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历史珍闻

面对美国强敌,毛主席怎样运筹帷幄,克敌制胜

时间:2020-10-19  来源:  作者:

  ​从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那一天起,毛泽东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朝鲜战场了。毛泽东一生中指挥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统率过几百万大军同时在几个战场上与敌人作战,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有高人一筹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但是,指挥抗美援朝战争,对他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课题。这是在一个新的战场上——国外战场上,同一个新的敌人——具有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国军队作战。怎样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新胜利,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新的经验。

(1) 首战告捷。

  抗美援朝战争怎么打法?

  当时的朝鲜战局十分严峻。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后,分三路北进。按照麦克阿瑟的计划,在占领元山和平壤之后,先东西对进,打通联系,然后向鸭绿江边推进。

  还在志愿军出兵前夕,毛泽东和彭德怀等研究敌情后商定:利用敌人东西对进的时机,志愿军在朝鲜半岛细腰部(又称蜂腰部)地区以北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果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果平壤美军、元山南朝鲜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弱一路。在六个月内,如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则我军也不打平壤元山。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具有压倒优势之后,再去攻平壤元山。这就是说,六个月后再谈攻击问题。

  然而,志愿军渡江后,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完全不象原设想的样子。麦克阿瑟改变了东西对进的计划。美军和南朝鲜军分为东西两路,大举北进,速度甚快,直向中苏边境逼近。原定阻敌方案已不适用。

  根据敌情变化,毛泽东迅速改变作战部署。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他致电彭德怀等正式下达第一次战役的部署。他看出麦克阿瑟在战略判断上犯了一个大错误,即“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他断定“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19]过了一个小时,毛泽东又电告邓华等:“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20]

  初战必胜。这对出国作战的志愿军来说尤其重要。第一仗能不能打胜,将决定志愿军入朝后能不能站得住脚。在那些日子里,毛泽东过着十分紧张的生活。据他的机要秘书回忆,有一段时间,毛泽东半个多月没有下床,就在床上工作、吃饭,睡眠极少。他每天批阅大量材料,有来自前方的电报,有来自各方面的情报,一个接着一个,这些电报和材料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毛泽东手里。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毛泽东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加以分析,很快作出决断,指导前方作战。

  毛泽东在指导第一次战役部署中,对于如何打开朝鲜战局,指导方针逐步考虑成熟。他在10月23日复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朝鲜战局,就军事方面来说,决定于三点。

  第一,目前正在部署的战役是否能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伪军师。此战如果是一个大胜仗,则敌人将被迫作重新部署,立即处于被动地位;如果这次突然性的作战胜利不大,使我不得不于阵前撤退,则形势将改为于敌有利。

  第二,敌人飞机杀伤我之人员、妨碍我之活动究竟有多大。如果我能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做到很熟练的程度,则我军可以继续进行野战及打许多孤立据点,如此便有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如果敌人飞机对我的伤亡和妨碍大得使我无法进行有利的作战,则在我飞机条件尚未具备的半年至一年内,我军将处于很困难的地位。

  第三,如果美国再调五个至十个师来朝鲜,而在这以前我军又未能在运动战中及打孤立据点的作战中歼灭几个美军师及几个伪军师,则形势也将于我不利;如果相反,则于我有利。以上这几点,均可于此次战役及尔后几个月内获得经验和证明。总之,我们应当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21]

  毛泽东提出的这个战略的和战役的指导思想,对于志愿军取得第一次战役以及以后几次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敌进甚速,而我军主力离预定开赴地区相距尚远情况,10月23日,毛泽东电令邓华等13兵团领导人迅速与彭德怀会合,在彭领导下决定战役计划。并嘱:“敌进甚急,捕捉战机最关紧要。两三天内敌即可能发觉是我军而有所处置,此时如我尚无统一全军动作的处置,即将丧失战机。”[22]

  彭德怀等研究了敌情,抓住战机,灵活机动歼敌已刻不容缓。10月25日上午,我志愿军第40军一个团将南朝鲜军一个加强营,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术,将其大部歼灭,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但南朝鲜军仍不吸取教训,继续分兵冒进。29日,志愿军一个军将冒进的两处南朝鲜军大部歼灭,取得初战胜利。

