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与祖国同行 > 逐梦的时代

怀揣梦想 与时代同步

许昌市商务局退休干部 路应周
时间:2020-01-07  来源:  作者:

  我出生于1941年,现年78岁。1956年参加工作,2001年退休,工龄46年,1987年入党,党龄33年。退休后2001年进市老干部大学学习,2002年任学校教务长至今。

  在职时爱岗敬业,勤恳扎实,各项工作出成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开启改革开放,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在这样史无前例变革的大潮中,1984年我在地区商业局办公室由文员晋升副主任。1986年机构改革撤消地区建制,许昌市升格为省辖市,地区商业局撤局建委,成立许昌市商业管理委员会,同时管辖粮食局并协调医药、烟草、供销、物资等多个部门工作,使商管委工作在原地区商业局的基础上,体制、编制、职能、职责等方面发生着重大变化。在此期间,我由办公室副主任晋升为主任,协助和配合商管委主要领导为建立部门工作新秩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一、搞好材料综合,这是我工作的中心。日常除拟稿工作总结、安排意见、调研报告等格式的文件资料外,还为市委市政府拟文,指导和深化国有商业改革。

  1986年,国家改革开放大趋势的深入发展,促使着各部门工作定位必须重新规划。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作为国有商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逐渐减弱,如何搞活国有商业企业,成为党政领导和其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当时市委、市政府责令商管委作规划拿意见,宏观指导下属企业如何搞活自己并适应市场经济下多家经营的竞争局面。这个《意见》的草拟工作很自然地由我去完成。在商管委主要领导指导下,本着为继续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巩固、消化、补充和改善工作,深化商业改革,进一步搞活流通,促进市场繁荣、稳定,我执笔撰写了《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商业改革进一步搞活流通的意见》(许发〔1986〕18号)。《意见》以条文形式出现,共有30条,通称“搞活流通30条”。它在形成过程中,查阅了既有的文件规定,也有搞活流通新的设想,它涉及范围,上至在计划经济时期主导市场“蓄水池”的二级批发企业和县级批发公司,下至归属的集体合作饮食服务等小门小店,条条段段一看明了,政策性强,易于操作,查阅实用方便,对指导企业运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我拟的第二个文件是对我市商业体改工作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经许昌市人民政府文件批转市体改委、商管委、财政局三家联合的《关于深化国营商业体制改革的意见》(许政〔1987〕88号)。当时我市商业体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坚持执行“巩国、消化、补充、改善”方针,广大商业职工对改革的认识日益加深,市场观念逐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及适应能力显著增强,横向经济联合的范围不断扩大,少环节多渠道,敞开式的商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营商业企业活力不够,政企职责不分等等。为了不断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国营商业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形成此《意见》向市政府报告,批转执行。它的内容包括:一要把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包括批发企业)的活力作为重点。二要进一步搞好国营小型商业企业的改革。三要搞好商业各公司的转轨变型工作。四要逐步进行价格改革。五要加强对国营商业体制改革的领导。这个文件的形成,使商业改革工作的范围、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在改革的拾遗补缺中更趋完善,大大推进了我市以承包经营为中心的商业改革步伐,促进了企业克服“官商作风”转轨变型,加快适应市场,使企业注入了经营活力。


[图一说明:风华正茂时,路应周(左)与原市商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宋世旭商议工作后合影]
 

