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政论坛 > 思想火花

从河南省沃正实业有限公司发展谈新中国成立以来建安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时间:2019-09-16  来源:  作者:冯梦迪
      中国的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作为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家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国农业发展有了质的提高,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杂交水稻的问世。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范围内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贡献。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多年以来,粮食产量一直领先全国,尤其是随着“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农业机械化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农业科技的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河南省沃正实业有限公司的发展为切入点,分析建安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注重科技投入,推动企业发展
      河南省沃正实业有限公司(原名河南省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因豪丰机械公司为大家所熟知,以下简称豪丰公司)是许昌市建安区一家专业从事农业机具研发生产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总部位于建安区张潘镇。该公司的前身是一间靠着几把锤子敲敲打打的农机修理铺。
      (一)豪丰公司发展起步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十分重视农业现代化问题,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毛泽东曾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1962年11月29日,毛主席在《全国农业会议总结》中提出: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行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实行农业的技术改革,是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中心环节。
      上世纪70年代,豪丰公司现任董事长刘少林所在的张潘机械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下解体了,本着“生行莫入,熟行莫出”的原则,刘少林找到了原来机械厂的两个同事,筹集了30元钱,借来了一张课桌和几件维修工具,自制了一台电焊机,租用了一间破旧的门面房,创办了“许昌县张潘乡农机具修理门市部”。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却不是农业强省,最重要的原因是整体机械化水平较低。刘少林认为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家各户都有了责任田,一匹牲口、几件普通农具,就可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绝不是长久之计,农村和农民需要先进实用的农机具。发展农机事业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正是这样的想法,让豪丰公司的三个元老,开始了他们的逐梦之路。农机具修理门市部成立之初,由于受到设备、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只能是“小打小闹”,比如修理柴油机、电动机和简易的农机具等。热情的服务,娴熟的技术,让小小的门市部生意红火。1985年,在门市部的基础上,刘少林组建了“许昌县农机总站机械厂”,开始研发自主产品:人畜力三行播种耧。1990年,在一家破产的乡办造纸厂原址上,扩建为“许昌县农机修配厂”,开始生产小麦单行、三行播种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机生产制造企业。从“三行畜力播种机”“单行追肥播种机”到“六行智能播种机”的研发生产,豪丰公司一步步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而这些产品的问世,受到了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广大农户的欢迎,不仅如此,这个曾经的“农机具修理门市部”也受到了政府农机、科技等部门的关注,大力支持和帮助有着“土专家”称号的刘少林,以及他的农机具研发事业。
      (二)科技助推企业壮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随着广大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耕作方式的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农机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让这个小作坊式的“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发展壮大。先后更名为“许昌县农机局张潘服务站”“许昌县农机总站机械厂”“许昌县农机厂”,工作人员也从原来的3人发展为180多人,研发了16个系列80多种产品;产品实现了从畜力到动力,再到标准化、智能化的研发生产跨越,在中国农机市场上,初步确立了“豪丰”品牌应有的地位。
世间的事不会一帆风顺,在豪丰的发展史上,也出现过挫折。刘少林曾说过:“与其说豪丰在成长中走向成功,不如说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
      1989年,豪丰研发的第一款秸秆粉碎还田机,由于上马仓促,在研发、生产和试验环节都缺乏经验,只找了一块没有多少玉米杆的地进行试验,找了一块没有多少玉米秆的地试了试,秸秆粉碎、灭茬覆盖各环节还算正常,效果也可以。经河南省农机鉴定中心农田试验鉴定,认为达到设计要求,效果很好。来自四面八方想购机致富的农民,闻讯相约带现金来厂提货,仅仅几天功夫,400台秸秆粉碎还田机销售一空。可是在第二年8月机器下地工作时却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当时农机市场上能找到的最大牵引力就是12马力的四轮拖拉机,要完成粉碎、除根、松土、还田等一系列任务,负荷太大,拖拉机原地打转冒黑烟就是不走。“小马力拖拉机拉不动,大马力拖拉机买不来,还田机不能下地干活,等于买回一堆废铁,刘厂长,俺庄稼人的钱来之不易,退货吧……”农民出身的刘少林深知农民买机器筹钱的不易,决定“宁愿赔光,也要退货退钱!”“当时,厂里的固定资产刚积累到40万元,收回产品,光成本至少要赔40万元,等于赔光家底也不够……”
      1998年春天,刘少林看到农机市场小麦联合收割机非常紧俏,与东北一家国营收割机厂联合生产小麦收割机。对方负责技术指导、图纸、零部件及它的配套厂供应,豪丰负责资金投入。当时许昌县农机厂没有懂小麦收割机技术的人才,全听合作厂的技术人员指挥。虽然零部件质量不可靠,但交货时间紧迫,别无选择,只有组织人员组装。麦收前投放市场后,经过用户在麦田使用,故障层出不穷,用户意见大,纷纷提出退货。400多万元的亏损,滞销和退货的机器“最终只能当做处理品甚至废铁处理掉”,企业再次陷入深渊。
发展中的挫折让豪丰公司的掌舵者悟出一个道理——必须用创新引领企业的发展。河南豪丰之所以走向快速发展,也正是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实现了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2年,“许昌县农机总厂”通过改制,更名为“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依靠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走出了一条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道路。2007年,豪丰公司职工达到800多人,固定资产1.3亿元,联合配套生产厂家80多个。如今,豪丰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农业装备生产领军企业,公司累计有国家专利130多项,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68项。
