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四人,我是家里的老大,家里四辈人没出个上学识字的。我爹和大伯给人家做工挣钱,供我读书,这些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我知道我能读书不容易,很珍惜上学的机会,读了四年书便考上我们当地的初中。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一开始信仰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参加工作后,我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42年左右,我开始读《大众哲学》,这本书那时在市面上很少有,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本进行学习。从这开始,我逐渐接受马列主义,特别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不管遇到什么灾、什么难,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未动摇。在我的影响下,妹妹和弟弟也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我的妹妹在解放战争支援前线时,纳鞋底、上前线、抬担架,工作起来一点儿也不比男孩差。
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扫荡我们村,把整个村子都给烧了,所以,我痛恨日本鬼子,我要奋起抗争。日本鬼子走了以后,我们重新建设家园,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好,在他们的动员下,周围十几个村的村民都来给我们送泥瓦、送草垫,帮助我们把一家一户的房子重建起来,这使我坚定要跟着共产党干革命。1942年,乡里让我当抗日行政村大芹村(同音)的村长,主要负责组织村民参加抗日支前工作,解决前线士兵吃的、穿的、用的以及维护伤员,当时我们村安置保护了好多伤员。在我们乡所有抗日行政村中我是年龄最小的村长。当时,区长为了让我当抗日村的干部,还把年龄改大了两岁,其实我是1925年8月出生的。
1941年到1944年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抗日斗争形势最关键的时期,我个人的经历、我们村的遭遇,让我更加坚定了革命信仰。那时我们两个村一个党支部,我的入党介绍人叫刘圆孔(同音),他是村党支部书记,辈分比我小,如果论辈分还要喊我叔,但是革命党人都是同志不论辈分。当时入党不公开,都是秘密的,也不能在家里,我记得是一个晚上在村南边露天的场地入的党。入党也不像现在一套程序下来,特别有仪式感,只记得当时可激动,自己说了一句话:“我一辈子都是为穷人服务。”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我们家族很多人都参加了革命,我叔是村党支部的组织委员,还是一名地下党员,平时以放羊为生来掩护身份,我的妹妹比我晚一年入党,二弟大概比我晚了四五年。
因为我勤快能干有文化,当了几年村长后,被调到区里当民政助理,主要负责烈属、军属、家属的管理。1947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华东局要从基层抽调干部,组建华东局土改工作队,我有基层工作经验,被选入工作队。我们在河北解放区搞了半年土改,上级组织开始抽调南下干部,我自告奋勇报了名并被批准。
1947年秋,我随淮河大队三中队南下到河南,走到太行山一带开始分配工作,最开始我被分到豫西第二地委工作队,后来调到豫皖苏第五地委保卫部审讯科,驻在许昌地区。这期间,经我职责完成的有这么几件事:一是彻底消灭瓦解了国民党许昌自卫团,二是先后逮捕了姚维迎(同音)等在鄢陵作恶多端、罪大恶极的匪徒。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豫皖苏第五地委转移到安徽江苏一带,因为我对鄢陵情况比较熟悉,所以留在了当地。1948年6月,鄢陵县结束了“拉锯”局面,最终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我还经历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