  二、搞好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工作提供依据。1974年7月,我参加了省革委派出的调查组,赴漯河调查财贸工作历史、现状等情况,在写调查报告时,我分写商业部分,包括漯河经济区的形成,商业机构设置现状及历史变迁等内容,在报告建议中提出应该恢复漯河二级批发站,承担漯河经济区的批发业务,撤销各地在漯河设立的重选机构,这些建议后来被采纳,对原漯河市公司视同二级站,承担起了经济区的批发业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心由结束揭批查转向了经济建设。1979年6月,我协助局领导对襄县、叶县、宝丰、漯河等九县市商业工作调查,写出了“调查九县市商业工作情况报告”,并携报告随同局领导向分管财贸工作的副专员李维之汇报后,为当年7月召开的全区局长会议准备了材料,并为组织和动员全区商业工作,集中力量及时转向以搞好购销业务,搞好经营管理,服务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四化”建设做贡献迈出了关键一步。1986年我市商业形势欠佳,一度呈现购销上升,利润下降的不协调局面,经调查分析“欠佳”的原因,理出商业改革、市场安排和企业管理三方面的薄弱环节,写出了《我市商业出现“两升一降”不协调局面》一文,被市政府采用登在《政府内参》首刊“问题反映”专栏号上。1986年,商办工业亏损严重,经调查,写了一篇《我市商办工业亏损的症结在哪里?》,被《政府内参》“经济分析”栏刊用发表。这一分析,经市政府采用反馈后引起了商管委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批示责令工业科逐厂调查,分析亏损原因,帮助扭亏增盈,结果年终原有的6家亏损企业中,有4个实现盈利。1986年我市农业受灾减产粮价上涨,农民养猪成本提高,生猪不到出栏季节,养猪农民纷纷要求提前出售,针对这一情况追踪调查,写出情况反映《许昌市春节前生猪市场将出现产大于销的情况》。这一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后,又上报省政府采用反馈。商委领导针对生猪市场问题,会同食品公司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及时调整计划,增加购、销、调、存任务,这样既保证了市场供应,又缓解了农民卖猪难的矛盾,市食品公司也获得了历史以来最好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后,在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1987年我市以个体商户为主体的纺织品市场形成气候,堪称“豫南最大”,严重冲击着我市国营纺织品公司业务经营。针对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河南日报》社驻许昌记者站站长朱巍,以《魔市》为题在许昌报发表长篇文章,一时受到广泛关注。商管委作为国营纺织行业的主管部门,会同市纺织品公司对全市(重点是储备路)纺织品市场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汇总归纳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经营纺织品的批发商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市纺织品批发部所在的储备路,经营纺织品的个体户就有357家,市纺织品批发部处于个体商户的重重包围之中,个体商户营业额已占70%以上,而国营则不足30%。二是在税收政策上,国营与个体不能平等对待,国营搞批发必须代扣个体户的营业税3.3%,如果不扣则由国营补交3.3%的税额,而集体和个体商户搞批发没有这一项,致使许多零售商户,为了漏税而找个体批发商进货。三是国营批发纺织品必须按毛利额缴纳10%的批发税,而集体和个体搞批发则不纳毛利税。四是国营商业纳税按账面全部营业额3%交纳,而对个体采取估算交纳,使应交的税金大部漏掉。不平等条件的竞争,使国营商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市纺织品公司1984年还实现利润73.7万元,到1985年就下降到57.3万元,1986年竟然亏损50多万元。针对以上情况,我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对策意见,除检查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原因以外,由于政策因素和市场管理也提出了建议。这个报告被市委办公室《许昌内参》、市政府办公室《政府内参》分别以《当前纺织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我市纺织品市场值得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为题,作为内部材料供领导参阅,省政府在《政府工作快报上》摘登了这个报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针对纺织市场的问题,市税务局、工商局等部门,加强了市场管理,整顿了纳税纪律,对个体户偷漏国税的情况进行了查补,在我市规范市场秩序开启了先例。

  三、搞好信息服务,发挥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我在1986年商管委办公室担任副主任期间,通过贯彻中央办公厅会议精神,开展了信息综合服务工作。在工作中,首先抓网络,组织信息队伍,在机关由办公室牵头建立信息小组,我担任信息组长,并在市直公司、县区商业局发展信息员,形成了纵横互通的两级信息网,疏通了信息渠道,使我市商业工作信息来源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其二吃透信息工作规律,根据“新、准、精、深”四字原则,坚持质量,搞好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综合、输出,为领导决策工作提供依据。据统计,1986年至1987年两年间,向上级提供各类信息370篇(条),被采用170篇(条),其中省委省政府、省商委采用25篇(条)。其三,创办机关小刊,扩大信息服务,1987年起,在原有《许昌商业》工作简报的基础上,创办了《许昌商业快讯》《许昌商业通报》和《许昌商业内参》三个小刊,根据信息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编发,进行不同层次的传输。由于这项工作开展扎实,效果突出,被市委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市政府推广了由我撰写的《围绕部门业务,搞好信息服务》的经验材料,并在市委、省商委信息工作会议上典型发言,介绍经验。

