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与祖国同行 > 火红的年代

为了这一方深情的热土

许昌市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 史子敬
时间:2020-01-06  来源:  作者:

  起 步

  1985年初,我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分配到地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工作,不久就参加了许昌地委党校的学习。觉校学习将要结束时,组织上将我调到许昌行署办公室,具体任务就是负责许昌地区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来到行署办公室后,发现无线电管理这块工作需要从零做起。眼望着空荡荡的办公室,我真有点茫然。好在我是军人出身,18年军旅生涯造就了我从来就不向困难低头的作风,开始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新传”。

  我上班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从许昌军分区接收移交到地方政府的无线电管理有关资料。1985年,许昌辖许昌县、禹县、长葛县、襄城县、鄢陵县、临颍县、郏县、郾城县、舞阳县、漯河市和许昌市共11个县市。1985年8月30日军队正式移交时,全区无线电发信设备总数为669部(含无线话简)。这些设备具体怎样分布、设置、安装和使用底数不清。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军地移交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全国性的电台普查,建立起无线电台站资料库。

  为了搞好普查工作,弄清全区的设施实际情况,10月4日,以行署的名义,召开了各设台单位(系统)的工作会议。王延明常务副专员到会讲话,地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林禹生副主任布置了普查工作,我的具体任务就是收集整理普查资料,对各单位台站普查情况进行验收、核实、建档、立卷。由于当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具体办事的只有我一人,行署公用车又少,我基本上采取了近处骑自行车,远处坐火车和公共汽车的办法。每天深入各县市的设台单位,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忙起来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但并无怨言,就是这样连续奔波了两个多月,终于和林禹生主任一起建立起了第一套许昌地区无线电台资料及文字档案,为今后全地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1986年下半年,许昌在省政府的指示下,进行了区划调整。先后将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县、漯河市划出,设立了(省辖)漯河市;又将郏县、襄城县划给平顶山市。随着区划的变动,我又一次整理了无线电台站资料,将原来地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所保管的有关设台资料一分为三,先后相应移交给了漯河市和平顶山市,余下的无线电设备(含无线电话筒)也只有447部(个),这些设备多数分布在水利、电业、邮电、铁路、公安、地质、广播等系统。1987年以前,我市的电台发展极为缓慢。这一时期的主导通信设备是短波通信机,超短波设备较少,且多数是陕西西安、宝鸡,湖北恩施,福建三明市制造的。这一时期,人们由于长期受“少设、严管、不对外”的指导思想教育,在设置电台问题上比较严肃认真,一切按上级要求办理,设备和使用手续都比较正规,尽管当时的各项管理规定并不完善,但是靠行政管理的方法管住、管好台站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随着无线电管理法规的逐步完善,李鹏同志提出了三个服务的方针,即:无线电管理工作要为政府首脑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从此,无线电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技术管理、法制管理的手段逐步建立完善。1986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河南省无线电管理费征收使用暂行办法》(豫政办〔1986〕39号),这个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无线电管理工作正式走上了经济管理的道路。由于无线电管理工作刚刚起步,社会知名度较低,许多人既感到这项工作神圣和神秘,又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加之宣传不够,经费不足,使工作一度极为困难。我们在困惑与选择中,认识到不能靠天,不能靠地,只有我们自己来创业,才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才是发展许昌无线电事业的根本出路。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在1986年10月购买了一辆本田—100型摩托车,从而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交通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工作。为了扩大宣传,搞好管理,1987年,我费尽了千辛万苦,收集了许多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资料,汇编成几万字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手册,发放到全省各级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有关设台单位,有效地促进了工作,受到了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表扬。

  发展与革新

  1988年到1990年,随着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无线电台使用知识也得到迅速普及。人们逐步认识到利用无线电通信,加快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是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它那机动灵活的特点,更是受人青睐。于是,市法院、司法、检察、工商、公安、电业、水利、邮电、铁路、交通、城管、气象、环卫、银行、煤炭等系统和部分大的厂矿企业都纷纷组建或完善超短波通信网。

