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政论坛 > 思想火花

新中国70年建设成就和经验研究

时间:2019-09-16  来源:  作者:苏毅
      1921年,一支伟大的政党成立,对于当时羸弱的中华民族来说,迎来了历史上伟大的复兴的希望。经历了长征,坚持了抗战,打赢了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的复兴。那一天,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发出了豪迈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声呐喊,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政权的诞生,更是那只沉睡了百年的雄狮的觉醒。今年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70个生日,新中国成立的70年间,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背后,是集体国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对这70年新中国建设的经验的研究,不仅可以正确的分析过去70年内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对后续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导。
      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方面的成就
      首先是经济方面。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属于计划型的经济。整体的经济模式按照固定的计划发展,虽然从理论上可以达到一个不错的收获,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往往由于实际环境的变化,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当时的企业以国有制为主要的形式,集体经济的背景下,虽然可以得到较为计划性的发展,但是也只能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基于此,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几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是特别迅速,在这个时候,我党开始反思和寻求新的出路。终于,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我国过去的计划和集体经济开始转型,企业的模式也不是单一的国有制。外资的引入,市场型的经济模式,私有制企业的诞生,种种的改革,让我国的经济模式呈现飞速的增长。在195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19元。而在长期的努力后,在改革开放的第一年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79亿元,足足增加了3000亿元。占据世界的经济比重为1.8%,排名第11位。在随后的几年,国民经济的总量更是在1986年突破1万亿元,在2000年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这在当时,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而更是在后续的黄金十年中,在2010年,该值达到了412119亿元,超越了日本开始稳居视界第二的位置。在2018年时,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00309亿元,世界占比为16%。与1952年相比,增长了175倍。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一个奋发上进的70年。新中国成立的70年,更是一个经济迅猛发展,财政实力迅速增加的70年。最初的单一的农业大国,如今也变得多元化发展,不再是农业大国,更是工农均衡发展的综合性强国。如今的中国制造已经走向全世界,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要组成之一。而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整个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是弥足重要的。不仅仅在自身的生产总值出现了迅猛增长,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出现了迅猛的增加。在1952年,外汇储备仅仅有1.08亿元,1978年也仅仅为1.67亿元。但是在后面的飞速发展,我国在2006年就实现了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位居世界第一位。在2018年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更是达到了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可见,在过去的70年中,新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迅猛的腾飞,那个过去的经济弱国已经巨变。
      在政治方面,我国的政治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政治的路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过去,我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毫无政治权利,更没有基本的保障。在民国阶段,人民也没有基本的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更多是掌握在少数资本阶级的手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了。新中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享有应有的政治权利。但是,成立之初,制度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也不能保证人民的政治权利很好的享受。因此,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现了,在这70年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了以人大代表为主体民意的代表,让广大人民百姓的意见更好的呈现。但是这个制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建国初的4年内,先实现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过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确定了国家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建国初,由于召开普选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采取了过渡的办法,即在中央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赋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能;在地方,则普遍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产生本级人民政府。刘少奇同志1951年2月在北京市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功效,提出了我们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化和工业化。这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中共中央就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发出了三篇指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先后通过了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政务院先后通过了区、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可以看出,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开了个好头,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团结和动员人民群众完成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恢复和发展生产、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54年到196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确立和曲折发展。从195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我国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在此基础上,由下而上逐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它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系统地建立起来了。这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并按照这些规定选举产生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了国务院总理和其他组成人员。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和新宪法的制定,是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此后,从1954年9月到1957年上半年的三年,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活跃的三年,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大工作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三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80多个法律、法令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审查批准了“一五”计划和年度经济计划、预算,决定了综合治理黄河的方案等。在人代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政治生活比较活跃。代表工作相当出色,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从1955年起每年组织全国人大和省级人大代表进行两次视察。还开展了代表检查工作的活动。周恩来同志指出,要进一步使人大代表参加对政府工作的检查,一直到检查公安、司法工作。刘少奇同志说,应当加强人民代表的视察工作,以便广泛地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并且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于政府工作的检查、批评和讨论。这种检查、批评和讨论,类似于现在许多地方开展的对“一府两院”工作的评议。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人大工作很快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尤其是立法工作打开新局面。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说,由此“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严格实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希望。这不是一件小事情啊!”在此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越来越完善,最终实现了人民的真正当家做主。可以这么说,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参加国家的政治活动,每个公民都是政治的一部分。而这一点,在过去是不可能存在的,新中国的政治变化巨大,从此,中国人民真正的当家做主。这一切,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努力。
      文化方面,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的文化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虽然历经坎坷曲折,甚至遭到巨大挫折,但从总体上来看,文化建设响应人民的呼唤和时代的召唤,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时代进步的号角,通过各种艺术方式讴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在这7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工作者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出色的艺术创造,热情歌颂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实践,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进行了艰苦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文化事业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继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发扬革命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对实践和规律不懈和反复的认识和探索中,终于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康庄大道。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文化建设也走入了一个新的建设时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全国新政协会议上庄严地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1949年7月,召开了第一次文代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各艺术领域协会,对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加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会议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这一基本方针。为了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积极实践,投身于火热的生活,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文化艺术界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了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党的一系列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艺术工作者锐意创新,艺术创作观念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创作方法从单一走向丰富,创作题材从狭窄走向广阔,表现形式从单调走向多样,文艺创作积极活跃。各级文化部门加大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宏观引导,组织了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全国杂技比赛、全国声乐比赛等具有导向性的艺术活动,为艺术创作展示提供了大舞台。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脱颖而出。“文华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到目前先后有96个剧目获“文华大奖”,329台剧目获“新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从实施以来,共推出50台精品剧目,100多台优秀剧目。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了104件优秀美术作品。在政府的扶持下,传统艺术得到弘扬,一些古老的剧种展现出新姿。例如,以“百戏之祖”闻名的昆曲艺术重放异彩,京剧艺术得到保护与发展。为了配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全力以付,在营造氛围、凝聚力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总之,新中国成立的这70年,是文化欣欣向荣的70年,也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70年。