      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生产
      在豪丰公司的厂训中就写到:博学: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他人之长。在职工守则中也有这样一条: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发明,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贡献力量。
      (一)科技成果转化
      豪丰公司成立之初研发的六行精少量播种机,背后是刘少林带领三位骨干员工,克服种种困难,查资料、绘草图,反复讨论修正的努力。田间试验成功后,六行精少量播种机进行了小批量生产。第一批购买的农户使用后反映说:“这六行精少量播种机用着快,播籽均匀,耕地太省力了,就是排种轴容易弯曲,造成排种量忽多忽少。”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豪丰人连夜开会找出解决办法,挨家挨户为农户修理机器。其中一户农民就说到:“现在的社会真是好,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可真的翻身,过上好日子了。前年买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一年能犁地300多亩,今年又买了一台小拖拉机和豪丰六行精少量播种机,种麦子时就更省力了。”经过三年的创新改制,这个在三行蓄力播种机的基础上来研制出的六行精少量播种机赢得了全国各地农机管理和推广部门领导的好评,国家质检总局对该机器的鉴定评语是“综合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项成果,也在1997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用刘少林的话来说就是“豪丰公司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
      2004年,豪丰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005年,河南省科技厅投资150万,在豪丰公司建立起集研发、检测、化验、信息服务和培训五位一体的河南省农机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豪丰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先后和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等12所高等学府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共赢局面,通过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创新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并建立起“河南豪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现代农业机械装备院士工作站”。尤其是罗锡文院士及诸多国家级专家教授的入驻,使得豪丰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豪丰公司十分注重科技投入,每年都会拿出年销售额5%以上作为科研经费,仅2015年投入研发经费就高达4026万元。在每年的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有创新成果的一线员工承担攻关项目,按照公司规定非专职技术人员只要有创新成果,就可以拿到高出专业人员创新成果10%的报酬,将其吸纳到技术研发岗位工作。正是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带动下,豪丰公司为我国农业生产贡献了一批又一批优质高效的农机产品。
      (二)优秀农机产品促进生产
      对于农业领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更有说服力。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设备对我国农业水平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
      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刘少林领导的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申报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本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农民奖。“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是刘少林倾二十余载心血,破解了我囯秸秆还田技术重大难题。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里,中国农学会对“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项目的推荐意见是这样写的:“刘少林通过20多年的深入研究,创新‘表硬心韧’高耐磨抗冲击合金刀,刀具使用寿命提高5倍;创新“非固定”过渡轴变速箱体,使变速箱断裂率降低到0.1%左右;创新‘单向’双螺旋刀轴排列,解决了原有刀轴易缠绕、振动大、耕后地表不平整、中间部位易漏耕、集条等问题;创新旋耕刀轴自动对焊技术,焊接精度由80%提高到100%,漏焊率由5%降为0,合格率由85%提高到99%。”
      在小麦实行机械化收获后,大量的秸秆及根茬残留在田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为了赚钱改善生活环境,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儿童。缺少劳动力收集搬运,残留的秸秆给播种下茬作物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由于秸秆根茬的大量存在,极易拥堵,难以保证播种质量,因此,许多农户就采用传统的焚烧秸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秸秆资源,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引起大面积火灾,每年因为焚烧秸秆而酿成事故不在少数。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秸秆禁烧工作,但还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焚烧秸秆的行为。解决秸秆焚烧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秸秆及其根茬有效的回收利用,发挥其最大优势。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的问世及批量化生产,进一步促进了建安区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有效解决了秸秆的再次利用问题:我国实行分田到户之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能够引起重视的秸秆,现在变成了要被烧掉的废物,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破坏土壤、浪费资源,而且造成火灾隐患,现在有了新的设备,可以将秸秆粉碎后返还农田,不但省工省时,不需要焚烧秸秆,而且可以培肥土壤,增加产量,改善因长年施化肥造成土地板结的现状。农户和合作社在使用豪丰公司生产的秸秆粉碎机后均表示:豪丰机具在工作质量、工作效果、可靠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故障率低,几乎不需要维修,不但为用户节省了维修费用,而且一台机具每年可以多干300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新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提升了刀具的使用寿命,有农户反映到:现在的一套刀可以作业1000亩地,虽然在购买刀片时每片贵了4元钱,但是由于耐磨性的提高,一年下来还是节约了大约1.2万元钱。
      2.玉米收获机
