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故事 > 豫中惊雷

擦亮绿色底色 绘就生态画卷

——许昌护城河的绿色蝶变纪实
时间:2021-08-12  来源:  作者: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一、前言

  1918年8月的一天,一群风华正茂的学子离开长沙打算赴法国勤工俭学。当他们走到漯河时因沙河水涨,铁路路基被冲坏,无法继续前行,只好在漯河车站停留了一夜。翌日,一行人坐临时车到了许昌火车站,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大同街旅店里,并登上护城河边的城墙观看护城河的荷花,向附近的居民了解汉魏古都位置,得知遗址在城外十八公里处,这群年轻人便步行赶往张潘镇曹魏古城遗址抚今追古,其中两人联袂写下了《过魏都》一诗:“横槊赋诗意飞扬,自明本志好文章。萧条异代西田墓,铜雀荒沦落夕阳。”写这首诗的其中一位便是青年毛泽东。

  时光荏苒,30年后的1948年6月7日,中原野战军一部在南护城河南城门第六次解放许昌时缴获了一件宝贝——一台既可以接收信息,又能够发送电报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1948年5月,陈毅托人将这台收讯机带到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送给周恩来和邓颖超使用,并附信说:“此美国新出品,许昌战斗缴获,你们有电灯,利用其开动起来十分好。”周恩来阅信后,十分高兴,特意批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同志转阅。此后,这台收讯机伴随周恩来度过了西柏坡的日日夜夜。平津战役前夕,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的信息,就是从这台收讯机里得来的。1949年3月,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台收讯机随周恩来一起住进了中南海。周总理夫妇对它十分珍视,新中国成立后又使用了10多年。直到周总理逝世后,1977年6月28日,邓颖超大姐将这台收讯机移交给西柏坡纪念馆。后经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鉴定组鉴定,这台收讯机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珍藏在西柏坡纪念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二、解困

  一条护城河,不仅承载了许昌两千多年的历史,共和国开国领袖也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穿越了历史的风烟,今天的许昌护城河呈现的则是一幅碧波荡漾、红船游弋、杨柳依依的生态画卷,成为许昌的城市名片。谁又曾想到,2015年以前,这曾是一条蚊蝇滋生、垃圾遍布的许昌“龙须沟”呢?

  (上世纪80年代许昌市民在街头排长队接生活用水,

  拍摄地点:北大街,照片提供者:李红军)

  一座城市的美在于灵性,灵性的美来源于滋养万物的水,水是一座城市的血脉。而在建国初期,许昌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1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不足全省人均的二分之一。在上个世纪50年代,许昌甚至还有一个特殊的职业,叫做“卖水工”。当时的机关部门、工厂职工每天上班都要带一个桶,就是要在回家的路上买一些水,回家的时候用来做饭、饮用。尤其到了夏季,市民经常半夜排着长龙接水,最严重的时候驻许部队从几十里外用消防车为市民拉水。许昌市曾经因为缺水而广泛抽取地下水,造成了局部地区水位下降,以至出现沉降区。水,成为许昌发展最大的瓶颈。因为缺水,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缺水,不得不费尽气力申请区划调整、争取水源、花钱买水;因为缺水,一些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与许昌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思水盼水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强烈渴望,护城河,这条滋养了千百年许昌人的河流也因缺水而失去了她曾拥有的“广植杨柳、遍种芙蓉,称中州之胜观”的风采。

  2015年,许昌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连通工程,护城河则是“两环”中的“内环”,护城河环通工程并列为当年十大民生工程、十大城建工程的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任务交由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实施建设工程。兵贵神速,从开始谋划到开工建设,市住建局仅用了不足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包括管线迁移的所有前期工作,并顺利开工建设,为护城河环通主体工程建设争取了时间,从建设到通水,两年工程一年完工,护城河环通工程创造了许昌城建史上的“许昌速度”:为顺利推进护城河环通工程建设,2014年初,我市专门成立护城河环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亲自指挥护城河环通工程的建设。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对项目规划设计、投资融资、建设管理等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市级领导的示范带动,激发了全市上下的昂扬斗志,汇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护城河环通工程施工范围地处老城区中心区域,常住人口约10万人,拥有机动车约1.9万辆,大型商场2家,规模以上医疗机构4家,大型酒店、宾馆及其它大型娱乐场所11家,各类从业人员近1万人、机动车日常通行量约3万辆次/天。护城河周边中小学、幼儿园22家,在校就读学生约3万人,行人和非机动车日通行量约21万人次/天。建设路、东西大街、劳动路等多条主次干道穿城而过,紧邻文峰路、八一路和新兴路。因此,保证护城河环通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顺畅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因道路受阻产生的绕行流量与日常流量叠加造成严重交通堵塞,我市举全市之力,调动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加强引导。按照“控制交通总量、分流主干压力、保障重点区域”的总体要求,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通盘考虑、科学调度、周密组织、强化疏导,各单位密切配合,保证了施工期间市民出行便利和安全,对市民的正常出行没有造成不良影响,赢得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护城河西关桥施工现场,拍摄时间:2015年6月,图片来源:

  许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护城河管理中心)

