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与祖国同行 > 峥嵘的岁月

插得春芳第一枝,飞彩流霞禹州“瓷”

许昌市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 范文典
时间:2020-01-07  来源:  作者:

  与钧瓷结缘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闻名于世,被宋徽宗定为御用珍品,清朝定为国宝,并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位列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宋“靖康之变”后受挫,及至金、元复苏,元末明初渐衰,明清陆续烧制,民国几致停产。1954年全面恢复生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米,被定为国礼,达到鼎盛。

  时至今日,在钧瓷之都——禹州市神垕镇,生产再创辉煌,呈现“窑烟遍地起,到处放光辉”的繁荣景象,“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也成了神垕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无论是烧瓷、卖瓷、品瓷、斗瓷,或者跟游客们讲述钧瓷的历史,他们的口中都少不了一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名字,那就是范文典。

  1953年,他与钧瓷结缘,此后一个甲子的年华,他都奉献给了钧瓷。可以说,他给了钧瓷第二次生命,而的钧瓷却缔造了他传奇的一生:一个“九品芝麻官”,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在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家里吃过饭,是原国家副总理谷牧的座上宾,与一代文豪郭沫若谈笑风生,一代左笔大师费新我视之为恩公并亲赠力作以表感激之情。这样的经历不胜枚举,最让人称奇的是,钧瓷于1977年救他于垂死,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世间的因果往往有着让人无法言说的玄妙,在范老的眼里,钧瓷已经不止是普通的瓷器,而似近六十载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爱人,他赏之、恋之、伴之、念之。

  他和钧瓷的缘分要追溯到1953年,那一年他21岁,刚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1日,中共许昌地委书记纪登奎提出建立钧瓷合作社,后经地委讨论通过,报省委同意,又报中央批准,河南省委省政府、许昌地委行政公署组成了一个专门工作组到神垕进行考察调研,因范文典素来喜欢钧瓷,且颇有研究,故禹州县委指派他全程陪同。

  1954年3月9日,工作组奔赴神垕,经过为期20多天的调研,写出了钧瓷现状调查报告,从禹州到省委均引起极大震动。省委书记吴芝圃和许昌地委书记纪登奎,亲赴中央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指示迅速把钧瓷恢复起来。

  1954年7月,周总理派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老专家陈万里先生来河南对钧瓷进行考察。范文典如影随形,陪着他上山下乡,调查了46天,收集了60多件钧瓷,整理了数百件实物,协助陈老写出了7000余字的考察报告,陈老还特刊发表数万字的《禹州之行》,刊发世界。

  在陈万里老先生的影响下,范文典走上了业余收藏之路,跟着陈老学习钧瓷的鉴赏和收藏,慢慢了解了钧瓷,认识了钧瓷。他说,古钧瓷共有270个造型,包括神瓷(65件)、官瓷(36件)、宝瓷(70件)、民瓷(99件)。如何粗识一件钧瓷的价值,范老侃侃而谈,从烧制工艺上来讲,无论是柴烧、煤烧、气烧、电烧,都是取其热量,温度都要达到1250度才行,但因煤烧钧瓷釉厚、且煤的火焰傲,所以烧出来的瓷器更显厚重、朴实、古雅,价值略高,真正的收藏家一般都认煤烧。

  那么在煤烧的钧瓷当中,何种瓷器为钧瓷翘楚?范老说了一句俗语:胎薄、轴厚、紫口、铁足,五光十色,润如玉。钧胎削薄匀整,土质精细,烧结度好,极少沙眼孔隙;钧釉较厚,里釉加外釉等于胎子厚,釉面匀净,柔润光滑;钧瓷口部呈紫褐色,釉色几乎退浄,原胎露出来,但上面还会残存一层薄到透明的釉;钧瓷底部瓷实,颜色呈红褐色,与铁锈颜色一般,故多称铁足;钧体五光十色,颜色厚重古朴,典雅端庄,美轮美奂。

  民间用“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来形容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色的瑰丽。而范老则用“沁色六十年的玉”来形容钧瓷,他说美钧就像被汗水浸润了60年的玉,水头足,光泽亮,但是那种亮是圆润柔和的,不刺眼,摸一下,则是温润如玉,冬暖夏凉,就像一岁左右吃奶娃娃的小肚皮,细腻柔滑,润如凝脂。

  杜甫一首《佳人》可谓建国后钧瓷的真实写照: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钧瓷本系皇家御瓷,几次停烧,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方重获新生,使其重绽华靥,再展清姿,禹州人责无旁货。