  但麦克阿瑟对志愿军兵力仍估计不足,满不在乎,以为中国只是象征性的出兵,继续命令后续部队向中朝边境推进。10月底,号称“王牌军”的美军第一骑兵师一个团,冒进北渡清川江到达云山。11月1日至3日,志愿军部队将其大部歼灭;同时,阻击部队又击溃该师另一个团,并击毙其团长。云山战斗,志愿军首创以劣势装备歼灭现代化装备之敌的先例,狠刹了一下“王牌军”的威风。使美军等被迫全线撤退。我军乘胜追歼逃军,胜利结束第一次战役。

  5月5日一时,毛泽东复电彭同意休整部队,并提出组织第二次战役的指导思想。第一次战役,志愿军经过十三个昼夜艰苦作战,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2) 二战全胜,我军取得由防御转入进攻的主动权。

  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然出现在朝鲜战场上,引起美国朝野种种猜测。麦克阿瑟则把赌注压在阻止志愿军继续过鸭绿江上,提出“最后的攻势”计划:先有空军摧毁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和渡口,再发动地面攻势。[23]

  毛泽东预见到一场新的恶战不可避免。为加强东线力量,他在11月初决心调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入朝。11月5日,电告彭德怀邓华:“江界、长津方面应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尔后该兵团即由你处直接指挥,我们不遥制。”[24]

  在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并决定加强东线兵力之后,11月13日,周恩来起草了毛泽东致斯大林的电报。毛泽东审阅时加写了一段话,说:“据我的观察,朝鲜的战局,是可以转变的。现在我志愿军十六个师在朝鲜西北战线方面,已给了敌人第一个打击,已经初步地立稳了脚跟,只要能再给该线敌人(八个师)以一个至两个较大的打击,就能将该线的防御局面改变为进攻局面,而这是有可能的。东北战线方面,我志愿军仅有两个师,敌人(五个师)还很猖獗,现正增派八个师去,准备给敌人一个打击,转变该线的战局。”[25]

  11月中旬,第九兵团三个军十二个师秘密入朝,在东线迅速完成战役集结。这使志愿军总兵力达到九个军三十个师38万余人,并在东西两线上都占有兵力上的优势。而这时敌人仍低估中国在朝鲜的兵力。

  从11月6日起,西线之敌开始试探性进攻,以摸清志愿军兵力和意图。志愿军各部队从清川江边节节后退,故意向敌人示弱,还故意丢弃一些破旧枪械,以诱敌深入。麦克阿瑟果然中计,命令部队向北冒进。24日,“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发动全面进攻,目标直指鸭绿江边的朔州、碧潼和朝鲜最高首脑机关所在地江界,宣布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11月25日,西线敌军被诱至预定战场。志愿军即发起第二次战役。当晚,恰逢月圆之夜。此是志愿军最理想的夜战天候。志愿军西线部队突然发起猛攻。一个军分三路合击孤立地暴露在志愿军面前位于德川的南朝鲜军一个师。至26日晚,全歼该师五千余人。志愿军另一个军也在宁远等地歼灭南朝鲜军另一个师大部。

  志愿军在德川、宁远打开缺口后,正在进攻的清川江以西之敌,大部在原地停止行动,同志愿军形成对峙状态。这正是穿插分割歼敌的极好时机。彭德怀等立即按照毛泽东的电令,要求高部队分割包围,各个歼灭西线之敌。这样,西线战场形成敌我交错的战争奇观。从整个战场的态势看,敌军处在志愿军南北夹击之中;但在三所里、龙源里的局部战场,志愿军又处于敌军的南北夹击之中,情况十分险峻。如果此两地失守。清川江以西以北之敌将全部南逃,第二次战役的歼敌目标便会落空。第38军第113师终于顶住每日上百架次飞机的轮番轰炸,击退一次又一次坦克、炮兵、步兵的协同攻击,使南逃北援之敌相距不足一公里却始终不能会合,大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下,骄横一时的麦克阿瑟被迫承认:“这支小小的军队,在目前情况下,事实上是在不宣而战的战争中面对着整个中国。除非积极地、迅速地采取行动,胜利的希望是渺茫的。而实力不断地损耗,以至最后全军覆没,那是可以预期的。”[26]他命令东西两线军队于12月3日开始向三八线总退却。

  毛泽东立即命令西线部队向平壤挺进,相机收复平壤。12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收复平壤。16日,将西线之敌全部赶到三八线以南。至此,除东部沿海的襄阳外,“联合国军”全部被赶到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三万六千余人,其中美军二万四千余人。志愿军和人民军取得了由防御转入进攻的主动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