  护城河环通工程施工区域在主城区,施工面广,影响范围大,施工过程中对市民百姓日常生活影响因素较多,为此,市护城河环通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多次召开会议,市政府主管领导亲自到会指挥部署,对工程建设涉及的问题反复进行研究讨论,确保施工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各种因素对施工的影响,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无论是汛期雨季,还是严寒酷暑,所有的人都铆足了劲儿与时间赛跑,而困难往往不期而遇,2015年4月1日,市区降下大雨,直至4月2日清晨才停止。当天的大雨给施工造成了一定影响,基坑内水最深时可达1.4米。参与建设的全体干部职工未雨绸缪,施工人员提前制定了防汛方案并准备了防汛物资,在雨还未停时工人们就开始使用水泵抽水,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土基坍塌,避免了前功尽弃,以保证工程正常推进。炎炎夏日,汗水湿透了奋战在一线的工人师傅的衣衫,高温天气是困扰施工人员的又一项困难。7月13日是2015年三伏天“初伏”的第一天,上午地面温度便已达到40℃,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工程指挥部在作息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要求高空作业的工人每在高空劳作一小时,必须回到地面休息。除此之外,工程指挥部除备足了仁丹、清凉油等消暑药品,还给每个施工点都配发了绿豆汤让工人们降温解渴。2016年1月22号,临近春节,天降大雪,为保证让全市人民度过一个祥和温暖明亮的春节,工人师傅们顶着严寒,身披雪花,在雪地里安装亮化设施。一线工人在奋战,护城河环通工程建设指挥部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安排部署施工方案,及时解决施工难题,工作起来经常是“五加二,白加黑”。护城河环通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广大市民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夏天,群众自发的给工人师傅和指挥部工作人员送来了西瓜,冬天,又自发的送来护手霜和牙膏。领导的鼓励、群众的期盼,化作无穷的动力,激励着所有参战人员,他们鏖夜奋战,用辛劳和汗水为我市城建工作书写了精彩的一页,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片来源:许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护城河管理中心)

三、硕果

  站在时间轴回望,50年后的今天,曾经名闻全国的缺水城市又有了百顷碧水,群众是水系环通建设最大的受益者,2016年的元月1号,护城河要通船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许昌的大街小巷,这是许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事,许昌人民喜不自胜,整个城市都沉浸在着欢乐祥和之中。市民们喜气洋洋,纷纷穿上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走出家门,走上街头,来到护城河畔,一时间,满城尽是看水人。大家齐聚在中立交建设桥上,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下午三点,当许昌历史上第一艘画舫安全从桥下驶出时,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乘护城河水上游船,3元钱环游古城,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得以实现。在护城河通船环游城区,这在全国也不多见,《人民日报》《人民网》《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先后对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7年3月31日中央新闻联播栏目以《建生态水系,打造北国水乡》为题,2017年5月8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文明城市 内外兼修》为题,2018年7月7日,《人民日报》以《看许昌怎样增绿护蓝》为题,2019年7月5日,《人民网》以《满城荷花引客来》为题均对护城河进行了深度宣传报道。

  看得见的是风景,看不见的是努力。2017年我市相继顺利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验收,护城河环通工程在其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护城河环通工程建设通水后,每年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一度出现了“满城尽是看水人”的盛况。自2016年3月15日护城河“水上巴士”全线通航以来,至今已有56万人次乘船游赏护城河,成为城市新亮点。许昌,这个曾经因水而困、因水而忧的北方城市,如今正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护城河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城市休闲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成为许昌市的又一个窗口和名片,赢得了各方点赞。

四、奋进

  “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昔日“干渴”的北方内陆城市,如今变成了一个“每天在水声中醒来的城市”。护城河优美自然的河岸线,错落有致的绿化带,质朴的亲水平台、步行栈道,石砌护坡打造的“会呼吸的河道”,一汪清水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品质生活。

  奖牌拿到手,创建不松手,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市住建局于2016年6月成立了护城河管理办公室(现为护城河管理中心),9月出台了《许昌市护城河管理考核奖惩办法》(许建发〔2016〕128号),对护城河实施全面推行月考核制,通过日巡查、周例会、月通报的方式实施日常监督管理,打通护城河管护治理“最后一公里”,使市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自2016年3月我市实施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考核制度以来,护城河管理已连续五年在全市河湖水系考核中排名第一。在我市“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连续四届在护城河举办“畅游护城河”活动,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游泳爱好者在此畅游,共享大自然的美好。截至目前,护城河已先后接待国内外各级考察团800余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领导50余人。

(护城河红船,拍摄地点:西护城河,拍摄时间:2016年4月,

  图片来源: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100年前,一艘红船从南湖起航,将马克思主义挂成一面风帆,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100年后,改革开放奔小康的许昌,护城河里的小小红船沿着伟人的足迹接续前行。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今已经成为许昌的一张名片,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是住建人建设“宜居之城”的底气所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生动实践,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绿色不断延展,持续写好绿色文章,让绿色成为最动人的颜色,让呵护绿色成为自觉的行动,才能绘就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当前,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打造近悦远来的“宜居之城”,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许昌深度实践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不久,一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宜居新城将为许昌百姓带来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7水润莲城全国摄影大赛金奖,拍摄地点:护城河望仙桥,

  摄影者:禄广运)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