  四、抓好政务管理,协调部门工作,创建良好的机关工作秩序。1984年地区商业局新任领导班子组建后,我受命起草了《地区商业局机关制度》。1985年整党结束,对机关制度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1986年区划调整,为使新设机构工作尽快纳入轨道,起草了《关于商管委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等若于问题的意见》。1988年,在市政府机关改革中推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商管委依据市政府控制的总体目标,分解出12项子目标和科室70项细目标,为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加强了各项目标在运行中的管理,又起草了《关于本委科室本年度责任目标意见》和《商管委科室目标管理考评奖励办法》。由于机关制度比较完善,在执行中狠抓落实,强化了约束力,调动了积极性,保证了机关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年被区文明办评为文明单位。

  五、制定行业战略规划,绘蓝图明确发展方向。1986年区划调整后,不少单位新建,机构、职能、人员都有变化,为了弄清部门现状,规划发展蓝图,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在全市范围内,各部门统一行动,分别制定本部门经济发展规划。这次规划由办公室牵头,计统科参加3人组成规划写作班子,配合市政府为振兴许昌经济组织,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写出了2万字的《许昌市国营商业史情简述》。由于这是市委市政府部署各个部门参加的系统工程,最终进行评比,此论文获得二等奖。

  由于在职时期为事业勤奋工作,我主持的办公室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我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退休后奉献余热,与时俱进,老干部大学圆梦想

  2001年春季,我年满60岁,办理了退休手续。当年9月,我就报名进入市老干部大学秋季班学习,2002年春季担任了学校第六届教务长,在这个岗位至今已干了十八个春秋。18年间我担任学校教务长并分管宣传工作,与同仁一道亲历参与体验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在学校先后荣获全省、全国老年(老干部)大学先进单位和全国老年大学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各项荣誉的同时,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市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全市离退休干部和老年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老干部教育调研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曾两次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合影和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直党工委的表彰。

  一、迎难而上,事无巨细认真干。上老干部大学,我是为圆梦而来。我高小毕业参加工作,没有学历,参加工作后,虽然在市直文化学校学过数学和语文并看过一些零散的书籍,但毕竟不是正规的系统教育,自感知识馈乏。退休后我仰慕老干部大学,就直奔而来。当时学校开设有文学、历史和书法课,我下决心全科深造。在我刚进入学员“角色”不久,学校教务长职位空缺,学校不少老同志对我了解,就力荐让我补上这个空位。经过老干部局教育办考察,局领导同意,于2002年初我开始了学校教务长工作。从学员到教务长,是个跨越,且来的突然,面对陌生的领域,全新的工作,我下决心迎难而上,从头学起,我凭着对老干部大学久已仰慕的热心,知识馈乏的渴望以及退休不甘没工作的失落和多年从事行政管理积累的工作经验,一面刻苦钻研老年教育理论,虚心学习兄弟地市办学经验和管理方法,一面广泛接触班级调查研究,掌握老年学员所需所盼,积极摸索符合本校特色的办学新路和管理方法,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务长逐渐适应老年教育的新环境,比较得心应手的运行日常工作。由于学校学员长期在1000人左右,而工作人员只有2名专干和2名受聘老同志,共4人,校务运行、日常管理工作强度高,难度大,但大家都任劳任怨,努力拼搏着。我和大家一样,一心扑在工作上,大到校务、编务,学校发展、教师选聘,课程设置、老师安排,组织报告会及志愿服务活动等,小到总务杂务,打扫卫生,主持课堂,为老师端茶打水,教室开门上锁等都积极主动。久而久之,在勤奋地工作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全体教师和广大学员广泛的认可。