  随着城乡信息的沟通,无线电通信开始从城市迅速向广大农村普及。1989年长葛县老城镇组建了全省第一个乡村无线电话网。这一通信网的建立,对农村计划生育、生产调度、三秋三夏、社会治安等项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此《许昌日报》、河南省无线电管理简报、新华社内参、河南省电视台都刊登或播放了有关长葛县发展无线电通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消息。这一消息的播出,极大地促进了全省特别是许昌农村无线电事业的迅速普及。至1992年底,许昌市无线电台已发展到4200部,全市67个乡镇中就有22个乡镇组建了乡——村无线电话网,有546个村支部用上了对讲机。面对着这一大好形势,各县市也相继建立起政府无线电通信网,这些通信网为各级政府抗旱救灾、粮棉征收、人工降雨、大型活动、传递政务信息等中心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得到了市、县、乡、村各级领导的好评。这一时期,我们工作的主导思想是抓好典型,建点促面:以长葛老城镇这个典型,促进长葛市各乡镇的无线电发展;以长葛的经验,促进鄢陵、禹州无线电事业的发展。用摸得着、看得见的服务效益,促进全市的发展。

  这一时期,随着各县市无线电设备的迅速增加,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为了推进工作,加强对各县市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领导,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方面向市政府专题汇报要求各县市成立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另一方面来回往返于禹州市、长葛市和鄢陵县政府办公室做工作。通过努力,在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许昌市政府批准,各市(县)都成立了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设立了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配备了办公人员,增加了办公机具,建立了专用机房,从而使我市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和技术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时期超短波通讯占据了我市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日本马兰士、建伍等进口设备逐步占领市场。

  随着无线电设备的进一步普及,无线电设备应用领域及层次不断得到提高,通信网开始增加选呼、群呼和拨电话功能,设备也开始向小型、方便、功能齐全方面发展。这一时期我市无线电台年增长速度达25%。由于设台单位增加较快,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给我市的无线电双工频率明显不够使用。为解决频率少用户多的矛盾,我和市水利局通信站的周颖平同志共同提出研制一种设备,用单工单频电台起到类似双工双频电台一样的转发功能,这样既解决燃眉之急,又节约了频谱资源。经过1989、1990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研制出了“同频单工自动转发器”,并通过了专家的鉴定,获得了国家专利,市科技一等奖。1990年6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无线电监测工作会议上,我向各位代表介绍了“同频单工自动转发器”的研制过程和技术性能,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

  风风雨雨

  1993年到1995年,我市无线电管理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种无线电业务迅速发展,各种矛盾也不断出现。无线寻呼业竞争更加激烈,模拟大哥大、二哥大的出现对单工无线电通信网冲击特别大,对讲机从发展、兴旺开始走向衰落,超短波无线通信网年报停率为20%。相反,无线寻呼机的发展每年增加近万部,大哥大的发展速度每年不低于30%,BP机、大哥大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和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在无线电管理拥有权上,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的斗争更为激烈,尤为突出的当然是邮电行业和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系统,这场争论把全国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邮电职工都卷进去了。公开的、隐蔽的、自发的系统会议不断召开,大道的、小道的消息不断传播,其核心问题就是邮电部门想争得无线电管理权。最终导致国务院1994年4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调整无线电管理办事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4〕34号)。文件的出台,暂停了争论,转入了等待与观望。从1994年4月至1997年4月,省无线电管理机构一直没能理顺,一直靠原来的机构设置运行,使许多问题都不好处理。因为国发34号文件要求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必须在1994年9月底前调整完毕,按此规定1994年9月底以后各级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特别是地市一级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机构不调整者则无行政执法权,所以1994年9月底以后的工作,地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属于在特殊的条件下开展着特殊的工作。特殊的工作就要求我们有特殊的工作方法,这种特殊的工作方法不管怎么讲,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整个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给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解决邮电部门长期不交费的问题,我省洛阳、驻马店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与邮电部门之间的争执,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把一些部门和领导都卷了进去。面对这一情况,我市无线电管理工作采取了“以静制动”的工作方法。具体措施是在不放弃原则的前提下对各部门采取“多协调、少争论,多宣传、少处理,多服务、加强内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政策与法规,《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有关国家的技术规定。为了求得各级政府的支持,我始终要求同志们做到更好地为政府中心工作、领导及台站服好务。为解决无线电设备维修难的问题,在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设立了维修服务部,更加方便了用户。经过上述努力,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对无线电台站的审批、检查、纠正违章、查处私设电台等工作照样进行。在与邮电、公安等系统的关系处理上较外单位稍好一些,从而保证了全市无线电发展的旺盛势头,落实了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的国家根本方针。