      社会变化方面,新中国成立这70周年,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在不断的摸索前进中,实现了伟大的复兴。在这70年内,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五大成就。第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7.8%。70年间,我国居民用31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2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同时,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4.6个百分点,达到宽裕水平。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有世界银行、中国国家统计局、国际通用比例等多种算法,无论是哪种算法,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都在持续扩大,收入差距跨越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顶点。第二,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增长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是就业仍然保持稳定。就业是国际上评价社会运行的最主要指标,2013—2017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亿人,如此成就实属来之不易,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在人民生活方面,最大的一个变化来自于住房。1978—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3.6平方米增加到约40平方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1984年,城镇居民居住公房的户比重为88.2%,而居住自有房的户比重仅有9.4%,2017年我国居民住房自有率90%以上,这是在全世界最高的,中国在住房方面发生如此奇迹性的变化,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以及住房制度改革有着直接关系。第三,减贫成就巨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4亿人,且农村的贫困标准数字提高,目前已略高于国际极端贫困标准,即每人每天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美元。意味着在这个标准上,已经消除了所有的极端贫困,下一步应考虑的问题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减贫。中国提出2020年我国将消除现行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过改革开放之后,能够如此大规模地解决贫困问题,这是受到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第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1978—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从598所增加到2914所,本专科招生从40.1万人增加到761.49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从86.7万人增加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5%提高到45.7%。大学毛入学率是中国提高最快的一个教育指标,即1978年的时候适龄群体里只有1%的人上大学,现在100个人里面已经有45个人上大学。未来必须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存在着较大差异。2017年我国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9.0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第五,建成最宏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水平普遍提高。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67.8岁增加到2017年的76.7岁,增长了近10岁,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结束了农民千百年来没有社会保障的状况。2017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15亿人,11.77亿人,1.88亿人,2.27亿人,1.92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0.88亿人。<民生建设是最大的政治。经济是民生改善的基础和第一要务,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发展观要与时俱进,新时代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卓绝的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森林问题极为重视。1955年,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1981年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每到春季,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参加义务植树,从未间断。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暖了华夏大地,也给中国环保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批准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指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年,我国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建委之下。从1982年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立环境保护局,到1988年成立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再到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不到30年间,我国环保行政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四次跨越。环保机构的不断升格,正是我国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环保认识不断深化、环保力度不断加强的真实写照。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成为中国环保事业的一个转折点。环境保护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奠定了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更为重视。特别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程中,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实践面貌焕然一新。2006年我国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三个历史性转变”,把环保工作推向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了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次明确下来,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如下。第一,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1992年到2007年间,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了3.3倍,但工业废水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仅增长5%和62%,化学需氧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1%和54%。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分别下降3.14%和4.66%,污染减排首次出现“拐点”,实现双下降。第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08年,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3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894.3万公顷;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1790多万公顷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第三积极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加大水污染防治执法力度,对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全面调查,严密防控和妥善处理水污染事件,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第四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启动。国家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奠定基础。第五环境保护基础能力日益提高。一大批高、精、尖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广泛应用。环境预警监测能力显著提高,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质量监测网,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并投入运行,环境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加强。
  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要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周内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结这70年的风雨历程,主要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华民族这艘巨轮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正确的在历史的海洋中航行。在这70年内,共产党为了国民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际的经验。这些对于我国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导。也直接决定了国家发展的方向。从70年内的成就来看,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方针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在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国情后,以国民利益为根本点出发,制定的一系列的方针让中国飞速发展,实现从积弱的国家变成富强的国家的过程。所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对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在充分的了解国情的基础上,开始了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最后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早在近代,中华民族尝试了多种路线实现伟大复兴,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资本主义,都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羸弱的现实。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一直没有缩小。由此,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以社会主义为路线,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只有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才实现了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
3、以国民利益为根本点。没有群众基础的国家,是一个不稳定的国家。新中国之所以稳步的发展,主要是群众基础做得好。群众支持新中国,也是由于新中国以国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基于国民的根本利益,国民为国家根本,因此新中国在这方面一直坚持以民为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的主要经验,更是未来的主要方针!
4、坚持科教兴国。没有科技的国家并不具备竞争力,新中国成立后,对于科技的发展十分重视,无论是航天还是军工领域,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强大的地位。由此,新中国的科教兴国效果十分明显,因此正确的教育方针,才是国家富强发展的根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因此在未来,更多的精力也会投入科技发展。
总之,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内,新中国的发展迅速,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起到了巨大的成就,在这成就的背后,更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的努力,相信在未来,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腾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实现,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作  者:苏毅          工作单位: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
职    务:第一研究科科长
联系方式:15537419769
邮    箱:xcdsyjs@163.com
通信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大道市委市政府8号楼8133房间
邮    编:461000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