[图二说明:路应周(右一)与校领导一起,登门走访学校优秀学员、离休干部陈涛]
 

  二、勇于开拓,不断把学校工作推向新的高度。老干部大学与其他大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以老同志为服务对象,以继续教育,组织老同志释放、传播正能量为办学目的。为把学校办得“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就必须不断创新,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发展轨道。为此,多年来我与学校同仁们不懈努力。一是在管理方面,和大家共同探索依靠老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办学新路,确定了“校委会、学委会、班委会、小组长”的四级班级管理模式。学校制定、设置了校徽、校牌、校旗、校歌、校训,规范健全了《校委会工作职责》《学委会章程》《学籍管理规定》《学员守则》等一整套科学、规范、适用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二是选聘教师,开设新专业,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为聘请到德高望重、专业精深的老专家、老教师来校任教,我和校领导顶严寒、冒酷暑,多次跑到有关部门和高校求贤,使学校储备了一批优秀教师,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三是提出“学为结合,以学促为,学以致用”的办学思路,坚持以第一课堂为中心,活跃第二课堂。经常主动和学员一起,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向广场,参加各班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校办学成果不断涌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于1986年建校,从2007年开启近10年的规范化建设工作,把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我校建校25周年之际,对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写出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长篇论文,在《老年教育》发表,为见证办学成果,提供了立论依据。弘扬办学成果,与学校同仁一道,为实现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付出了不懈努力。

  三、抓宣传,使学校宣传工作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我接任教务长之后,还分管学校的宣传工作,主抓有两块内容:一是编辑校刊《金辉影春》;二是联系媒体对外宣传。校刊《金辉影春》1991年创刊,我是在2002年接手校刊工作,每期校刊征收稿件,筛选编辑,打后校对,印后分发均由我一人完成,从第12期开始至今已出到151期,10多年来,做了一些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老年教育》杂志归纳我们办刊经验为“提高校刊质量四要素”,在2015年9月号《老年教育》杂志登出推广。2018年5月25日,长葛市老干部大学为了创办自己的校刊,专成来我校参观学习。我校校刊每年编发8期以上,除在校内分发阅读以外,还对省内外近50家友校同仁、新闻媒体、领导机关交流呈送,不少稿件还被报刊采用,起到了沟通信息、弘扬正气、激励奋进、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收到了扩大宣传的效果。2018年我还利用校刊校园要闻记载,整理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2007—2016大事纪要》,填补了学校通过规范化建设,进入巅峰期间的空白。学校15年校庆以后,老干部局领导远见卓识地提出要求学校联系新闻媒体宣传学校工作。2002年初,我携带校刊为“见面礼”逐家挨个走访驻市各新闻单位,由于人熟,也推心置腹求援,老朋友为我出主意,形成共识。通过向老干部局领导汇报,于2002年6月份召开了新闻单位座谈会,使与会的新闻单位对老干部大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依托媒体宣传学校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会议结束后各媒体都纷纷发出报道,并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热潮。在以后的工作中,巩固老关系,结识新朋友,与学校结缘的记者越来越多,保障了这块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常盛不衰,成了老干部大学一个工作亮点。同时掌握新闻工作规律,总结出“紧跟形势,组织活动;利用优势、发掘资源;培养典型,做好引导;追踪报道,扩大宣传”24字工作原则,以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有效开展。我对媒体发表的每一件报道,都入册登记,前后共有6册,据我统计,从2002年6月至2018年16年,市内四大媒体和省以上及其他媒体共为我校发稿1755件,平均每3.33天对外发表一篇稿件。近两年新兴媒体出现,我们利用省老干部微信平台,省老干部大学微信公众号,宣传频率大大加快,每年平均达到170件以上,平均2.1天一件。特别是报刊杂志纸质报道,我都及时剪贴成册积累珍藏,至今已达12册,重约10多斤,凡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的或是学习经验的,厚厚重重的登记册和剪贴本,都是到访者必看的实物之一。目前,学校宣传工作和其他工作之间,早已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宣传激励学校工作,促进学校工作搞的更好,学校新的成绩,又为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宣传资源。实践证明,重视媒体宣传,扩大学校影响,是助力学校兴旺发达的重要手段。2011年我校被全国老年大学协会授予“全国老年大学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全国首批跻身于先进行列。


