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其梅将军
王其梅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他为党的事业,特别是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任西藏军区副政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在其革命历程中,曾任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组织部部长,经常拉据于鄢陵、扶沟,任西华红花集普理学校校长,秘密接触支持李波人鄢陵救国、抗战活动。王其梅就人生道路的选择与自己的父亲有过三次大的抗争。
王其梅将军出生地主家庭,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冲破封建家庭的藩篱,毅然出走北平。
1913年12月27日,王其梅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仙瑞乡(后分置出三阳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王家坪。在姐弟7人中,他是长子。他的父亲王明皆,任过三阳乡团总(乡长),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随着家业和权势的增大,王明皆把满腔希望寄托在长子王其梅的身上,希冀他长大后光宗耀祖,扩大家业。
王其梅在父亲的殷切希望下,进入当时湖南常德桃源最好的县立一高漳江小学读书。1927年,桃源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王其梅在县城亲眼目睹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感受到农民运动的伟大力量,幼小心灵中的进步火花被进一步点亮,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这场运动中。他积极参与游斗地主豪绅的活动,用烧毁家中麻将的实际行动支持农民协会提出的禁赌。
作为农民运动打击目标的王明皆,不得不抛弃财产和田地,携家人四处躲逃。对于儿子的革命行为,他极为不满,给予了严厉的训斥:“尔读圣贤书,应知君子群而不党,以明哲保身而贵,历代说客起义造反之徒有几个善终者,尔宜慎之。”接着,他又在1929年想通过订亲来拴住桀骜不驯的儿子。年仅16岁的王其梅,对父亲所订亲事极力反对。正在常德省立三中读书的他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年青(轻)发(生)育,有损后代,求学时代有误学业,古礼三十而娶,梁任公先生曾论早婚之害,读圣贤书当遵古训也。”王明皆看到儿子的来信,勃然大怒,立即差人召回王其梅,令其膝跪床前,厉声大骂:“学校离家近在咫尺,教尔已会写字,竟敢训我,尔为大,怎堪作诸弟模范。”训斥之后,王明皆便以不供学费和断绝父子关系相威胁。王其梅无奈吞食家中鸦片以示反抗,因食后反胃呕吐,未造成大的伤害。后来,在母亲苦苦哀求下,王其梅不得已屈从结婚,但迫使父亲同意了自己提出的“结婚不同寝”的要求。
父亲的高压,并没有让王其梅真正屈服。1930年冬,初中即将毕业的王其梅,悄悄从家中拿了一些金银首饰,准备只身逃往北平继续求学。他在家门前的延溪河乘船北逃时,被家人发现,追赶到码头。船刚刚离岸,父母苦苦劝说他回家。船在河中滞留了好一会儿。此时,王其梅去意已决,催促船工快点离开。父母怕他跳水身亡,不敢再逼,不得不让小船渐渐驶向对岸。望着儿子远去的身影,寒风中的父亲流下了一行眼泪。王其梅生前追忆这段经历时,深有感触地说:“那次出逃,是由于农民运动的影响和对封建家庭的不满,而企图赴北平求学,寻找个人出路。”
王其梅的父亲再次得到儿子的消息,是在1936年。这年3月,在北平参加学运的王其梅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7月,他被押送到北平军人反省院。当时,在清华大学做校医的堂兄王其楷得知情况后,捎给家中一封信。王明皆才知道王其梅被捕入狱。他又急又恨,立即变卖部分家产,将所需费用悉数寄往北平;同时修书一封,叮嘱侄子无论如何要多开导开导王其梅,并想方设法将王其梅从狱中赎出来。
王其楷按照伯父的意思,来到狱中,对戴着脚镣手铐站在铁门里的堂弟说:“你又不缺吃少喝,不好好读书,尽干这些危险的事。自己坐监,吃苦头,使家里人为你担心,你究竟图什么?现在家里要我用钱托人把你赎出来,你只要悔个过,马上就可以出去。你还是写个悔过书,去好好读书吧,别再胡闹了。”王其梅听后,对堂兄说:“我没错,无过可悔,我的事以后不用家里再管了。”堂兄深知王其梅倔犟的脾气,于是留下部分钱,悻悻地走了。
王其梅并没有接受堂兄的开导,而是做好了长期坐牢的准备。后来,在党组织的营救下,饱受牢狱之苦的王其梅才得以出狱。
1936年,王其梅在北平出狱后,被党组织派往河南省西华县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任中共西华县县委书记,公开身份是西华县普理学校校长,组织和领导西华的抗战工作。
这年夏天,他的父母打听到儿子在西华县一个小乡村教书,便不远千里去找他,准备劝说他回湖南老家。王其梅的父亲到了西华县凌头岗后,见这里地瘠民贫,和鱼米之乡的湖南桃源县相去甚远,便对他说:“月是故乡明。家乡有你许多同学,有的做了县长,有的当了县党部书记,你却在这里当穷教员,不如回湖南,何愁找不到一份好差事。”王其梅对父亲笑了笑说:“我爱这个地方,已经把这里视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爱这里的民众和我所教的学生,他们对我已有了感情,我怎么能走呢?再则,现在全国都在抗日,我就是不直接去前线,也不能越走离前线越远啊。”“革命的事、抗日的事叫别人去干,少了你不成?”王其梅的父亲说:“我年事已高,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操持偌大的家,已经力不从心。你作为长子,应回家替父撑立门户。只要你回故乡,我死可瞑目了。”
王其梅对父亲的劝说给予了解释和宽慰,并告诉父亲:为了国家、为了抗日,他不能回湖南。王明皆从儿子的言行中洞悉了其身份,他望着自己的儿子,唉声叹气地说:“这个孩子已经不是咱们的了,再劝他也无用了。”他在西华只住了短短的数日,便回到了桃源。
直至父母病逝,王其梅也没有回老家桃源。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在了他所热爱的革命事业上。

王其梅、王先梅夫妇
(作者系中共许昌市电子商务协会支委书记,李波人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