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知情者说

我们的城市一“路”前行

时间:2021-08-12  来源:  作者:许昌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旧中国我市的公路交通极为落后,60年代,在继续大力兴建公路的同时,加强了公路技术改造,原有路面道路里程及其高级、次高级路面比重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强劲增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其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全市公路里程迅速增长,路网结构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峰路和国道311许昌境段作为代表,她们的变迁清晰的反映了我市公路事业的发展历程,折射着我市国省干线公路一点一滴的进步。

  纵贯市区的文峰路,是我市最为重要的一条南北大动脉。她纵贯城区,穿过最为繁华的路段,把城区南北的人员、物资甚至财富都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城中心,促进了许昌城的繁荣,方便了许昌人的生活。

  文峰路是原107国道的一部分,目前许昌市辖区内全长51.3公里。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许昌地区公路史》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前,因郑州、许昌、漯河等地有铁路交通,故没有修建干线公路。抗日战争期间,铁路交通遭到破坏,为保障南北运输,将这条路改善为干线公路。解放战争期间,为支援前线,河南解放区政府动员群众抢修了一大批公路。1949年4月中旬,中原公路管理局接到中原人民临时政府关于修筑郑(州)信(阳)汉(口)和兰(考)罗(山)黄(陂)公路的命令后,立即组织成立两个工程处分头负责实施。当时郑信汉路在许昌境内的状况是:新郑至许昌段全长40公里,路面平均宽度9米,大部分系土与砂混合路面;许昌至临颍段全长27公里,路面平均宽8.5米。支前工作是当时的中心工作,上级一下达任务,下级立即执行,工程处负责组织施工,地方上帮助征用民工,地方政府通知要求各县抽出干部主抓修路修桥。虽说是抢修,但修路修桥都较为正规,有图纸,也有建筑公司承包。1949年上半年,正值解放军南下之际,道路沿途汽车、炮车络绎不绝,新修成的道路因标准低,一经降雨就恢复到原有破旧路况,还得随即修补。所修桥涵随路而修,路通桥也随即修通。虽然条件困难,但在各级政府和沿线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支前任务终于圆满完成。郑信汉路许昌至遂平段共计修筑110公里,自许昌至驻马店段可全部通车。

  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至信阳段公路的通行标准很低,仅能通行畜力车及轻型汽车。1988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许昌地区交通志》记载,1958年,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指示,当时的许昌地区发动沿线群众修整路基,并将辖区内部分路段筑成砖渣路面。1969年4月,长葛县(今长葛市)北界至许昌市区塔湾段(今文峰游园附近),长36.23公里,按照平原五级公路标准设计重修,预算投资60多万元。重修路基宽8.5米,最大纵坡为2%,最小平曲线半径50米,路面地层为泥结碎石。沿线各县市采取民工建勤加补助与公路专业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修建,由许昌地区公路总段进行技术指导,当年11月竣工,实际投资132万元。1969年12月,许昌市区塔湾至郾城(今漯河市)、西平县界长67.43公里,由许昌地区公路总段协助沿线各县、市按平原五级公路标准测量设计。其中许昌县梨园以北路段采用1958年改建的路基,以南为新设计线路。这次大规模修整后,107国道的许昌市区段有了专属路名。1990年出版的《许昌市地名志(征求意见稿)•第九卷》“备战路”词条记载:“备战路,原系郑州至信阳的一段公路,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而修建,故名备战路,原路基宽8.5米,1984年拓宽为14米,1985年,因政治色彩较浓,更名为文峰路,即今许昌市区文峰路。”

  对于文峰路1984年的改造,《许昌地区交通志》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道路已不能适应客货运输的要求,1983年和1984年,中央、河南省和许昌地区三级政府共投资107万元,拓宽了许昌市跨街路段3.22公里,路基与路面宽均为14米,并修筑了排水沟、道牙配套工程。”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许昌的各项社会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文峰路也获得了新的提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峰路大的改造有三次。第一次是在1990年,作为107国道的文峰路,从文峰路与八一路交叉口开始向北加宽扩建。当时的文峰路,从八一路口向北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跨过清潩河,而是先偏向西北,转一个弯后再折向东,在与清潩河相垂直的位置架桥过河。新中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都非常拮据,且车流量人流量都很小,把路线拉长,在与河道垂直的地方架桥,可以最低限度的降低建桥成本。到了20世纪90年代,车流量激增,这样的建桥思路再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因此对这段道路截弯取直,也就有了今天的文峰路八龙桥。第二次大的改造,发生在1994年,这次改造对文峰路来说是一次路貌的大提升。以前文峰路路面,是一层很简单的沥青罩面,当时的路面经过车辆长期碾压,已经坑洼不平。1994年的改造,使文峰路由沥青路面转变为混凝土路面,并加装了附属设施,使其更兼具城市道路的功能。2019年文峰北路的改造,规划断面红线宽度53米,道路两侧各13米绿化林带,绿线宽度为79米,提升改造主要内容有:对机动车道进行大修、对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行修复、对部分平交路口进行改造、对路缘石进行更换、对各类市政管线进行补充和连通、对景观绿化进行补充和提升、对道路照明和安全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等。随着文峰北路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并移交属地政府后,这条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了三十多年的干线公路也将完全转变为城市道路,继续方便着群众的出行。

  国道311许昌境内,东起鄢陵县与扶沟县交界处,向西南止于襄城县与平顶山市交界处,全长约85公里。是临近许昌城区的路段几经更改,从最初的新兴路迁移到瑞金路(今许由路),又从瑞金路迁移到外环路。它的每一次外迁都反映了我市和我市公路事业的“成长”。