  为了加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自身建设,1995年,增加了一辆桑塔纳车,投资约40万元建设了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楼(640平方米,一楼作为政府办车库),并于1996年4月乔迁新楼,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条件。1996年4月7日政府奥讯寻呼台搬迁到新建成的办公大楼,回忆起始创业的艰辛,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

  深情的小屋

  小屋,

  我们得到你实在不易。

  你虽小,

  却给了我们立足之地。

  正是你,

  才使创业者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小屋,

  你知道你,

  过去实在偏僻。

  无人问津,

  无人瞧得起。

  我们来了,

  在你的天地里才创造出奇迹。

  小屋,

  我们将告别你,

  带着你的希望,

  带走你的启迪,

  在新的天地里继续努力。

  机构与管理

  为了保证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机构建设上,我动了不少脑筋,做了许多努力,在市委、市政府、市编委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1996年我们单位与全市机构改革同步进行,完成了全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系统的第一次机构改革。这次机构改革,确定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行政编制3人、市无线电管理监测站事业编制5人,保留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为今后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6年以来,许多新的无线电技术不断普及,加密电视系统、MDS(有线电视无线传输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PCS(个人通信系统)等,相继在许昌设立。为迎接新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我要求同志们一要学习新技术,二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技术法规,三要进一步加强无线电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施建设。为此,我们制定了许昌市无线电管理“九五”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的总投资为450万元,分五年完成,届时将实现与全国无线电管理微机联网,从而实现全省、全国无线电台站资料等相互交流,将进一步促进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开展。由于无线电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内容广泛、情况复杂,涉及到党、政、军、民等各方面和政治、经济、科学、军事等各个领域,并且关系到无线电设备的研制、引进、生产、销售、购买、设置、使用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多渠道、多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巩固国防,促进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要求同志们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要认真落实“管理就是服务”的指导思想,要坚持放水养鱼,不要杀鸡取蛋的工作原则,不要把党和人民给我们的权力看得太大,要克服私心杂念,反对以权谋私,切实做到有利于许昌经济发展的事多帮助、多支持、多奉献。

  由于电波传输的无形性,决定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许多人眼里,空中这么大,无线电通信机怎么用都行,既不会碰车又不会打架,根本不会发生什么事故。再加上能用得起无线电设备的大多是各级领导、执法单位和有钱个体户,这就更加大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难度。另外,随着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经济管理手段逐步落实,有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逃脱管理或少交费用,想方设法与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周旋,轻者找人说情,重者动用行政执法单位,甚至司法部门与我们对抗。为此,我们被迫打过官司、爬过堂台、受过监视、听过谣言。为了许昌无线电事业的发展,为了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我们忍屈求全,不断加大无线电管理的宣传力度。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把无线电管理的法律管理手段提到日程上来。我要求同志们努力学法、用法,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办案水平,并与市法院、公安局等单位配合,先后对5起严重违反国家无线电管理,经多次教育不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地推护了国家无线电管理法规,推动了许昌市无线电事业的发展。

  兼并金穗台和海华台

  由于电话机、手机等其它通信手段的普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直接冲击着BP机市场,使BP机行业不断萎缩,从暴利走向微利,又从微利走向无利,但它绝不是夕阳企业,为搞好许昌的寻呼行业,我们采取了“兼并重组,联合经营”的办法。

  首先做金穗台的工作,经过谈判让金穗台的用户全部改频到奥讯台,停止使用金穗台频率,收回所有发射机,保留金穗台台号、传呼员、自己的用户和发展用户的权力,但不得改频奥讯台用户为己有。双方协议于2001年6月底实施完成。