      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到许昌视察时,曾驾驶过豪丰生产的玉米收获机,走下驾驶台后,总理仔细查看田里玉米收获情况,对玉米收获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机器很好,收的很净”。豪丰公司的玉米收获机是其另一个明星产品,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我国玉米种植具有种植地块小、行距不统一、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较高等特点,且我国玉米机收总体水平偏低,多以摘穗为主,不仅作业环节多,而且成本高,是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如美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玉米的收获已基本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近二十年来,我国相继引进了一些国外机型,如美国Case公司的联合收获机换装玉米割台,一次作业可完成玉米摘穗、脱粒的作业。由于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尤其是小麦、玉米一年两茬轮作种植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达35%以上,采用直接脱粒方式收获,籽粒破碎率十分严重,而且这种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也不利于玉米后熟,使产量降低,并且玉米的茎秆不能粉碎还田或回收利用。因此这类机具不适应我国两茬轮作种植区高含水率玉米的收获作业。相对而言,乌克兰赫尔松康拜因联合收获机制造公司的KCKY-6型玉米收获机,可以进行摘穗—果穗剥皮—青贮联合作业,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艺要求。但由于机型庞大,对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的田间道路情况适应性差。价格昂贵,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符。
      针对北方玉米具体生产需求与技术现状,通过对建安区玉米的种植模式、栽培耕作制度、地理特性等研究,制定出适合北方地区玉米收获的联合收获机设计方案,并设计制作样机,通过对样机进行试验检测,确定样机存在的不足,制定样机改进方案。2004年,豪丰研制成功了第一台两行玉米收获机。豪丰玉米收获机具有动力强、油耗低、生产效率高等优势,其卸粮时间低于70秒,卸杂时间不超过2分钟,行走、作业速度快、效率高,跨区作业优势强。对于豪丰公司的玉米收获机,农户李岩是这样评价的:“省工省时,效果好。”李岩家种植了一公顷的玉米,以前收获玉米需要耗费10天时间,如今用了玉米收获机,只需要2小时,就完成了全部的收获任务,而且秸秆还能同步粉碎还田,大大提高了效率。2007年4月,李岩购入了豪丰公司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并享受了一万元的国家补贴。同年9月投入使用,一季作业结束后,他不但收回了两万多元的成本,而且还净赚了一万多元。
      玉米收获机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高建安区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水平,节本增效;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而且可以避免因分段收获时间长而造成的品质下降等损失。随着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简化机械配套种类,节约资源,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械化作业质量,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低碳农业的发展,对提高建安区乃至全国玉米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合惠农政策,助力农业生产
      豪丰公司的领头人——刘少林十分重视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时时刻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把艰辛的农业生产变成快乐劳动是他一辈子的追求,因此,河南豪丰的每一次产品研发都紧密地结合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比如最初研发的产品“六行智能播种机”,由于适应了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广大农户的需要,因此非常受市场欢迎。刘少林将豪丰比作一艘船,他这样形容到:“豪丰公司是一艘待发的船,只等风,如今,风来了。”借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东风,豪丰公司通过有关政府部门的扶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一举在农机视察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了成功,并且正在逐步实现刘少林当时的梦想——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发了21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有其是2004年以来连续发出的16个一号文件,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到了突出的战略地位。2008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就明确指出,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同年9月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农机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国债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审,豪丰公司获得首批国家发改委国债资金支持。尤其是近年来,中央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农业组织购置农机的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目前,豪丰公司有100多种农机具进入国家补贴目录。
      “豪丰”的成功,不但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先进实用的农机具的普及推广,将引发耕作模式上的一场“革命”。一方面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把广大农民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恶劣环境下解放出来,从而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收获、耕种时间,起到抢农时、抢墒情的作用,为农业的丰收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解决农作物秸秆的根本出路上,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再一方面,农业机械的普及使用,把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置换出来,投入二、三产业,可以有力地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农机部门测算,采用豪丰的免耕机械耕作,每亩可节约成本40元,如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近年来,许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便是有力的佐证。面对豪丰如今的发展形势,公司总经理刘少林说:“一是政策好,粮食生产日益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日程,仅河南就提出了700亿工程;二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流转,使大农业的概念逐步确立。”豪丰公司赶上了今天国家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借助省市农机、科技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供的发展平台和宽松环境的支持,狠抓技术创新,增强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实力,努力为乡村振兴、建安区农村改革和中国农业机械化做出更大贡献。
 
 
 
 
 
撰稿:冯梦迪
工作单位:建安区委党史研究室       
联系电话:0374—5133169;15603742669
地址:许昌市建安区新元大道创业大厦4003房间
电子邮箱:xcxdsyjs@163.com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