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丁雪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许昌作为河南省较早建立党组织且党的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活动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资源。近年来,许昌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结合单位职责职能,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围绕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许昌红色资源,持续深化史料研究,积极配合保护利用,形式多样转化宣传,稳步推进革命遗址旧址、红色场馆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
一是建立动态统计机制,摸清红色家底。即时关注红色资源的现存状态,建立动态统计机制。全市各级党史方志部门多次开展革命遗址旧址、红色场馆资源统计工作,摸清红色家底。目前共掌握革命遗址旧址62处、红色场馆16处。其中许昌市区红色场馆2处;禹州市遗址旧址19处、红色场馆1处;长葛市遗址旧址5处、红色场馆4处;鄢陵县遗址旧址6处、红色场馆2处;襄城县遗址旧址26处、红色场馆3处;魏都区遗址旧址3处、红色场馆2处;建安区遗址旧址3处、红色场馆2处。其中,21处遗址旧址和红色场馆得到较好的保护利用,已成为许昌开展五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讲好许昌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二是用好党史教育基地,提升利用水平。依托红色资源,强化阵地建设。积极组织申报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评选命名,在省室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许昌烈士陵园、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长葛市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坡胡水磨河村)、襄城县毛主席视察纪念馆4处被评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开展许昌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评选命名,中共禹郏县委旧址、杨水才纪念馆、鄢陵烈士陵园等21处被命名为许昌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发布《关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突出发挥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作用的通知》,介绍各处基地及参观预约方式,不断创新党史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形式,持续提升党史教育基地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同向合力,联合市委网信办开展“红色许昌e同行”网络大V党史教育基地行活动,持续扩大党史教育基地的宣传力、影响力。与许昌烈士陵园联合开展“镌刻于心的许昌记忆——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许昌历史回眸”图片展,接待257个单位、逾万人参观。
三是深化延伸红色基因,用活红色资源。挖掘许昌“红色基因库”历史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筛选确定19家全市党性教育基地、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下发通知。规划6条红色教育线路,提供党史咨询服务电话,方便广大党员群众充分利用党史教育基地直观、生动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青少年党史教育,联合许昌日报《小记者报》开设“红色记忆”专栏,刊发红色遗址旧址、红色人物内容70余篇。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到机关、学校、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菜单式”宣讲逾百场。推出“品读总书记讲过的党史故事”系列10期,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方志文化。举办“学理论、强思想、争出彩”知识竞赛、“强国复兴有我 奋进新征程”“四史”知识竞赛等网络活动,掀学创新理论、学党史热潮。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下一步,许昌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将结合单位职能,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一是持续完善动态统计,随时掌握红色资源现状,清楚掌握红色家底。二是积极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进一步提供史料支撑和业务服务。三是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利用宣传平台、报刊、视频等媒体,不断挖掘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讲好许昌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感谢您对党史方志工作的关心和理解,希望今后能得到您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中共许昌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202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