[图三说明:路应周(右一)主持召开学校通讯员座谈会。]
 

  四、为学校撰写“长者风范”,在实践中自觉施爱行善。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有着政治建校的光荣传统,学校成立至今坚持思想领先原则,在办学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把它放在首位,促使全面工作的开展。从2007年开始的全面规范化建设,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为巩固和扩大规范化建设成果,我们通过借鉴上海老干部大学经验,在2012年春季一开学,就在学校广大学员中广泛动员,组织开展了讨论“长者风范”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这个活动由我拟定《关于开展“长者风范”讨论及制定“长者风范”十要十不要自我教育活动的意见》。《意见》要求在校学习和工作的老同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问题,真正体现出老同志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通过《意见》的贯彻学习和大会的动员号召,活动很快形成热潮,参加活动的人数占学校总人数的90%以上,学校的工作人员、教师、学员等138位同志,向学校递交了自己撰写的“长者风范十要十不要”建议稿180多份,经过比较筛选,我所写的“长者风范十要十不要”脱颖而出,被学校采用,最终形成《许昌市老干部大学长者风范十要十不要》(以下简称《风范》),于2012年4月16日在校园颁布施行。


[图四说明:在西湖公园雷锋塑像前,路应周向学校保健班二组“学雷锋积极分子”学员颁奖]

  我作为学校负责人之一,分工主持并参与了长者风范讨论的全部过程,理应在实践中做出表率。2014年秋我陪护夫人住医院,同住一个病房的有一患白血病的女孩,症状在不稳定期,可以看出患者的病痛、恐惧和无奈,全家五人是农村进城的打工族,收入不高,为给女孩看病耗尽了全部积蓄,并负债务数十万元,这样的弱者让我同情,这时我想起《风范》中有“要立德修身,恳切率真”的告诫和“要助人为乐、大爱无疆,不要见困不济、遇难不帮”的条文,决定帮她一帮,就发起了通过媒体舆论社会筹款活动,在晨报领导的支持下,派记者采访发出一篇求助报道,首先得到我校保健班二组的响应,送去了该组32位老同志捐助的2540元爱心善款,在送款的现场,许昌日报、电视台和许昌晨报、电台进行了跟踪采访和报道,扩大影响又收到社会爱心人士成千上万不露姓名的资助。在这次活动中,我和老领导赵春水同志也各拿200元表达心意。

  我在拟定《长者风范十要十不要》的内容时,强调“要和谐邻里、家教有方,不要有失和睦、互不谦让”,并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几十年来,我和夫人相濡以沫,互敬如宾,秉承父辈“勤奋做事、本分做人”传统家风,以实际行动影响儿孙。在我这个普通三代十三口人的大家庭,尊老爱幼,其乐融融,充满了暖意。幸福和谐是我努力工作、余热生辉、做出成绩的希望与支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由衷地感谢党、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同时也对理解和支持我工作的同仁及家人顺致崇高地敬意!

  我在老干部大学十几个年头走来,与时俱进,与梦想同行,和大家分享着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快乐,很有成就感的喜悦,同时也感到它有不适应形势高速发展的一面。老干部大学是搞好继续教育,实现全民学习的重要载体,深知任重而道远,我虽然年事渐高,有决心与同仁一道,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继续余热生辉、做好工作,在最短时间内为把我市老干部大学建成全国示范校而不懈努力。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