  收购兼并海华台的事就相对复杂得多。这是因为海华台频率与奥讯台使用频率相差太远(18.025兆赫),海华台使用的BP机的种类多达20余种,使许多技术问题不好解决,加之这次兼并海华台在全省属首家,兼并的经验不足,为此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稳妥处理兼并事宜,尽力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积极帮助海华台协调解决矛盾,使其尽快关闭发射机,早日离开许昌;二是搞好宣传工作,耐心细致地作好解释和安慰用户工作;三是搞好兼并实施工作,任站长具体负责,要加班加点,任劳任怨,齐心协力,作好兼并转台工作;四是搞好海华台用户的档案交接工作,四县一区海华台用户统一到许昌奥讯台维修部改频,对外实行技术封锁,海华台档案资料和用户的发票作为改频依据,用户改频不收钱,原海华台收取用户的服务费不退,由奥讯台继续为其服务直至费用使用完毕等等。从7月12日起,经双方谈判至8月12日,海华台停台,历时一个月,基本做到了双赢,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奥讯台的社会知名度,对今后奥讯台的发展和兼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自律与自身建设

  16年来我们从不向市财政要钱,也不向用户摊派,更不向领导上交困难,靠自力更生创造我们的事业。在别人眼里我们应该有条件潇洒,有条件风流,比起那穷庙富方丈可强的多。可是我们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班人,既没有进过舞厅,也没有在高级酒店吃喝过,更没有出国旅游过,包括主任在内没有一个有大哥大,这在全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系统也不多见,可为卖盐的喝淡汤,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人曾问过我,您能干几天,您这么死板不灵活,太不适应形势了,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一遇到此事我总是说:常言讲得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节约点钱是为了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基础建设和技术建设。现在看来,当时我们许昌与外地市相比所辖区域虽然不大,经济条件不好,但我们许昌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排在全省的前列。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感到最充实的地方。

  在我们内部的管理上,主要是靠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的方法。做到有事共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定,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家的事大家干,透明度非常高。对于各县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着重给于工作上的指导,要给权、给利、给帮助,留有较大的自主权,始终贯彻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方针。要求各县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好务,做到勤请示多汇报,力求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在用人问题上,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我们单位无论干部、工人或临时工,一律按能力就位,谁也不能欺负谁,只有特殊的工作,没有特殊的人员。以政绩看工作,以贡献看能力,随时调整工作位置,力求达到高效运转,出成果见成效。人总是有缺点和错误的,有了缺点和错误,要以说服教育为主,给他(她)一个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些年,我处理过许多问题,从来没有处理过一个人,特殊对待过一个人,还为多数同志解决了住房和进步问题。由于大家心情舒畅,没有什么思想包袱,干起工作来总是有那么一股朝气。所以我们单位成绩年年有,步子年年走,风气比较正,作风比较硬。对于我自己来讲,做到“视金不动心,视色不动情”,身教重于言教。16年来,我始终走在前头、干在前头,把自己始终放在大家的监督之下,办事特别注意公正公平,反对拉一派打一派,认真落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敬业精神。经常地对照检查自己对社会和同志们的责任感。在经济管理问题上,主要是加强监督机制。坚持出纳管钱、会计记账、领导签字、开支透明、警钟长鸣的办法。我们单位除了个别地方不懂走帐造成账面上稍乱外,基本上都通过了财政、物价、税务、审计和有关执法单位的检查,并得到好评。

  16年来,我们10次被河南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是全省地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获奖最多的单位之一。我也曾5次获得河南省无线电管理先进个人称号。我们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大起大落的人员变化,但确给许昌留下了无线电事业发展的优良环境,留下了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班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一个较好的社会形象。

  回顾历史,感慨万千,我们的确是从零点起步,十六年辉煌(资产达546万元),我们靠的是什么?一是靠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二是靠设台单位的配合与协作,三是靠同志们的艰苦奋斗和团结拼搏的干事创业精神,披荆斩棘,勇于开拓换来的。我衷心地感谢为许昌无线电管理工作作出贡献的人们。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