神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延安精神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只适合于那个时代,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并不相符。为澄清这种模糊认识,我们非常有必要认清其历史价值。

(一)延安精神并非只适用于战争年代。

一些同志认为,延安精神是战争年代的产物,在那个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现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还讲延安精神就没有针对性。其实,任何一种精神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是任何一种伟大精神,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炼而形成的一种理性认识、情感力量。它依托一定条件产生,又会超越产生的时空而流传、继承和发扬光大,其影响决不仅限于一个时代。中华民族所以历经五千多年而不衰,遭受千灾万难而不垮,面对一个又一个强敌而不屈,一步一步地走向繁荣富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创造和积累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没有精神凝聚力的民族不是一个成熟的民族,缺乏伟大精神的民族成不了伟大的民族。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出来的,从创建时起就一直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远大奋斗目标,一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因而它不仅在战争年代需要,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能丢。

(二)不能把延安精神简单化。

延安精神是在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中形成的,因而延安精神具有艰苦奋斗的显著标志,但延安精神的内涵决不只限于艰苦奋斗。它是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经验的总结,是党领导人民坚持革命战争和发展经济相统一并取得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党坚持和创造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革命过程中反映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以理论与实践、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目标与政策、行动与作风多方面统一为特征的博大精神体系。所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延安精神不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光芒四射,永不衰竭。

(三)发扬延安精神不只是革命根据地和老一代人的事。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以延安革命根据地为主要活动区域创造出来的,延安和陕北老区人民以及曾经生活战斗在这里的人们对延安及延安精神具有特殊的感情,但延安精神没有地域和人群的局限,它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结晶,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共有。老一代应当继承延安的优良传统,保持革命本色,身体力行地发扬延安精神;年轻一代更应当学习延安精神,用这种精神熏陶、净化、提升自己,这是党和人民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说,要使中国革命的红旗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永不褪色,就必须把延安精神一代一代继承下去,使其光辉永存。

  让延安精神焕发新的光辉,就必须从新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延安精神的实质,更好地实现其在现实中的价值。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延安精神曾经是我们党思想解放的旗帜。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于延安时期,同时成为延安精神的精髓。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延安整风运动,清除了长期存在于党内的 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此,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用实事求是的精神研究中国革命的规律蔚然成风。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是对延安时期所创造的思想路线的成功实践和再创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就应当更高地举起思想解放的旗帜,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深入发展。

(二)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毛泽东同志在为抗日军政大学题词中提出的对党和军队的基本要求。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取得最后胜利,首先得益于延安时期确立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和国内进程的波澜壮阔,都是对我们政治方向是否正确、政治头脑是否清醒、政治立场是否坚定的考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得起这种考验,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成为政治成熟、立场坚定的领导干部。

(三)坚持艰苦创业。

延安时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辉煌业绩的时期。这种辉煌业绩不仅表现在对敌斗争的节节胜利上,而且表现在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人民进行生产自救、经济建设、文化创新、民主实践、国际交往,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成功上。然而,这种辉煌业绩又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如果没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延安精神同样是激励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坚持用革命传统教育人。

延安精神哺育了千千万万的革命和建设人才。这里面有党的领袖,有普通工作人员;有将军,有普通士兵;有教授、工程师、作家、艺术家,有普通的工人农民。他们都牢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有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他们都是在延安这个大熔炉中锤炼出来的一块块好钢,都是受过延安精神洗礼的一个个忠诚战士。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和挑战;一些青年人也常常为一些一时的困难而困惑、悲观以至丧失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用革命传统教育人,就可以有效地增强党的干部抵御各种风险和经受各种考验的能力,鼓舞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五)坚持培养优良作风。

延安精神包含一整套的优良作风,如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组织作风、领导作风等。虽然由于时代变化,这些作风中的某些具体内容已不适宜于今天,但其基本的东西仍是很珍贵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真话办实事、不尚空谈、不讲排场;尊敬他人、爱护下属;严守秘密、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不搞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等,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干部的优良作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对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干部作风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延安精神同样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加以充实和丰富。延安时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而为延安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现实土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时代精神,延安精神才能更加发扬光大。

(一)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深刻理解和实践延安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今天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起来。要把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和工作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延安精神焕发出新光辉,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要正确处理革命传统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延安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张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今天,我们应在坚持党的最高纲领的前提下,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努力完成党在现阶段的任务。同时,还要通过弘扬延安精神,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人们同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已和不择手段坑害他人的思想及行为作斗争,纠正和约束各种不良现象。

(三)要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艰巨。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教导,广泛开展以发扬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对于各级干部自觉转变作风,树立廉政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扩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并把其作为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务求取得实效。党中央已经在延安、井冈山和上海三地分别建立全国性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这无疑会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四)要进一步挖掘和升华延安精神的社会文化价值。

延安精神作为党在延安工作、生活和战斗的精神升华,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多年来,虽然我们已对其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入挖掘,但尚有一些问题触及较少,尤其是涉及延安时期的文化、社会以及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方面的宝贵经验,很值得作进一步的挖掘研究和概括总结。在那个时期,党在其他根据地和敌战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和经验,也需要作深入的整理和研究。总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要与深入研究延安精神结合起来,以使延安精神更加丰富充实,更加具有时代内涵,产生出更加积极广泛的感召效应。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改进党的作风,要着力解决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着力解决好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不断总结形成的。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一切从我们的国情出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用宽阔的眼光和战略思维观察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形势,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立足新的实践,回答新的问题,使我们的思想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二)狠刹形式主义的歪风,着力解决好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形式主义是党性观念不强,思想作风不纯在领导工作中的反映,它违背了唯物主义关于内容与形式相互联系的科学原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联系实际,破除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名利思想,认真思考“自己入党为什么”,“为官一任干什么”,“离任之后留什么”这些根本问题,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自觉抵制和克服形式主义。克服形式主义还要与狠刹官僚主义歪风结合起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连体怪胎,二者的思想基础,外在表现,社会危害都有其共同点。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这两种“主义”已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所以,我们只有把刹形式主义同刹官僚主义歪风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好领导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既是作风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对此认识不清,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路线,没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导致在作风上漠视群众,脱离群众,甚至压制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把我们的全部工作任务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把我们的力量源泉定位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上。把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选择到为人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上。要时时心为民想,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决策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决策中充分组织群众参与,决策后充分依靠群众执行。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尽心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生产、工作等问题,要处处权为民用,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认真解决好权力与服务的关系问题、权力与职责的关系问题,权力与权威的关系问题。

(四)要立足于“实”,着力解决好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个干部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不加强自身学习,就会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眼界不宽、腹中空虚,就难以熟练驾驭局面。为此,我们必须端正学习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的良好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造和加强我们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理论实质,掌握理论精髓,并用实践去发展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学深学透,用好用活。要面向实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一个大课堂,人民群众是这个大课堂上最好的教师,向实践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甘当他们的小学生,不断总结和提炼他们所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勇于实践,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这是共产党人应该始终坚持的学习态度。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紧密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更好地进行实践,再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

(五)管住“八小时以外”,着力解决好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是对干部政治上的关心和爱护。受当前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影响,领导干部参加社会活动多,与各类人员打交道多,个人支配的时间也多,如果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不加以监督和管理,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同志很可能会误入歧途,毁灭前程。为此,我们既要重视考核干部的工作圈,更要考核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做到“三圈”并重。同时,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培养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老老实实地做人民的公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严格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