  再创钧瓷辉煌

  1961年范文典带着“再创钧瓷辉煌”的使命走马上任神垕镇党委书记、镇长,任期15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革新炉窑、创新釉色、增加造型、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神垕大大小小瓷厂有200多个,员工约18000人,但真正生产钧瓷的只有76个厂,人多的600多个,人少的则十几个。他在原来的国营瓷厂、钧业一厂、钧业二厂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四个瓷厂,为镇办一厂、二厂、三厂、四厂,一厂即东风钧瓷厂,二厂烧制耐火材料,三、四厂烧制生活用瓷。神垕最早的钧窑为卢钧窑,有两种解释:其一,姓卢的开的窑;其二,泛指小窑,用小炉子烧的窑,每次只能烧制一两件钧瓷。

  1963年,范文典组织工人、老艺人、技术人员、管理领导干部13人成立了改新领导小组并任组长,对钧瓷落后的窑烧成工艺、釉色工艺进行了深入细致改革。改新后,窑炉最小有一立方半,两立方半,三立方为准,最大不超过六立方,每窑烧制瓷器增加到二三百件乃至五六百件,经过3年560多次的调配和烧成试验,终获重大突破。一米多高、两米多高的造型获得成功,打破了“小窑炉钧不过尺”的传统。釉色革新有很大进展,单一朱砂红成为历史,又出现了海棠红、玫瑰红、鸡血红、脂红、桃红等十多种窑变红色和紫、青、蓝、白、绿等多彩灿烂,相映生辉。当时一位日本记者看了新出的钧瓷展览,用“登峰造极”来形容钧瓷釉色之美。在组织全国专家鉴定时,著名学者、河南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安金槐先生曾就“钧台、钧瓷”赋诗一首:“禹州夏时古钧台,钧瓷声誉由此来。北宋名闻国内外,推陈继往出新材。”1965年3月改新小组分别受到河南省政府、二轻厅、省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发令表彰和嘉奖。

  那时候钧瓷的造型仅局限在270个左右,虽然尝试着用一个造型衍生出三个型号,还是略显单调。后经神垕艺人和武汉大学、天津美院在神垕开门办学,造型才达到了600多个。武汉大学主要推出了人物像造型,如十八罗汉、观音像等。天津美院的王麦杆、王志江、王老虎等教授对钧瓷造型的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河南大学、河南轻工学院都把神垕作为开门办学基地,对钧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培育钧瓷接班人

  为使钧瓷发展后继有人,范文典在任神垕镇党委书记时,正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过度时期,生活条件相当困难。但是为了钧瓷的巩固和发展,范文典安排神垕镇的现有初中和高中等学校,每星期必须有一节关于钧陶瓷生产的课程,同时让学生到神垕镇区的几家大厂(国营瓷厂、钧瓷一厂、钧瓷二厂、东风瓷厂等)去参与陶瓷生产操作,使学生们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65年几经研究,报上级批准,创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乡镇级半工半读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工中”),当年招收应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150名,抽调有管理经验和教学水平较高的王立生先生为校长,刘书敬、张大国、李大军等教师任教,主讲钧陶瓷生产方面的加工、成型、装烧等关键技术课程。范文典在主张创办“工中”学校时曾受到有关领导的反对,也受到同事们的阻挡,范文典向上级领导和同事们讲明办好“工中”对陶瓷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讲明早在1923年禹县县城就成立了私立中学,而后更名为陶瓷专科学校,1936年从禹县城马王庙迁到神垕镇,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么严峻的形势下,既要抗战又要协调国共两党的内战,上级党委专门派人到神垕创建陶瓷职业学校,保存党的实力,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巩固发展钧陶瓷生产,我们的党在非常时期如此重视钧陶瓷发展,而我们在和平年代为何不从教育着手培养人才发展钧陶瓷事业呢?范文典经过据理力争,终于批准了学校的成立。从1966年到1974年,范文典积极设法培养钧瓷技术人才,兼任神垕镇“工中”校长六年,培养学生数百人,现在大多成长为陶瓷厂钧瓷技术骨干或管理领导干部。技术骨干中,已经被评为国家级瓷工艺美术大师的两人(孔相卿、杨国政),省级陶瓷、钧瓷工艺大师43人,高级钧瓷陶瓷工艺美术师32人,中级美术师63人,技术员89人,还有钧瓷传承人孔相卿、苗长强、芦俊岭、任星航等。现在的神垕陶瓷职业高级中学也是当年的“工中”演变而来的陶瓷专业学校。