  许昌市境内的国道311线以许昌城为中心,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为许昌至鄢陵段,又称“许鄢路”;西段为许昌至襄城段,因过去属于许昌至南阳公路的一段,被老许昌人称为“许南路”。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政府对鄢陵县的柏梁至刘仅桥、许昌的徐湾至二郎庙两段总长21公里的道路,进行了改线修建。1956年12月至1957年6月,政府又对该路逐段进行了加宽改造,路基拓宽7至9米,铺筑砖渣路面宽3.5米,厚8至15厘米。1958年,该段路基再次加宽,许昌市辖段加宽为15米,许昌县段加宽为12米,鄢陵县辖段为22米(后因还耕缩窄至18米)。1965年5月,政府再次投资90.4万元对该路段进行改建。当时,许昌地区还成立了“许扶公路柏油路面整修工程指挥部”,进行了白灰土等的铺筑,路面底层的补强及渣油表面的处置,工程于当年9月完工。1980年7月,经省交通厅批准,投资36.38万元,按二级标准改建,对该路段进行加宽接长和改造小桥涵作业。1985年,国道311线途经鄢陵县城段改线至鄢陵县城南关,缩短了行车里程,提高了通行能力。

  国道311线许昌至襄城段长42.91公里,这条路在古时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南的要道。1953年在襄城县北汝河上建成了河南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大桥。1954年至1955年按照平原五级公路标准铺筑了泥结碎石路面,该路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铺筑的第一条泥结碎石路段。路基宽8.5米,路面宽5.5米。1958年至1959年,许昌地区交通局组织加宽改造,扩宽主路基为12米,路面宽7米。1981年,经当时的省计委批准,由省交通厅公路局主持,按二级公路标准,将许昌至襄城段设计为快、慢车两个车道,1982年10月竣工。许昌段行车速度达到80公里/小时。2010年至2011年。许昌至鄢陵段及许昌至襄城段都进行了拓宽、修整。先进行改造的是许昌至鄢陵段。该路段的改造工程,起点位于国道311线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立交桥处,终点位于鄢陵县中原花木博览园门前东官寨村路口,全长25.76公里。主车道由原来的15米加宽到24米,双向6车道,村镇段增加了慢车道和人行道。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许昌至鄢陵段,不仅是许昌通往鄢陵的一个快速通道,而且是许昌通往花博会主场地——中原花木博览园的一个形象通道。这次改建中,乡镇路段共安装风光电源互补型路灯650盏,路两侧各有4米绿化带,非乡镇路段两侧各2米绿化带。工程于2010年9月2日完工。许昌至襄城段的改造开始于2011年3月31日,是当年我市的干线公路重点工程。起点位于市区西环路与新兴路交叉口,经魏都区、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县和襄城县,终点位于国道311线与襄城县环城路交叉环岛处,路线全长约25.7公里。其中,魏都区境内0.48公里,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3.71公里,许昌县境内8.21公里,襄城县境内13.3公里。该工程路面结构形式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建设内容为:主路面的大中修,非村镇段增设绿化平台、边沟,村庄段增设绿化带、排水设施、港湾式公交站亭,乡镇段增设绿化带、排水设施、港湾式公交站亭、慢车道、亮化设施等配套附属设施。该工程襄城县境内保持原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

  2016年10月8日,许昌市中心城区第四批城建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暨许鄢城际快速通道、107国道改线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许鄢城际快速通道项目,即对现有国道311线许昌至鄢陵段的再次改造、提升,项目完工后,许鄢城际快速通道正式成为城市道路。同时,为方便群众出行,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实现短途与过境运输、客运与货运分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再次谋划实施了国道311线许周界至许昌西改建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后不仅增加了中原腹地东西交通大通道的通行能力,而且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又一条运输路线。

  其实,文峰路和国道311就是一面镜子,她们的变化是我市道路变化的缩影,是城市变化的缩影。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2017年许港快速通道项目建成通车,直接带动沿线人流、物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实现我市与“航空港”的衔接,带动长葛市作为“航空港”承接区各项产业的发展,对改善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居民收入等都具有重大意义。2018年,我市第一条采用PPP融资模式建设的国省107许昌境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对完善我市路网,加强我市主城区、建安区、东城区及长葛市之间的快速联系,推动郑许一体化、许昌市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增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辐射,加快我市东部、东南部开发,并为周边及沿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8年,新元大道东段拓宽提质工程完工通车,对打通我市北部组团连接、生态旅游、花木交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围绕“郑许一体化”谋划实施的一大批的重点项目,建成通车,我市国省干线路网逐步得到完善,百姓出行更加便利。

  如今,我市已经完成了许昌至鄢陵、许昌至襄城、许昌至长葛、许昌至禹州快速通道项目建设,形成了以许昌主城区为中心,城际快速通道为连接的半小时通勤圈、经济圈、生活圈,极大地改善了县域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

  市域范围内的交通路网不断织密并加宽延展,在方便市民日常出行的同时,也扩大着人们的出行范围。截至“十三五”末期,我市国省干线公路形成“四环”10横13纵干线公路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打开城市空间格局,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也为我市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市公路部门围绕郑许一体化、贯通主干路、畅通环城路、畅联节点路、优化品质路,谋划实施国道311线许周界至许昌西改建工程(新建)、国道234襄城县李吾庄至许平界改建工程(新建)、国道107许昌城区段至漯河界改建工程(新建)、省道227许昌城区段改建工程(新建)、省道319线彭店至石象段改建工程(原路改造)等10条重点道路,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力助推交通强国建设,该批项目建城后,我市大交通路网格局将日渐清晰,居民的出行将会更加便捷。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