  精彩人生

  公务之余,范文典还为国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提供资料,发表、播出文章160多篇,参与25次影视片拍摄。为相声演员马季、赵连甲、赵炎、李文华等数十人演出节目提供资料,讲述钧瓷典故和传说,赵连甲等据此撰写40多万字的评书小说《宝光——宝瓶奇案》《祸起芦春献宝》。业余撰写《钧瓷艺术特色》《钧瓷今昔》《国之瑰宝——钧瓷》《宋代名钧》《钧瓷重放异彩》《钧瓷美出理想之表》《钧瓷双龙活环瓶》《禹州古钧历沧桑》等多篇论文和报道文章,发表了20多篇。《钧瓷今昔》入编《中国发展文库理论与实践》一书,获得《中国报导杂志》中国发展文库编委会二等奖;《钓瓷的艺术特色》一文,在1989年中国民间美术学会河南分会第二届南阳会议上宣读,被评为优秀论文,获一等奖;《禹州彩瓷为耀州窑器》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中外陶瓷研究会”1986年西安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宣读,被评为优秀论文,获一等奖。起草制定的“钧瓷质量分级标准”一文,1981年由许昌行政公署发布使用,后被河南省政府和中央国家轻工业部认同,供全国钧瓷分级、鉴定、收藏使用。1992年受国家外交部、轻工业部、河南省政府委托,协助日本拍摄钓瓷影视片两部。

  退休后生活

  1997年,范老退而不休,开始致力于许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拓展。

  他粗读了有关许昌、禹州、长葛、鄢陵的《旧志书》《新志书》《上古禄》《上古神话演义》《三皇本纪》《山海经》《史记》《补史记》《神仙传》《老子》《庄子》等古史著作,对许昌、禹州的悠久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提高。许昌禹州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他是从外事、旅游战线退下来的,衡量了目前的情况和时代的要求,认为应设法组织,大力开发,积极发展旅游经济。

  为配合开发一事,范老近十多年调查编写了一些旅游资源、发展经济的材料,已发表了9篇文章,约13万字,有《许下屯田与曹操的经济建设思想》《夏禹故宅主题旅游资源调查》《对轩辕黄帝故墟旅游资源的调査》《伏羲氏之根在禹州》《道教宗祖胜地道遥观》《中华古寿星八百岁彭祖》《五旗山与五旗迷》《钧瓷今昔》《钧瓷传奇》《发展药用桑果生产,快捷走致富之路》等;已做过现场调查在写待发表的还有12篇约50多万字的文章,如《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与禹州》《崆峒山,九里山逍遥观风景区的价值观》《国宝钧瓷重放光彩》《中华民族龙根溯源》《中华民族的始祖太昊伏羲氏》等。近期,他又发表了5000余字的《五千年三易成经》一文,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历史材料。此文具体阐述了《三字经》云“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样”的来龙去脉,讲清了禹州几座山的名字带“连”字、禹州的不少村庄带“连”字、禹州的古历史书院和古代书库带“连”字的原因,特别说明了《周易》是根据太昊伏羲氏著的《连山易》和黄帝、炎帝、夏禹王著的《归藏易》成书而来,周文王的《周易》不能完全代表《易经》,又说明了太昊伏羲氏、黄帝、炎帝、大禹和后世的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在易经成书中的作用,讲清楚了老子的坐骑青牛的来历等。这篇文章他特意送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南京大学的易学专家教授、北京石油大学的文学部主任教授余世诚先生等修改和校正,专家教授们又把此文介绍给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和上海等10个省市政协文史委拟全文刊发。

  为引进资金修建古遗迹风景区,他经调查对照史料已经写了8项建议书达13万字,如《开发修建许昌八龙万寿祭祖风景园暨许昌青梅亭苑风景游乐区的建议书》《开发修建许昌曹操丞相府,藏兵洞,碾上碾米大粮仓古遗迹名胜游览区的建议书》《开发竹林七贤——竹林寺的建议书》《开发登封嵩岳书画院中华碑林的建议书》。开发修建禹州市五龙山古文化风景旅游区暨龙陵苑的建议和遗址规划意见(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被批准立项引资3.9亿开发,修建禹州市方山镇古“方国”伏羲氏龙文化和夏禹“夏社之封坛”夏文化旅游资源景观的建议(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和20多家外商谈判引资。

  为开发许昌特色旅游资源,深挖禹州神垕钧瓷旅游文化,范老常不知疲倦地听取年轻一辈钧瓷艺人的工作汇报及开发设想,身兼艺术顾问给予指点,对许昌市钧瓷业将钧瓷文化与书画和茶文化紧密捆绑、借力开发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认可,对钧瓷艺人温福现能够开拓思路,打破禁锢,致力打造集烧瓷、观光、旅游、体闲、娱乐于一体的钧瓷生态园、“立体提升钧都形象,大力弘扬钧瓷文化”的做法给予了赞赏,并寄寓厚望。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